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印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印度India

国名。中国史籍称婆罗门、身毒、贤豆、天竺、盈丢、胫笃、身笃、忻都等。在今南亚次大陆,东濒孟加拉湾, 西临阿拉伯海。国名得自于印度河。公元前1500~前1200年雅利安人侵入,在恒河谷地建立城市。公元前6世纪出现佛教和耆那教。公元前321年形成第一个帝国——孔雀王朝。公元1000年穆斯林开始入侵。1526年建立莫卧儿帝国。1757年后逐渐沦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被英国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自治领。1950年宣布为印度共和国。首都新德里。

印度yìn dù

旧时北京八大胡同妓院谓嫖客相貌丑。《切口·八大胡同妓院》:“印度: 貌丑之客也。”

印度【同义】总目录


印度天竺竺国婆罗门天督贤豆竺乾乾竺
外国

外国

外(外域) 番(番邦;番地;外番) 边国 异国 异域 异邦 异地 异乡 异族 异方 海邦 海表 洋邦 殊域
远方,异域:殊方
外国的:洋(~人;西~;东~;外~)
中东国家:天方(~夜潭)
东亚、南亚、东南亚国家:泰东
印度:竺(竺国;竺干;干竺;天竺) 梵方 梵表 西天(~取经) 天督 身毒 贤豆 西宇 西番 佛国 香城 香国 婆罗门
有关古代印度的:梵(~文;~语)
日本:和(~服;~文) 日(~语;~元) 扶桑 东瀛 东洋
朝鲜:高丽
朝鲜、日本等东方诸国:隅夷
蒙古:
欧美各国:西(泰西)
欧洲封建时代的诸侯国家:公国
美国:美(~籍;~元)
英国:英(~语;~尺)
(本国以外的国家:外国)

另见:国家 世界各地

☚ 中国   各种状态的国家 ☛

印度

见“欣都思”。

印度

南亚国家,在次大陆的印度半岛上。全称印度共和国。1950年1月26日建国。国土面积2974700km2。人口93800万(1995)。首都新德里。1950年4月1日与中国建交。海岸线长6000km。北部高山区海拔多在5500m以上,中部为平原,西部主要为印度沙漠,南部是高原区。恒河是印度第1大河,全长2700km。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因海拔高度不同而异,喜马拉雅山区年均气温12~14℃,东部地区26~29℃。各地降水差别很大,东北部阿萨姆年降水量在4000mm以上,而西部印度沙漠仅200多mm。农业基本自给,工业已形成较完整体系,科技事业发展迅速。1996/1997年度国内生产总值114921亿卢比(印货币),1996年人均国民净收入(按1980/1981年度不变价格计算)为2521卢比。1998年汇率:1美元=37.16卢比。资源丰富,铝土矿储量和煤产量均占世界第5位,云母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60%。1997/1998年度工矿业产值为31730亿卢比。1997/1998年度农业总产值为16920亿卢比。农村人口约占全国的74.3%。全国耕地面积约1.8亿hm2,其中灌溉面积占48.8%。为世界重要产棉国。1993/1994年度棉花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2.4%。1991年,各种牲畜存栏数约4.1亿多头,其中养牛2.75亿头,居世界第1位。铁路运输为主要运输手段。1996年铁路总长62900km,其中电气化铁路12700km。1995/1996年度客运量3419亿人·km,货运量2735亿t·km。客货运输收入2141亿卢比。1995年公路总长约218万km,为世界最大的公路网之一。其中一级国家干道线总长3.8万km,承担全国40%的客货运量。目前,公路承担着全国80%的客运量和60%的货运量,全国日平均客运量为6000万人次。全国共53家海运公司,其中30家承担远洋运输业务。1992年底,全国共有海运货船430艘,总吨位为628万t。内陆可航行河道总长约1.4万km,实际使用的不足30%。河、海港口共约240个,其中海港150个。1996/1997年度主要港口吞吐量为27730万t。孟买为全国最大港口,海运的1/5和集装箱运输的1/2经过这里。现有各型民用飞机815架,1994/1995年度,客运量为53.68亿人·km,货运量为1.7亿t·km,其中国际客运量31.69亿人·km,国际货运量1.44亿t·km。全国有德里、孟买、加尔各答等5个国际机场;国内机场88个。实行12年一贯制中小学教育。1991年识字人口3.52亿,文盲3.24亿,7岁以上人口识字率为52.2%。至1994年底有小学58.13万所,学生10800万人,教师163.7万人;初中16.36万所,学生3930万人,教师105.9万人;高级中学9.23万所,学生2440万人,教师127.3万人。1985年有高等院校7538所,在校学生309万人,教师22.3万人。全国现有综合性大学219所。印度2003年估计人口10.5亿。独立日8月15日。共和国日1月26日。2003/2004年度国内生产总值5484亿美元。经济增长率8.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540美元。通货膨胀率5.5%。工业、农业、服务业产值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4%(2001)、21.8%(2003/2004)、48.8%(2001/2002)。

