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加尔布雷思,约翰·肯尼思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加尔布雷思,约翰·肯尼思1908~Galbraith,John Kenneth

美国经济学家,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1931年大学毕业后移居美国,1936年获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并先后任教于加州大学、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任美国价格管理局副局长,并创设了战时物价管理制度。战后曾任印度、巴基斯坦和锡兰(现为斯里兰卡)政府顾问,1956~1960年任民主党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1961~1963年任美国驻印度大使,并曾任《幸福》杂志编辑,此后一直在哈佛大学任教,并于1972年担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共获得了20多所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在学术上,他是继承了凡勃仑-康芒斯传统的所谓后制度主义者,并以其要修正人们观念的独创性,给世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抗衡力量”的概念便是他首创的。其含义是,虽然以大公司为存在形式的垄断组织已经取代了理论上的完全竞争式的企业,从而可能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但是像工会、消费者合作社、零售业公会及国家等,亦已形成了所谓“抗衡力量”,并可以此抵消垄断利润的发生,从而使消费者的境况不会比在完全竞争下更糟。继而,他又提出了所谓“丰裕社会”的理论,即在美国,人民已经享受到富裕的生活,贫困匮乏的现象已成为过去。在此种情况下,原有的、建立在匮乏基础之上的经济思想已不再有效,甚至它还可能对丰裕社会产生威胁。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阐述了著名的“生产者主权取代消费者主权”的论断,并抨击了“个人丰裕”(传统智慧的结果)与“公共贫穷”(即当代丰裕社会所需要的公共设施匮乏)并存的现象。他认为,在丰裕社会中人们应留出一部分时间与精力,以获取非物质消费所能提供的幸福。此外,他对权力、利益集团、政府作用等方面的真知灼见,亦影响颇大。他一直是经济学界中的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主要著作有:《美国的资本主义》,1952年;《丰裕社会》,1958年;《经济发展》,1964年;《新工业国》,1967年;《经济学与公共目标》,1973年;《不确定的年代》,1977年。

加尔布雷思,约翰·肯尼思

加尔布雷思,约翰·肯尼思1908—Galbraith,JohnKenneth

美国经济学家,新制度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约讷。1934年获加利福尼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农业经济学)。历任普林斯顿大学副教授、美国物价管理局副局长、《幸福》 杂志编辑、美国战略轰炸调查团团长、美国国务院经济安全政策室主任、哈佛大学教授。并曾出任美国驻印度大使。主要著作有: 《美国资本主义: 抗衡力量的概念》、《1929年的大崩溃》、《丰裕社会》、《新工业国》、《不确定的年代》等。他提出了权力分配的分析方法,以及从权力分配着手而表述的“二元体系”学说,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是由“计划体系”和“市场体系”两部分构成的。这两部分权力不平等,从而它们的收入也不平等。“二元体系”的结构造成国内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带来贫富悬殊,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一切弊端的根源。因此,加尔布雷斯提出“结构改革论”,主张减少“计划体系”的权力和扩大“市场体系”的权力,实现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权力均等化”和“收入均等化”。他还从理论上探讨了“工业化以后社会”的新问题,企图证明现代社会已不再是资本主义社会,并提出“信念解放论”。主张从价值判断问题着手,摆脱从马歇尔到凯恩斯的传统教义的束缚,摆脱现代教科书上的陈腐说教。他还认为,经济学被划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遮住了人们考察“工业化以后社会”的视线,主张重新构造经济学。因而小生产问题、种族问题、家务劳动问题都被加尔布雷斯容纳在一个庞大的经济理论体系中。他在这些方面的研究,代表了美国制度经济学的一种新动向。

☚ 卡尔多,尼古拉斯   卡德尔,爱德华 ☛
0000997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7:3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