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花散❶《百一选方》卷九方。凌霄花、栀子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水调下。治酒齄鼻。 ❷《证治准绳·疡医》卷五方。凌霄花、黄连、白矾各二钱半,雄黄、天南星、羊蹄根各半两。为细末,用生姜汁调药擦患处;如癣不痒,用清油调擦。治风湿兼热而致的诸癣久不愈。本方方名见《普济方》卷五十七。 凌霄花散 《圣惠方》卷七十一【组方药物】 凌霄花15克 当归(锉,微炒) 木香 没药各30克 桂心 赤芍药各15克 【制剂用法】 上药6味,捣细罗为散。每服3克,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 【主要功效】 活血化瘀,行气散寒。 【适应病证】 妇人久积风冷,气血不调,小腹如刺疼痛。
凌霄花散 《奇效良方》卷六十三【组方药物】 凌霄花7.5克 硇砂 桃仁(另研) 玄胡索 红花 当归 官桂(去皮)各3克 红娘子11个 血竭 紫河车 赤芍药 山栀子仁 没药 地骨皮 五加皮 牡丹皮 甘草各60克 【制剂用法】 上药17味,为细末。每服6克,空腹时用温酒调服。 【主要功效】 破瘀消症。 【适应病证】 瘀血内结,血瘕血块;及产后恶露不尽,儿枕疼痛;瘀血积聚,渐成劳瘵。 【注意事项】 方中红娘子、硇砂有一定的毒性与刺激性,故对素有胃病者宜禁用。 【方义分析】 此方所治,属于瘀血内结之证。方中凌霄花善行血分,散瘀消肿;桃仁、红花、当归、赤芍药活血化瘀;硇砂消积软坚,破瘀散结;红娘子通瘀破结,《本草衍义》称其“行瘀血月闭”;玄胡索、没药、血竭行气活血,并能定痛;官桂、五加皮温通血脉,散寒行瘀,瘀血内结,正气必虚,故又用紫河车养营血,益精气;地骨皮以养阴;山栀退瘀结之伏热;甘草和中益气,调和诸药。配合成方,攻补兼施,寒热并用,既能治标,亦兼顾本。
凌霄花散 《准绳·外科》卷五【组方药物】 凌霄花 黄连 白矾各7.5克 雄黄 天南星 羊蹄根各15克 【制剂用法】 上药6味,为细末。用生姜汁调药,抓破患处,以药涂之。如癣不痒,只用清油调药,立效。 【主要功效】 清热燥湿,解毒杀虫。 【适应病证】 风湿兼热,致生诸癣,久不愈者。 凌霄花散 凌霄花散本方出自《奇效良方》卷六十三。系在《太平圣惠方》凌霄花散基础上加味而来。方由凌霄花二钱半,硇砂、桃仁(另研)、玄胡索、红花、当归、官桂(去皮)各一钱,红娘子十一个,血竭、紫河车、赤芍、山栀子仁、没药、地骨皮、五加皮、牡丹皮、甘草各二两组成。上药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温酒调服。功能破瘀消癥。主治瘀血内结之血瘕血块,及产后恶露不尽,儿枕疼痛,瘀血积聚,渐成劳瘵。 本方所治证属瘀血内结所致,或为癥瘕,或产后瘀结疼痛,甚则夜热成劳,治宜破瘀消癥为主,活血泄热为辅立法。方中凌霄花酸而微寒,善行血分,散瘀消癥,《本草经疏》指出:“入肝行血之峻药,故主妇人产乳余疾,及崩中、癥瘕、血闭寒热、羸瘦诸证”。故为散瘀消癥之要药;桃仁、红花、当归、赤芍活血化瘀;硇砂消积软坚,破瘀散结,《本草纲目》认为“积块内癥之病,用之则有神功”;红娘子通瘀破积,《本草衍义》说:“行瘀血、月闭”;延胡、没药、血竭行气活血,专于定痛;官桂、五加皮皆为辛温之品,能温通血脉,散寒行瘀;紫河车益营血,补精气,能疗虚损劳极,骨蒸潮热;丹皮、地骨皮、山栀退阴分伏热;并以甘草和中益气,调和诸药。本方为攻补兼施,寒热并用,标本有序之剂。本方主要用于瘀血内积之癥瘕积聚,按之有形,疼痛时作者。临床也用于妇女产后恶露不尽,儿枕急痛,或瘀血内结,入夜发热,形体消瘦如劳瘵者。本方虽有补益之品,但攻伐之性较峻,如红娘子、硇砂均为峻药,有一定的毒性与刺激性,故对素有胃痛者宜慎用。 凌霄花散(《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一) 凌霄花半两,当归(剉,微炒)一两(《普济方》为半两),木香一两,没药一两,桂心半两,赤芍药半两(原书无用量,此据《普济方》补入)。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一钱,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功能活血止痛,行气散寒。主治妇人久积风冷,气血不调,小腹㽲刺疼痛。 ☚ 牛膝散 血竭散 ☛ 000043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