印度

印度

古国名。今仍旧名。《大唐西域记》:“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玄奘于唐贞观年间往印度求经,居住十余年,故在《大唐西域记》里除释名之外,还全面介绍了印度的疆域、数量、岁时、邑居、衣饰、馔食、文字、教育、佛教、族姓、兵术、刑法、敬仪、病死、赋税、物产。元作忻都,也是其不同译名。

☚ 默竭陀   阔悉多国 ☛
印度

印度Yindu

位于印度半岛,面积297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七位。人口8亿多,是世界上第二个人口大国。居民状况十分复杂,种族多,民族多,语言多,宗教多。兼有白、黄、黑三大人种及其混血人种,北部、西部以白种人血统为主;南部及东南部岛屿为黑种人血统;东北部黄种人血统占优势。全国有数百个民族和部族,印度斯坦是最大的民族,几乎占全国人口的一半。全国有百余种语言,若计方言可达四五百种,其中使用人数超过1 000万的语言就有15种,印地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国民几乎人人信教,印度教徒占全国人口82%,伊斯兰教徒占12%,另外还有锡克教、耆那教、袄教、基督教及原始宗教等。至今印度社会还保存有严格的种姓制度。“种姓是职业世袭、内部通婚和不准外人参加的社会等级集团。”(马克思语)种姓最早源于2 000多年前的奴隶社会,当时婆罗门教将人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僧侣)、刹帝利(贵族和武士)、吠舍(平民)、首陀罗(奴隶)。前三个等级为高级种姓,首陀罗为低等种姓。经过几千年的演化、发展,现在已形成3 000多个种姓和3万多个亚种姓。全国属最低等种姓的“贱民”达1亿人,他们备受岐视和压迫,不许在村内居住,甚至不准用公共水井和走大路。虽然法律明文规定保障“贱民”的权益,但迫害、妄杀“贱民”的事件仍屡见不鲜。全境地形以平原和低缓的高原为主,山地多分布在沿海和边缘地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山脉,半岛东西治海有东、西高止山脉。中部为印度河—恒河平原和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地表平坦辽阔,土地肥活,河网纵横,是主要农耕区。恒河是印度最大的河流,印度人民自古就劳动、生息在河流两岸,把恒河奉为“圣河”。南部德干高原起伏和缓,大部分地区亦可耕种。除北部山区外,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降水丰沛,但主要集中在6—9月的雨季。耕地面积广阔,农作物品种多,总产量高,农业规模大,是世界上著名农业大国。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高粱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黄麻、茶叶、甘蔗等,许多农作物的产量居世界前列。但农产品主要供国内消费,只有茶叶出口居世界首位。畜牧业较落后。养牛头数虽多,但印度教奉牛为神,从不宰杀,牛肉产量很小。近些年大搞“白色革命”,奶牛饲养发展很快。但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仍处落后状态。矿产资源较丰富,且煤、铁、锰、铝土等矿分布集中,形成德干高原东北部以冶金、机械制造为主的工业区。加尔各答及周围位于黄麻产区,是黄麻纺织、化工等工业中心。加尔各答是印度最大的城市,因出口黄麻及织品而有“黄麻港”之称。孟买及周围是印度最重要的工业中心,位于棉花产区,有棉纺、机械制造、化工、炼油、电器电子等多种工业部门,是全国文化、科研、商业和金融中心,还是全国第一大港。半岛南部的马德拉斯、班加罗尔等地是新工业区,有飞机制造、电子、汽车、造船、炼油等工业部门。首都新德里位于德里的西南,是本世纪初建设的现代化城市,为全国的铁路、航空中心。印度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同埃及、巴比伦、中国在世界上齐名。境内许多文化古迹响誉国内外,其中泰姬陵被誉为印度的象征与骄傲,是世界古建筑奇迹之一。

印度

☚ 南亚次大陆   巴基斯坦 ☛

印度India

南亚国家。面积297.47万平方公里。人口81600万(1988年)。民族构成复杂。居民多信印度教。印地语为国语。首都新德里。北部为山区;中部为由恒河冲积而成的平原,是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南部德干高原富产煤、铁、锰、云母等矿藏。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工业初具规模,农业地位重要。稻米、小麦、棉花、茶叶、花生、黄麻、甘蔗为主要作物。世界最大的茶叶、黄麻、花生生产国。工业多集中于德干高原东北部、恒河下游和孟买地区。主要城市有加尔各答、孟买、马德拉斯、德里、班加罗尔等。

印度

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位于孟加拉湾东部的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扼控马六甲海峡西北口,战略地位重要。面积297.47万平方千米。人口8.44亿(1991年), 居世界第二。兵力126.5万人(1991年)。为英联邦和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成员国。1950年4月1日同中国建交。中印边界全长约2000千米,有争议地区12.5万平方千米。

