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关于两个口号的论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关于两个口号的论争 关于两个口号的论争1935年革命文艺队伍内部围绕着如何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场论争。1935年冬,周扬、夏衍等了解到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于是周扬把他在1934年10月即已提出来的“国防文学”口号重新提了出来,作为文艺界统一战线的口号,得到了文艺界的响应。“国防诗歌”、“国防电影”、“国防戏剧”、“国防音乐”等口号相继出现,形成了国防文学。1936年6月1日,胡风在《文学丛报》上发表了《人民向大众文学要求什么》一文,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由此爆发了两个口号的激烈论争。当时双方发表了大量文章,《夜莺》和《现实文学》都编了关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特辑,发表了龙贡公、张天冀、聂绀弩、奚如等人的文章;《文学界》、《光明》、《文学》等刊物也发表了艾思奇、周扬、徐懋庸、黄俞、杨骚、丁非、张庚等“国防文学”论者的文章。双方文章,各有其正确和错误之处,对每一方都要进行具体分析。在这场论争中,鲁迅发表了《答托洛茨基派的信》、《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等文章。鲁迅认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发展,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在现在时候的真实的更大的内容。”新的口号的提出“决非革命文学要放弃它的阶级的领导的责任,而是将它的责任更加重、更加大.重到和大到要使全民族,不分阶级和党派,一致去对外。”他主张“作家在‘抗日’的旗帜、或者在‘国防’的旗帜下联合起来”,而不能要求在“国防文学”或在“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之下联合起来。他主张“两个口号并存”。他建议,不要“喊口号,争正统”,“而在实做。”鲁迅的意见发表以后,得到许多作家包括提倡“国防文学”的作家的拥护。1936年10月,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二十一人联合签名发表《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主张全国文学界同人应不分新旧派别,为抗日救国而联合。”标志着论争基本结束,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关于伯恩施坦主义的论战 关于我们时代特点的争鸣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