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刘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刘粲 刘粲?—318十六国时期汉(前赵)皇帝。字士光,新兴(今山西忻县) 匈奴人。汉光文帝刘聪子,母呼延皇后。公元310年,封为河内王,并署使持节、抚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后进升丞相、领大将军、录尚书事。进封晋王。刘聪在位时,常耽于后宫,又游猎无度,军事大事悉委于刘粲。刘粲玩弄权柄,宠信奸邪小人,无事生非。当时中原经济凋敝,战事频仍,刘粲同他父皇一样昏庸,从未赈灾恤民,却专注于权力之争。他贪图享乐,任丞相时,兴建的相府豪华无比,318年七月,刘聪死,刘粲继位,改年号汉昌。318年7月—8月在位,仅一个月。上台后也同父刘聪一样,烝淫于后宫,宠信外戚靳准。在靳准的挑唆下,对刘姓宗室大开杀戒。上洛王刘景、昌国公刘顗、济南王刘骥、齐王刘劢等均被杀。太傅朱纪、太尉范隆匆忙出逃长安。并准备出兵讨伐石勒。靳准见机行事,带兵入宫,缚杀刘粲。在平阳 (今山西临汾)的刘聪子嗣都遇难。靳准自称大将军,汉天王,并置百官。遣使称藩于晋。不久,刘曜在长安称帝,并派人到平阳灭靳氏。改国号赵,史称前赵。刘粲被称为隐帝。 ☚ 刘聪 刘曜 ☛ 刘粲?—318十六国时期汉国(前赵)国君。字士光。新兴(治今山西忻县)匈奴人。※刘聪子。自幼兼习文武。光兴元年(310),父即位,封河内王、抚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领兵4万攻晋洛阳,掠梁、陈、汝、颍,取垒壁百余。次年,陷长安,杀守将司马模。嘉平二年(312),攻并州,取晋阳。四年,为丞相、领大将军、录尚书事,进封晋王。十一月,任相国、大单于,总百揆。军国之事决于一身。自任宰相,威福任情,疏远忠贤,昵近奸佞,拒谏饰非,广造宫室,政纲日衰。麟嘉二年(317),向刘聪谗陷皇太弟刘乂谋反,诛义亲厚大臣及东宫官属数十人,废乂为北部王,旋遣人杀乂。不久被立为皇太子。领兵10万屯小平津。三年,营于孟津北岸,因失备,为晋军所败,奔据阳乡。七月,父死,嗣位。耽于酒色,委政于大司空靳准。偏听准之谗言,诛太宰、上洛王刘景等诸王。八月,靳准作乱,逼宫,被准杀。 刘粲? -318十六国前赵(汉国)王刘聪子,字士光,匈奴族。太兴元年 (318)刘聪死,粲即位。粲耽于酒色,军国大事一决于大将军靳準,是年,为靳準所杀。谥隐帝。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