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煜·相见欢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李煜·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本词为李后主被俘后所作。李煜被囚居汴京(今河南开封市)一座深院小楼的两年多时间中,门口有士卒把守,不得外出,也不得与外人见面,身体和精神两方面都受到严重摧残,过着“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生活。正是这种与昔日帝王生活形成强烈对比的、不同一般的经历和他深湛的词章修养,遂使他能通过习见的词语,素描般地勾勒出这幅感人至深的图画来。 本词上片着重写景,作者夜晚不能入睡,不想谈话,也无人可谈,独自走上西楼。天上一弯寒月,脚下种有梧桐的围墙中,闭锁着一院秋色,寂静冷清。“明月”、“秋色”,最容易发人思亲怀乡之情。《古诗十九首》中,已有了“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忧思不能寐,揽衣起徘徊”的叹息。后世诸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天边常作客,老去一沾巾”(杜甫《江月》);“凉风已袅袅,露重木兰枝。独上高楼望,行人远不知。轻寒入洞户,明月照秋池”(姚系《古别离》)种种的描述,更是多不胜举。李煜这里不也是在登高望远,思念着故土和亲人吗!一个“锁”字,正表明他自己如萧索凋零的秋色一般,也被禁锢在院中。严酷的冬季即将到来,还能有什么指望!下片直接写情,先说离愁之深。“愁”是人类的一种精神状态,本不可用机械的手段加以处理。这里说想摆脱它,但却是剪不断、理不顺。更突出了李煜由于再也不能承受思念之苦,所以才出此奇策的这个冷酷的事实。唐代司空图在《灯花》诗中有“几时金雁传归信,剪断香魂一缕愁”之句。而李煜的愁不仅千头万绪,无法整理,就连剪刀也无能为力。其深重的程度,可想而知。其实,作者在这里还暗用了民歌以“丝”喻“思”,取其谐音的表现手法。南北朝时代出于江南《吴声歌曲》中的《子夜歌》有句云:“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民歌中常以“丝”代“思”字,表示对情人的思念。文人作者如唐代李商隐,即有“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描写,也是取“丝”谐“思”之音。这样,我们就明白了李煜“理还乱”中“理”字的意思,是要理丝入织机,以求织绸成匹,以求与情人匹配成双。李煜应该是听到过广泛流传于南方的这首民歌的。 诗人的离恨既然那么大,又总也无法排解、无法忘掉。因而他最后便得出了无可比拟的这“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的痛苦的结论。无怪《花庵词选》中评论说:“此词最凄惋”。 从本篇看,李煜善将抽象的精神活动具体化,并能在简朴的篇幅中,聚扣中心,逐步加强气氛,使自己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如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诗人也极善于熔铸前人诗意于自己的作品之中,而且浑然一体,不留痕迹。从而增大了本词的容量和感染力。 李煜·相见欢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洞晓音律而又多情善感的李煜,在丢掉南唐皇帝宝座,成为宋之囚徒后,写了许多凄婉动人的词章。这首《相见欢》,当也是他入宋后的作品。 本词上片以自然界娇艳的林花受摧残因而匆匆凋落为比喻,兴起下片匆匆与情人离散的慨叹。 寒冬之后的春天,总是能给人带来极大的安慰和希望。而匆匆逝去的春光,也总使敏感的诗人产生许多联想和感慨。李煜说,林花飘落,从而也就失去了春天的光彩。这里既以俏皮的“春红”二字代指花,以求得文字上的变化。同时以“春天的红妆”喻指佳人和昔日美好的时光;没有了花,还有什么春色!刚刚几天风采,太快了!这里用倒插手法,先画出一派衰败景象,下文才说明是由于从早到晚相继遭受雨淋风吹的结果。这其中,正蕴涵着对个人后期不幸生活的哀怨。“太匆匆”、“无奈”,都强烈表现了作者的主观情绪,不仅使自然的景色带上了浓厚的感情色彩,也使本词上下片之间产生了有机的联系。同样的景色,杜甫《曲江二首》的第一首中有句云:“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花落一片已减春色,如今被风吹落了千千万万片,还有什么春色,人如何能不发愁!意境与本词相似,李煜似曾受杜甫此诗的启发。 下片先写昔日恋情:与相好的女子欢会,该分手了,她却泪和着胭脂,流淌满面,苦留我继续饮乐。像这样的场面,何时能再重复?诗人明知此情此景已不可能再现,如哀鸣一般的提问,只不过用来抒发他极度痛苦的心情罢了。因而篇目亮明结论:“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江河东流是自然界的现象,本与人的忧乐不相关。但作者将谁也不能改变、永远向东的流水作为一个证据,用以证明自己也将抱恨终身,再也不能与相爱的女子欢会。虽然无理,却明显地加浓了悲凉气氛和诗歌的感染力,也完全能为读者所接受。这与作者另一首《虞美人》词,在感慨往事不堪回首后,结尾处所说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正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所取比喻的角度不同罢了。 还值得注意的是,“胭脂泪”承上片的“花谢春红”而来。从词面上看,二者卯合榫接,联系非常聚密。俞平伯先生谓本词从杜甫《曲江对雨》中之“林花着雨燕脂湿”一句变化而来,确有见地。李煜巧妙地化用古人诗意,却富含个性,完全表现他自己的生活实感,而且自然得体,真切感人。 此外,本词中突出运用了重叠渲染的手法,如“朝来寒雨”、“晚来风”;“人生长恨”、“水长东”,犹如说“不仅如何”,而且“怎么样”。这就形成连贯而下,一气呵成的顺畅气势,使悲剧结果成为必不可免。作者凄楚的心情,现于纸上。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