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抗病毒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抗病毒药antiviral drug

一类具有选择性地抑制病毒,而对宿主细胞无毒或低毒的药物。药物可通过阻断病毒增殖过程的不同阶段发挥治疗作用,如❶阻止病毒吸附在细胞上,不使其侵入细胞内,如丙种球蛋白(γ-globulin);
❷阻止病毒进入细胞内,如金刚烷胺(amantadine)、金刚烷乙胺(rimanta-dine);
❸抑制病毒基因组核酸的复制,如碘苷(idoxuridine)、阿糖胞苷(cytarabine);
❹抑制病毒蛋白质的合成,如甲吲噻腙(methisazone);
❺通过机体起抗病毒作用,如干扰素(inter-feron)及干扰素诱导剂(interferoninducer)等。

抗病毒药antiviral agents

是能阻断病毒繁殖的某一过程,抑制病毒增殖,用于防治病毒性疾病的药物。作用方式和药物有:直接抑制或灭活病毒者如丙种球蛋白,阻碍病毒吸附、穿入或脱壳者如金刚烷胺,阻碍病毒在细胞内复制者如阿糖胞苷,阻碍病毒释放者如异喹啉类,增强宿主细胞抗病毒能力者如干扰素。由于病毒本身无独立的酶系统,对宿主细胞依赖性强,到目前为止,高效低毒、疗效明显的抗病毒药尚为数不多。

抗病毒药

抗病毒药

病毒是寄生性微生物,在生活细胞内复制繁殖,与寄主细胞密切相关。病毒感染后引起细胞或组织损伤,发生病变而致病。抗病毒物质抑制病毒繁殖时,对寄主细胞或机体常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故必需是具有选择性抑制病毒而对细胞或机体无毒的物质,方可在临床应用。1962年以来,碘苷滴眼治疗疱疹病毒角膜炎,金刚烷胺防治甲型流行性感冒,打开了抗病毒药物的历史。其后又从核苷和金刚烷胺的类似物以及其他化合物中,找到不少抗病毒物质。以病毒特异性酶作靶点,寻找选择性好的抗病毒物质,为抗病毒药物的研究开辟了新途径。
分类 抗病毒药物经临床试用有效的有以下几类:
(1)核苷类药物:为嘌呤、嘧啶衍生物。
❶碘苷:体内外抗疱疹和痘病毒,临床滴眼治疗单纯疱疹病毒角膜炎有效,易产生耐药性,对细胞有一定毒性(见“碘苷”条)。
❷三氟胸苷:体内外抗疱疹和痘病毒,水溶性较碘苷为好,与碘苷无交叉耐药性,滴眼治疗疱疹病毒角膜炎有效(见“三氟胸苷”条)。
❸环胞苷:体内外抗疱疹病毒,易溶于水,与碘苷无交叉耐药性,滴眼治疗单纯疱疹病毒角膜炎,静脉注射治疗全身性水痘带状疱疹和单纯疱疹感染 (见“环胞苷”条)。
❹阿糖腺苷:体内外抗疱疹病毒,组织培养内抑制单纯疱疹1、2型,水痘带状疱疹、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能抑制整合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的肝癌细胞产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元。动物注射可保护小鼠疱疹病毒脑炎和黑猩猩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用眼膏治疗疱疹病毒角膜炎,水溶性差,静脉滴注治疗疱疹脑炎和乙型肝炎,长期大剂量静脉滴注给药可引起胃肠道、神经、肌肉和血象等的不良反应(见“阿糖腺苷”条)。
❺阿糖腺苷在体内的降解产物阿糖腺苷单磷酸,水溶性较前者好,抗病毒作用相似,可肌内或静脉注射治疗疱疹病毒脑炎,对乙型肝炎有一定效果,尚在试用中,无商品。
❻无环鸟苷:为鸟苷的开糖环类似物,选择性地为疱疹病毒特异性胸苷激酶磷酸化而抑制病毒繁殖,在组织培养内抑制单纯疱疹病毒Ⅰ、Ⅱ型、水痘带状疱疹和E-B病毒,实验动物滴眼、粘膜皮肤外用、口服或注射对疱疹病毒角膜炎、皮肤感染、生殖器感染和疱疹脑炎有效。临床用滴眼剂、眼膏、皮肤霜剂、静滴或口服治疗疱疹病毒感染,毒性较小。已分离出耐药病毒株,与碘苷、阿糖腺苷等无交叉耐药性(见“无环鸟苷”条)。
❼三氮唑核苷:为鸟苷肌苷类似物,水溶性好,在组织培养中和动物体内对多种RNA和DNA病毒有抑制作用,滴鼻和喷雾吸入治疗甲型和乙型流感病人,有缩短病程的作用(见“三氮唑核苷”条)
❽溴乙烯脱氧尿苷: 组织培养中和动物体内有抗疱疹病毒感染的作用,作用机制与无环鸟苷相似。滴眼治疗疱疹角膜炎,水剂或油膏外用以及口服可治疗皮肤或全身性带状疱疹和疱疹病毒感染,但报道例数少,尚未得公认。
❾二羧基丙氧甲基鸟苷为无环鸟苷类似物,抗疱疹类病毒,对巨细胞病毒实验和临床感染有效。
❿叠氮脱氧胸苷,为胸苷类似物,体外抑制艾滋病毒逆转录酶和细胞病变,临床治疗艾滋病可减少死亡,延长生命,已有商品。
(2)金刚烷胺类药物:
❶金刚烷胺具有体内、体外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临床口服可预防或早期治疗甲型流感病人、降低发病率或缩短病程,对乙型流感病毒无效,在组织培养中可抑制丙型流感病毒(见“金刚烷胺”条)。
❷甲基金刚烷甲胺、甲基金刚烷螺旋吡咯烷和环辛胺:与金刚烷胺类似,体内、外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有抑制作用。除甲基金刚烷甲胺临床口服防治甲型流感有效,毒性比金刚烷胺略小,已在临床使用外,其余两种效果较弱,仅在临床试用,未得公认。
(3)缩氨基硫脲类药物:
❶甲吲噻腙体内体外抗痘病毒感染,临床口服可预防天花及类天花(见“甲吲噻腙”条)。
❷酞丁安(Tai-Ding-An)m.p.214~218℃(分解),是我国首创的缩氨硫脲类的抗病毒药。它对砂眼衣原体(豫-2株)的100%抑制浓度为1μg/ml,亦明显抑制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的复制。临床上用酞丁安的0.1%混悬滴眼剂治疗各型沙眼,外用油膏对治疗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和尖锐湿疣有效。


