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2.发展阶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2.发展阶段 2.发展阶段1982—1985年畜牧、商业、水产、农垦等部门相继投资兴建饲料加工厂,到1985年,广西已建成饲料加工厂69座,年班产能力22万吨。这个阶段普遍实行了饲料产、供、销一体化经营,部分地、市饲料工业企业还相继建立了饲料试验场和饲料检化验机构,培训了一批饲料工业骨干,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竞争意识的饲料专业职工队伍。 ☚ 1.起步阶段 3.持续稳定发展阶段 ☛ 2.发展阶段 2.发展阶段1958—1970年1958年,中共中央成都会议通过《关于农业机械化问题的意见》,从此,农机工业得到迅速发展。1958年6月,国家投资兴建长春拖拉机厂,设计纲领为年产中马力拖拉机1万台,是我国具有现代化规模的大型农机制造企业,该厂于1959年试制了铁牛-40拖拉机。以此为契机,有计划新建和扩建了一批农机企业。1958—1960年,全省农机工业总投资达到9 000万元,农机制造企业发展到95户,基本上达到了县县有农机厂,已形成了生产拖拉机、机引犁、圆盘耙、播种机、中耕机等大型农业机械的重点企业。 ☚ 1.初建阶段 3.壮大阶段 ☛ 2.发展阶段 2.发展阶段1953—1965年1953年国家批准了《长白山森林经理施业案》,作为对长白山开发经营利用的依据。这一时期的建设是围绕长白山腹部及其边缘林区全面开发展开的。此间共建成松江河、泉阳、露水河、和龙等9个森工局,新增木材生产设计能力257万立方米,使长白山林区及边缘森林资源得到全面开发利用。同时还在森工企业建成一批制材厂、胶合板厂。吉林省还先后建立了上营子、安图等4个森林经营局。各县也成立了林业局,在加强当地天然次生林抚育管理的同时,逐步进行木材生产。 ☚ 1.恢复阶段 3.徘徊阶段 ☛ 2.发展阶段 2.发展阶段从1983—1988年,在中共十二大和十二届六中全会精神指引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青海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发展,各地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村”、“文明帐房”、“双文明户”和“五好家庭”活动。主要特点是实现两个转变,即:由示范性向群众性转变,由局部性向广泛性转变。各族农牧民群众自觉起来同各种愚昧、落后、不道德、不文明的现象作斗争。海东、海北、海南等地涌现出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妇女禁赌会等群众性组织,他们大力倡导移风易俗,遏制歪风邪气,树立健康向上的文明新风,充分发挥了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良好作风。贵德县乐沟乡斜马浪村,以前是全县闻名的赌博村,经过几年的创建“文明村”、“双文明户”活动,不仅刹住了赌博风,而且全村还涌现出一大批种养能手,1987年被命名为“文明村”,成为全县学习的榜样。 ☚ 1.起步阶段 3.规范阶段 ☛ 2.发展阶段 2.发展阶段60年代初期1960年2月,省教育厅在江阴、靖江、如皋、射阳等4县召开农民业余教育流动现场会。当年3月,全省农民入学893万人,除扫盲外,参加业余初等学校学习的人数达512万人,业余初中(初技)35万人,业余高中(中技)1万人,农民业余高等学校574人。据1962年63个县(市)统计,农村青少年参加业余学习约22.5万人,1963年初增加到276万人,夏秋有3万余人坚持常年学习。1964年4月,省教育厅根据全国农村业余教育会议精神,发出《关于农村业余教育常年坚持的工作意见》,要求农村业余教育积极配合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生产工作,有条件的地方组织教师、干部和知识青年学习毛泽东著作。文化课要加强实用知识教学。是年冬,江苏农民教育出现了转机,到1965年又有80万人坚持常年学习。 ☚ 1.初创阶段 3.挫折阶段 ☛ 2.发展阶段 2.发展阶段1980—1989年这一时期,江西农村计划生育政策逐步完善。1980年9月25日,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发表后,省委、省政府于1981年制订了《关于计划生育的几点规定(试行)》。文件规定,农村社员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夫妇采取节育措施,保证不再生育者,在申请领取《独生子女证》后,发给儿童保健费,相当于每月3~5元的工分,从申请领证之日起发至子女满14周岁止。农村自留地,对独生子女按两个孩子分给。对农村男到有女无儿户结婚落户和居住在地多人少、人口长期没有发展的边远山区,只有一个孩子的可以有计划地安排生第二胎,但生育间隔须在3年以上。坚决杜绝生三胎。生三胎者,农村不增加自留地和住宅基地,党、团员要给予纪律处分。1983年,省政府根据中央、国务院有关指示精神,结合江西实际,制订了《关于计划生育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第一次提出“农村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某些群众确有实际困难、符合条件要求生育二胎的,经夫妇双方申请,大队审查,公社核实,报县计划生育办公室批准,在孩子年满4周岁以上可以有计划地安排生育第二个孩子。1985年,省政府又作出《关于〈江西省计划生育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的修改和补充规定》,明确了“农村人口中只生育一个女孩的育龄夫妇,经过批准也可以生育第二胎”,但“须在小孩年满5周岁之后,方可安排生育指标。”至此,江西农村计划生育政策基本形成。全省农村人口发展开始纳入有计划的轨道。特别是1988年,全省农村大抓“一孩上环、二孩结扎,控制多孩生育”,取得显著成效。当年一孩上环46.6万例,上环率达46.48%;二孩结扎35.9万例,结扎率达66.74%;多胎生育率控制在20.15%以内。农村人口出生率已由1962—1978年第二次生育高峰期的年均31.92‰,下降到1980—1989年间的年均21.59‰;农村妇女总和生育率,已由70年代的5.92下降到1989年的2.46。 ☚ 1.启动阶段 3.提高阶段 ☛ 2.发展阶段 2.发展阶段1958—1979年这一阶段, 江西有两次大规模的水利建设高潮。第一次是1958年, 在人民公社化和农业生产 “大跃进” 的形势影响下, 掀起了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高潮。从1958—1961年, 全省先后开工兴建了万安、永修柘林、景德镇樟树坑、南康罗边村、新余江口、南城洪门6座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及玉山七一、乐平共产主义、波阳滨田、丰城紫云山、丰城潘桥、宜春飞剑潭、高安上游、宜丰北门等8座大型水库, 130多座中型水库, 数千座小型水库。灌溉农田8万公顷的赣抚平原综合开发水利工程,灌溉农田2.2万多公顷及1.1万多公顷的袁惠渠、金临渠灌区也在1958年开工。经过3年艰苦奋斗, 大部分工程开始受益。全省新增灌溉面积20多万公顷。但由于急于求成,忽视客观规律,铺开的工程过多,超越了国家和群众负担能力,致使部分工程中途停建或报废,有的遗留大量尾工隐患,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严重浪费。 ☚ 1.恢复阶段 3.改革提高阶段 ☛ 2.发展阶段 2.发展阶段1956—1978年1956年, 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实施, 全省建立第一批拖拉机站9个, 其中: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捐款建南昌八一站、瑞金八一站, 配置进口拖拉机117台,帮助组织起来的农民发展生产。到1958年, 全省县县建立了拖拉机站, 共82个, 拥有拖拉机446台。1963年, 江西制造的丰收-27型拖拉机获得成功, 并通过了国家鉴定。到1978年,江西拥有丰收-27型拖拉机15 335台, 占全省所有轮式拖拉机的89.2%。全省机耕面积, 由1956年仅占耕地面积的0.32%, 上升到1978年的25.35%, 水田机械耕作领先于全国。 ☚ 1.起步阶段 3.稳步发展阶段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