印度

印度

全称印度共和国。位于南亚次大陆。东北与中国、尼泊尔、不丹交界,西北与巴基斯坦为邻,东部与缅甸和孟加拉国接壤,东南、西南分别濒临孟加拉湾、阿拉伯海,面积328.8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6083公里。地形分为西北高山区,即喜马拉雅山南坡,海拔7000米以上; 中部为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平原区; 南部为印度半岛德干高原区和西部沙漠地带。河流众多,运河纵横,最大河流是恒河,全长2700多公里,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公里,是印度佛教徒的圣河。其它重要河流还有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 (上游为我国的雅鲁藏布江)、戈达瓦里河等。气候多样,印度半岛大部分属季风型热带草原气候。每年4-6月为暑季,7-9月为雨季,10月一次年3月为凉季。气温因海拔而异; 喜马拉雅山区年均气温为12-14℃,东部地区为26-29℃。年均降水量地区差异很大,阿萨姆邦的乞拉明齐高达1万多毫米以上,而西部塔尔沙漠不足100毫米,大部分地区在500-1500毫米之间。全国人口78140万 (1986年),有10个大民族和许多小民族,印度斯坦族占46.3%,泰鲁固族占8.6%,孟加拉族占7.7%,马拉地族占7.6%,泰米尔族占7.4%,古吉拉地族占4.6%,坎拿达族占3.9%,马拉雅拉姆族占3.9%,奥里雅族占3.8%,旁遮普族占2.3%。印地语、英语同为官方语言。居民主要信奉印度教,其次为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等。首都新德里。主要旅游点有阿格拉、斋浦尔、昌迪加尔、纳兰达、迈索尔、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

☚ 白云山风景区   印度河 ☛

印度India

全称印度共和国。为南亚发展中大国,实行公营和私营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型市场经济。首都新德里,国土面积328.8万平方公里(1996年),人口9.8亿(1998年年中数)。位于亚洲南部,地处南亚次大陆的中心。是历史悠久的古国。境内河流湖泊较多,森林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23%,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具备发展农业生产的良好自然条件。主要矿物资源有煤、铁、锰、铬、钛、菱镁矿、铍、锆、独居石、云母和白云石,储量均居世界前列。石油、天然气、铝土、铜、金和铅锌等矿的储量较丰富。水利资源也较充足。1757年以后逐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获得独立,1950年1月25日成立共和国,仍为英联邦成员。独立以后,以尼赫鲁为首的国大党政府,奉行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采取了土地改革,统一国内市场,实行集中型的“五年计划”,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大力发展公营经济和实行公私营经济并举的资本主义“混合经济”等一系列重大措施,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开始了工业化进程。近年来,印度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1992年开始的第8个五年计划,重点放在向贫穷宣战,并让私营部门在经济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40多年来,印度在经济建设中取得了较大成就,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1950~1951年度到1990年,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5.2%上升到29%。服务业从25.9%增至40%;农业的比重在下降。1990年的工业产值已达738.2亿美元,比1950年增长了7倍多。基础工业、重工业和化学工业是印度工业发展的重点,现已建成6家大型钢铁企业和100多家小钢厂。机械工业是最大的工业生产部门,约占工业总产值的30%。发电和化工设备、各种电器、汽车、飞机等设备制造方面,大多能自给,有些并能出口。化学和能源工业发展比较迅速,但部分石油靠进口,电力供应紧张。电力生产中,火电、水电、核电分别占74%、23.5%和2.5%。轻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20%,主要产品有食糖、茶叶和纺织产品。印度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能源供应不足和经济效益低下的制约,面临着调整产业布局、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迫切任务。
农业的比重不断下降。1965年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农业占44%,1990年降为31%。但农业仍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吸收了约70%的劳动人口,农产品出口在全部出口中占19%。水稻、小麦是印度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约占播种面积的50%以上。茶叶、花生、棉花、油料、黄麻、甘薯等经济作物生产名列世界前茅。牛在印度是神物,存栏均为世界首位,但许多不参加生产,肉牛屠宰量很低。政府从60年代中期起,推行“绿色革命”,大规模应用农业新技术等措施,促进了粮食生产。粮食总产量已从1965~1966年度的7235万吨增加到1990~1991年度的17 620万吨。但仍需进口粮食。
随着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印度不断扩大对外经济交往。1982~1990年出口贸易额的年平均增长率为6.5%,进口年增长率为4.2%,均高于60年代和70年代。1992~1993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达440亿美元,但一直存在外贸逆差,1992~1993年度为60亿美元。出口商品结构中,制成品占73%,初级产品仅为27%,其中工艺品、成衣、机械产品为大宗出口产品。进口商品中,资本货物和中间产品占重要地位。印度曾同前苏联保持较密切的经贸往来,苏联解体后,失去了最大的出口市场。现主要贸易对象国为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沙特阿拉伯等。印度经济自80年代中期以来增长缓慢,90年代以后进一步陷入滞胀衰退之中。印度国大党的拉奥就任总理后,于1991年7月开始推行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放松出口管制,降低进口关税、贬值本国货币,放宽外资投资领域和股权份额的限制,削减政府赤字,实行国营企业私有化。目前,各项经济改革正在实施中,通货膨胀率和财政赤字有所下降,工农业生产开始回升,但外债也激增到780亿美元。1997年外国直接投资33.51亿美元,外债总额944亿美元,现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8%。1998年,其商品出口额为332.1亿美元,进口额为428.5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4213亿美元,在世界排名第11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30美元,在世界排名第165位;国际储备总额为306.47亿美元。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0:3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