(4)焦磷酸类化合物:膦羧基乙酸和膦羧基甲酸钠,有抗疱疹类病毒作用,前者毒性较大,未用于临床,后者毒性较小,已试用霜剂外用治疗疱疹病毒皮肤和生殖器感染有效,静脉滴注治疗严重巨细胞感染,尚未有商品(见“膦羧基甲酸钠”条)。
(5)碱性寡肽类化合物:偏端霉素为偏端放线菌产生,在组织培养中和动物体内有抗疱疹病毒和痘病毒作用,临床用霜剂涂抹皮肤治疗带状疱疹和疱疹有效。
(6)葡萄糖类似物 脱氧葡萄糖有抗疱疹病毒作用,临床试用涂抹治疗生殖器疱疹,疗效有争议 (见“脱氧葡萄糖”条)。
作用机理 许多药物抗病毒的作用机理尚未完全阐明,根据药物作用于病毒复制周期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抑制病毒脱壳过程:金刚烷胺、甲基金刚烷甲胺抑制甲型流感病毒进入细胞后的脱壳过程,arildone的作用也主要是抑制疱疹病毒的脱壳过程。
(2)抑制病毒核酸合成:
❶碘苷和三氟胸苷掺入病毒DNA,合成无感染性的病毒核酸,阻断感染过程。
❷偏端霉素与病毒DNA结合形成模板毒,从而抑制病毒核酸的合成。
(3)抑制病毒合成酶:抑制病毒编码的特异性酶,阻断病毒复制。
❶阿糖腺苷、膦羧基甲酸钠: 抑制疱疹病毒DNA多聚酶。
❷无环鸟苷、溴乙烯尿苷:为疱疹病毒特异性胸苷激酶磷酸化,再经细胞酶形成三磷酸衍生物而抑制病毒DNA多聚酶。
❸三氮唑核苷:抑制肌苷单磷酸脱氢酶,抑制鸟苷单磷酸的合成而抑制多种DNA和RNA病毒的复制。
❹三氮唑核苷:抑制流感病毒的转录酶,抑制流感病毒核酸合成。(5)偏端霉素:抑制逆转录酶,从而抑制逆转录病毒鼠白血病病毒的复制。
(4)抑制病毒蛋白合成: 甲吲噻腙和金刚烷胺抑制病毒特异蛋白合成,前者对痘病毒有效,后者对流感病毒有效。
(5) 抑制病毒包膜过程: 脱氧葡萄糖影响疱疹病毒外膜糖肽的合成,使病毒不能包膜而成熟。
(6)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异丙肌苷提高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有广谱抗病毒作用。
对疱疹病毒角膜炎、脑炎和皮肤感染,目前已有几种可供选择的药物,但尚不能控制其潜伏感染和复发。对甲型流感则有金刚烷胺及甲基金刚烷甲胺,但只在早期治疗时缩短病程,对乙型流感无效;三氮唑核苷对甲、乙型流感都有效,但仅可用滴鼻或喷雾给药,早期治疗,口服有一定毒性。乙型肝炎正在试用抗疱疹病毒药物阿糖腺苷和阿糖腺苷单磷酸治疗,有一定疗效,但停药后复发,有一定毒副作用,尚未推广使用。
☚ 偏端霉素A   碘苷 ☛

抗病毒药

antiviral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1:5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