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2.发展阶段 (1965—1979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2.发展阶段 (1965—1979年)

2.发展阶段 (1965—1979年)

1964年, 经国家计委、 经委党组 (64) 计基字2955号文批准, 第八机械工业部在青海省布点建设农机齿轮专业制造企业。翌年3月, 八机部将上海第二齿轮厂和天津拖拉机厂齿轮工段的设备、技术人员搬迁到西宁市南川东路, 合并组建成青海齿轮厂。 1966年1月青海农业机械厂竣工投产。 同年初, 毛泽东主席重申 “用25年时间, 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的号召, 全国湖北机械化现场会议 (即第一次全国农业机械化会议) 明确提出 “19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的奋斗目标, 国家增加了农机工业投资和对农业的资金投入, 实行农机产品价外补贴和发放支持社队农业机械化发展补助款及购买农机专项贷款等政策措施, 极大地推动了农业机械工业的发展。 八机部于1966年8月开始, 先后从鞍山、 天津、 洛阳等地迁来大型拖拉机、 内燃机以及为其生产配套服务的铸、锻、 工具制造企业, 采取分迁包建等形式, 在西宁、乐都两地建起了青海拖拉机制造厂、青海柴油机厂, 并筹建成立铸、锻毛坯和设备维修服务的青海农机铸造厂、青海农机锻造厂和青海农机工具厂3个企业, 扩建了青海齿轮厂, 提供配套齿轮, 总称为大农机六厂。 设计生产规模为年产千台红旗-100型拖拉机, 形成西北大型拖拉机生产基地。计划总投资2.1亿元, 要求在1968年底全部建成投产。 因受 “文化大革命”影响, 1978年后各厂才先后竣工验收, 实际基本建设投资达2.43亿元。 青海拖拉机制造厂1979年生产红旗-100型拖拉机809台, 创产值3 907万元, 实现利润286万元, 产量、产值、利润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为提高省内 “两机两配” (拖拉机、 内燃机、 拖内配件和配套农具) 的生产能力和自给水平, 围绕小型拖拉机、 小型柴油机和拖内配件、 配套农具的生产, 相应增加了对农机工业的投资, 加快了农机科研与农机工业的步伐, 兴建了海南州牧业机械厂, 湟中、 民和县农机修配厂, 西宁水泵厂等农机工业企业。 1968年12月, 青海农牧机械厂试制成功X195型柴油机, 次年鉴定并列为省内定型产品投入批量生产。 1969年, 为贯彻全国建设县农业机械修理制造工作会议上传达的毛泽东 《关于每县都要有农机修理制造厂》 的指示, 用中央下拨的135台专项设备和省内拨出的31台支农机电设备武装县农机修造厂。 并从省属机械工业企业抽调40名技工支援州、 县农机修造厂建设, 同时还组织10家省属机械工业厂家与州、县农机修造厂挂钩, 对口帮助培训人员、 维修设备、组织生产, 促进了州、县农机修造厂的建设和投产进程。 1970年后, 青海农机工业发展更快, 不仅实现了县县都有农机修造厂的要求, 还新建了青海油泵油咀厂、西宁农牧机具厂, 生产油泵油咀和配套机引农具, 并将青海拖拉机修配厂改建成青海第二拖拉机配件厂, 生产轴类零部件。 两厂先后建成了连杆活塞、后桥轴、 花键、 羊角轴等10余种拖内配件生产线,形成了年产东方红拖拉机机型连杆20万根、 活塞10万只、后桥轴6万根、 曲轴1万根的生产能力。 青海农牧机械厂和青海农业机械厂的X195型柴油机、东风-12型手扶拖拉机流水生产线也相继建成投产,X195型柴油机、手扶拖拉机的年生产能力分别达到了4000台和3000台。到1979年底,全省农机工业累计投资达29624.9万元,先后新建、改建和扩建县以下国营农机工业企业56个,州、市、县属集体企业17个。其中部属6个,省属4个。拥有金属切削机床、锻压等主要生产工艺设备3 286台(件),职工15763人。当年生产柴油机28 113千瓦、拖拉机2 409台,各种农业机械产品5 600余件,完成工业产值12762万元,产品产量与产值均创历史最高水平,生产的主要农机产品列入部、省计划的达60余个品种,拖内配件年生产能力超过5000万元。

☚ 1.起步阶段(1950—1964年)   3.改革调整阶段(1980—1997年) ☛
0002593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1: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