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煜《虞美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李煜《虞美人》《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①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②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④ 【注释】 ①了:了结,完结。②故国:指南唐。李煜公元961年即位,976年宋灭南唐。③雕栏玉砌:指南唐精美的宫殿建筑。雕栏,雕有花纹的栏杆。玉砌,玉般的石阶。朱颜改:脸色已失去往日的红润,面容憔悴。④问君:自我设问。君,词人自己。 【译文】 春花秋月,周而复始,何时方了?见了花月,涌上心头的往事不知多少?昨夜,小楼又吹进东风,故国不堪回首——在今夜的月明之中。 雕花栏杆,如玉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我已失去朱颜,旧貌尽改。试同心底还有多少忧愁?正象一江滔滔不尽的春水向东流。 【集评】 宋·陆游;“李煜归朝后,郁郁不乐,见于词语。在赐第,七夕命故妓作乐,闻于外。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并坐之,遂被祸。”(《避暑漫钞》) 宋·王楙:“《后山诗话》载王平甫子斿谓秦少游‘愁如海’之句,出于江南李后主‘问君还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意。仆谓李后主之意,又有所自。乐天诗曰;‘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刘禹锡诗曰;‘蜀江春水拍山流,水流无限似侬愁。’得非祖此乎?则知好处前人皆已道过,后人但翻而用之耳。”(《野客丛书》卷十一) 明·王世贞:“‘归来休放烛花红,待踏马啼清夜月。’《玉楼春》致语也。‘问君能有几多愁,却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情语也。后主真是词手。”(《弇州山人词评》) 清·王士祯:“钟隐入汴后,‘春花秋月’诸词与‘此中日夕只眼泪洗面’一帖,同是千古情种,较长城公煞是可怜”。(《花草蒙拾》) 清·陈廷焯:“哀猿一声”。(《词则·别调集》卷一) 清·王闿运:“常语耳,以初见故佳,再学便滥矣。‘朱颜’本是‘山河’,因归宋不敢言耳。若直说‘山河改’,反又浅也。结亦恰到好处”(《湘绮楼词选》前篇) 现代·俞平伯:“问君”两句,“刘继增《笺注》所引《野客丛书》以为本于白居易、刘禹锡,直梦呓耳。胡不曰本于《论语》‘子在川上’一章,岂不更现成吗?此所谓‘直抒胸臆非傍书史’者也。后人见一故实,便以为‘囚在是矣’,何其陋耶。”又:“诗词之作,曲折似难而不难,唯直为难。直者何?奔放之谓也。直不难,奔放亦不难,难在于无尽。‘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无尽之奔放,可谓难矣”。(《论诗词曲杂著》) 加拿大·叶嘉莹:“这首词开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二句,如果不以恒言视之,就会发现这真是把天下人全部‘一网打尽’的两句好词。‘春花秋月’仅仅四个字,就同时写出了宇宙的永恒与无常两种基本的形态。”(《迦陵论词丛稿》) 【总案】 开宝九年(976),李煜被宋将曹彬所虏,一夜之间,由南唐皇帝沦为宋朝阶下之囚,被解送宋都开封,封“违命侯”,遭受百般侮辱,以至“日夕以眼泪洗脸”。太平兴国三年(978)七月七日,相传这一天是后主生日,他写下这首故国之思的小词。“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宫廷舞宴罢席,踏着清凉如水的月色而归,多么富有诗意;“花明月笼轻雾,今宵好问郎边去”——在朦胧的月色中,小周后蹑手蹑脚向他走来,同他幽会,有多少的柔情密意;“晓月堕,宿云微,无语枕频欹”——晓月半床,梦中对一个美丽女子的思念,情韵悠长……今夜的月色依旧那样美好,而在幽禁的小楼上一切都不堪回首了!前六句两句一组,上下句进行对比。结二句承上六句而来,写愁,化抽象为具体,感情积蓄,闸门猛地一开,迸发奔放,更显示其力度。加上《虞美人》结二句前七后九这样的句式,缓声曼节,徐徐结束全词,音韵感情揉合得恰到好处,较之整齐的五七言句式更加动人。传说后主因作此词而遭杀身之祸,当然与他作词毫不掩饰地吐露真实情感有关。如果说,这一阕《虞美人》就是所谓的真血书者,也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937—978),字重光,是五代南唐的最后一个皇帝,世称李后主。他在宋太祖建隆二年嗣位为南唐皇帝,受到北宋朝廷的极大压力。这时李煜作为末代皇帝,一方面在偏安的宫廷中沉溺声色,尽情享乐,一方面给宋王室奉献金银贡物,以图幸存于江南。但这种局面并不持久,宋太祖开宝七年,宋室派兵伐南唐,次年冬宋将曹彬攻破金陵,李煜肉袒出降。开宝九年(976年)被解往宋京,封“违命侯”,开始过阶下囚的生活,曾受百般侮辱, “日夕以泪洗面”。这首诗就是写于此时。太平兴国三年李煜被宋太宗以药毒杀。李煜词不用典故,不事饰绘,直抒情怀,语言精美,对词体发展起有重要作用。 《虞美人》是唐教坊名曲,后用为词牌。项羽有宠姬虞美人,一说取名于此。此词牌又名《一江春水》、 《玉壶冰》。李煜的这首词是抒发对于故国的怀念之情。在身为俘虏的愁苦生活中,难耐时光,所以怕见春花秋月,只愿时间快点过去。因为,往事重重,俱在春风秋月中欢愉度过。小楼昨夜东风吹来,使人又想起当年的难忘的春天。