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煜《望江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李煜《望江梅》《望江梅》·李煜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滚轻尘。忙杀看花人。 这首词是后主在囚徒生活中对故国的向往,与下一首同牌词联章,首句相同,分别写春、秋。第一句“江南正芳春”,写春归大地的江南,一个“芳”字,写尽了姹紫嫣红、百花竞艳的江南春色。下面描写了四样景物,具体叙春景: “船上”、“管弦”、“江面绿”,是城外的春光; “满城飞絮滚轻尘”,写城内的景色。最后一句: “忙杀看花人”,是点睛之笔。水上的清歌,城中的烟尘,全是因为人们忙着赏花。“忙杀”二字,写尽熙熙攘攘、歌声悠扬的一派升平的景象。这是写梦,也是写真,是当年在国时的春情春景。据陆游《南唐书》记载: “煜嗣位初,专以爱民为急,蠲赋息役,以裕民力。尊事中原,不惮卑屈,境内赖以少安者,十有五年。殂问至江南,父老有巷哭者。”足见后主词中所写,基本上是真实的。处于囚禁中的作者,神思恍惚,魂飞千里,忆江南、思江南,何尝不是梦,所以说是“闲梦远”。这是作者的故国情思,也是对往事的追怀,对亡国原因的自省。据宋人记载,徐铉奉命去拜见李煜时,“后主相持大笑,默不言,忽长吁叹曰: ‘当时悔杀了潘佑、李平。’”因此,词中所流露的感情,包蕴了他自己对于误国的深深的内疚。正如王国维《南唐二主词》所说: “不失为赤子之心者也。”全词委婉含蓄,“寥寥数语,括多少景物在内。” (陈廷焯《别调集》卷一)而隐情于景,情在词外,言有尽而意无穷。 李煜《望江梅》《望江梅》·李煜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这是同牌二首词的第二首。同样以“闲梦远”起,说他写的仍然是梦幻。“南国正清秋”,“南国”即他念念不忘的江南故国; “清秋”,即深秋。这是大处落笔,表示出故国之情萦萦于怀。接下来三句写梦中所见:三千里江山“暮色寒”,是对寥廓秋景的描绘;芦花深处“泊孤舟”,描写江上秋景,犹如世外桃源; “笛在月明楼”,描写内景,别是一番迷人的境界。短短27个字,只选取二三个景点,以小见大,以少总多,将江南大地的秋色描绘得清雅绝俗,情思恍惚,朴素自然,行神纸上。尤其那“孤舟”、竹“笛”,令人茫然、哀寂。自古以来,笛声是用以表现哀怨幽思的。是谁人在月明寂静的夜晚,幽幽地吹起了长笛,这声音是泣,是怨,是诉?泣什么,怨谁人,哀什么,诉哪个呢?个中滋味,江南百姓自有体味,后主自己也自有感受。这是幻梦,但也是真实。宋灭南唐之后,北伐北汉,又征南州,其后与西夏战战和和,这一切糜费,南唐故地自不能免,百姓赋役日重,李煜作为故主,不会毫无了解。这首词所描摹的江南凄清秋色,是作者心境的真实写照,也是江南百姓处境的生动描绘。 这两首同一词牌的词,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并为一首,作上、下片。但此调在唐五代为单调,宋时始为双调。而且用韵不同,应是单调两首,同时所作,一忆南国芳春,一怀南国清秋,手法是完全一致的。 李煜《望江梅》《望江梅》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①笛在月明楼。 【注释】 ①寒色远:清寒的秋色寥远广阔。 【译文】 幽闲的梦境彷十分遥远,那美丽的南国正是气爽的清秋。千里江山的寒色这寥廓遥远,芦花的深处停泊着一叶孤舟。悠扬的笛声飘荡在月明高楼。 【集评】 清·陈廷焯:“寥寥数语,括多少景物在内。”(《词则·别调集》卷一) 现代·唐圭璋:“此首写江南秋景,如一幅绝妙图画(中略)。张若虚诗云‘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亦兼写行客与居人两面。后主词,正与之同妙。”(《唐宋词简释》) 【总案】 这首词也是后主入宋之后写的。往事如烟,萦绕脑际,迷离惝恍,如梦似幻,词中所写是托梦忆事。作为昔日人主,他梦忆起南国的千里江山;作为有过自甘淡泊情趣的文士,他向往芦花深处的一叶孤舟;而身为音乐素养极好的文人,他又不能忘情明月楼上临风吹笛的悠闲。词人选取了南国最有代表性的三幅清秋图景,以少总多,寄托了对故国的怀念之情。后主词擅长写梦,前期且不论,入宋之后,车水马龙,花月春风,芳春管弦,明月高楼,无一不是佳景。不过,完全可以想见,他在描绘这一幅幅美丽动人的梦境时内心该有多大的痛苦,也不知洒过多少清泪——他现在毕竟是亡国之君、阶下之囚,美好的过去已经付诸东流,而且一去永不复返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