然而此时故国亡破,在春宵月下,真是忍受不了回忆故国的那种痛苦滋味。在忧患的日子回忆已往的欢乐是痛苦的,可却欲罢不能。想江南故国,那里的雕栏玉砌一定还象当年一样,因为它们并不知人间的愁苦,可是我怎能消受得了,如今朱颜已改,愁不胜愁,愁思滚滚,真如同春江潮水东流不止。在这首词中,李煜抚今追昔,把过去的欢乐与眼下的愁苦直接加以对比,强烈显示往昔的故国风物值得怀恋,现时的境遇无法忍受,感慨深沉,词意自然。 全词句句以具体景物为直接表现对象,形象建立在对于对象的感觉乃至往事追怀之上,句无空发,词无空叹。说不尽的往事,以“春花秋月”的回想为内容;是“小楼昨夜又东风”,引起故国月明的伤心回忆。由雕栏玉砌仍在,想到人的红颜已改;而欲说愁情之多,又引来了一江东流的春水。景物全是处于时间变化中的关情对象,又用回味的方法细加咀嚼,使人易于共鸣。全词中许多虚词用得很有分量, “不堪”、“应犹”、“只是”、“恰似”,它们使词的艺术表现力得到步步加强。 李煜《虞美人》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1。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4。 【注释】 1.了:了结,完结。 2.故国:指南唐。李煜公元961年即位,976年宋灭南唐。 3.雕栏玉砌:指南唐精美的宫殿建筑。雕栏,雕有花纹的栏杆。玉砌:玉般的石阶。朱颜改:脸色已失去往日的红润,面容憔悴。 4.问君:自我设问。君:词人自己。 今译 你这美丽的春花呵, 何时可以休? 你这恼人的秋月呵, 何时可以休? 你们依旧—— 盛开在春呵,朗照在秋, 勾起我多少往事在心头! 昨夜东风又一次吹彻了小楼, 月儿明明,故国真真不堪回首。 那熟悉的雕栏玉砌应该如旧, 只有美丽的容颜呵,由春入秋。 若问我能有多少哀愁, 就象那一江春水向东奔流! 李煜《虞美人》《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1。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4。 李煜《虞美人》《虞美人》·李煜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作者的绝命词。词写好之后,于他生日即七月七日的晚上,在寓所征歌伎演唱,宋太宗得知后,赐牵机药将其毒死。词以快速的调子,跌宕起伏地刻画出作者悲恨相续的心理活动。通篇以问起句,以答作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上下两片各有两个对照句: 一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将美好的自然与险恶的现实相对照;二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将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凄凉相对照,在对比中承接,章法自然而又曲折有致。最后以比拟夸张“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总收全篇,加倍突出了“愁”字,达到“言尽而意不尽”的境界。 李煜《虞美人》《虞美人》·李煜
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笙歌未散尊壘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这是后主绝命词的第二首。《古今词统》、《草堂诗余续集》、《古今诗余醉》调下有题“春怨”。亡国之恨,怨怼之情,浸透于字里行间。正如周汝昌先生所云: “沉痛而味厚,殊耐咀含。学文者细玩之,可以识多途,体深意,而不徒为叫嚣浮华之词所动。”与第一首《虞美人》相同,“二词终当以神品目之”,“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比” (谭献语,见徐珂《历代词选集评》)。 庭芜,庭院里的草。芜,丛生的草。柳眼,早春时初生的柳芽。竹声,竹制管乐器发出的声音。竹,古乐八音之一。指竹制管乐器,如箫、管、笙、笛之类。笙歌,泛指奏乐唱歌。尊,酒杯。壘(lei),一种酒器。小口大肚,有盖,上部有一对环耳,下部有一鼻可系。 “风回小院”者何风?即“小楼昨夜又东风”也。“院庭芜绿”,是一层春色; “柳眼”既出,是进一层春光;竹之因风,龙吟细细;月之破暝,钩色纤纤。这一切都衬托着“独无言”三字,深深地包蕴着无谁共语和不堪言说的沉痛心情。写得十分精练、概括。下片从“竹声新月似当年”引出,将“笙歌”的境界,大大地拓宽了。“烛明”、“暗香”,自上段说的“半日”、“新月”而来,贯穿得分外紧密。末句“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写揽镜自照,已是鬓若霜结,头生残雪,境随年变,心与时迁,总说愁思的难堪与愁思得衰老的样子。 对于这首词历代颇多赞誉。俞陛云云: “五代词句多高浑,而次句‘柳眼春相续’……琢句工练,略似南宋慢体。此词上下段结句,情文悱恻,凄韵欲流,如方干诗之佳句乘风欲去也。” (《南唐二主词辑述评》)综观全词,上片全无情字而无处无情,“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句,全以形象表思国之情,耐人寻味;下片用“思难任”点出词旨,而用“满鬓清霜残雪”赋予内心情感以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艺术手法也是十分高妙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