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元世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元世祖1215—1294元朝的创立者,名忽必烈。蒙哥汗(宪宗)弟、成吉思汗孙。尊称薛禅皇帝。1260—1294年在位。蒙哥汗元年(1251年)在滦河上游设立王府,任用儒生、注意农桑、兴办屯田。蒙哥汗三年(1253年)率军攻云南,次年灭大理而归。九年(1259年)攻宋鄂州(今湖北武昌),闻蒙哥死,即率兵北还。次年在开平(今内蒙古多伦北之石别苏木)即大汗位,始建年号称中统。其幼弟阿里不哥在和林即位,联合留居漠北和中亚的求赤、察合台、窝阔台各系贵族和他对抗,引起长达四年之久的内讧。至元元年(1264年)他取得胜利,将首都由和林迁至燕京(今北京),后改燕京为大都。至元八年(1271年)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定国号为元。他稳定内部后,1268年又发动对南宋的战争,至元十六年(1279年)灭南宋,统一中国。又征日本,服高丽,破交趾、降缅甸,克爪哇,臣占城,南洋诸国都来朝贡。在位期间任用刘秉忠、叶李等,吸取中原地区历代封建统治经验,建立行省制度,在全国设置驿站,设立专掌农桑水利的机构(司农司、河渠司),加强中央集权,镇压各族人民的反抗。他还任用许衡、姚枢等儒生,提倡程朱理学,以加强思想控制。在位三十五年死。 元世祖1215—1294元代皇帝。1260—1294年在位。蒙古族。名忽必烈, 亦作呼必赉。又称薛禅皇帝。成吉思汗孙,蒙哥汗弟。蒙哥汗元年(1251)受命统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 以京兆、怀州为分地。三年统兵攻云南,灭大理而归。>年开府于桓州东、滦水北之龙冈(后建开平府)。八年出兵攻南宋,九年进围鄂州(今武昌),闻蒙哥汗死讯,又得知弟阿里不哥欲谋汗位,遂与宋言和,罢兵北还。十年被合丹和塔察儿等西道和东道诸王拥戴,即汗位于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始建中统年号。同年四月阿里不哥纠合西北诸王在和林自立为汗。至元元年(1264)平息阿里不哥之乱,迫其归降。后迁都燕京(后称大都,今北京)。八年定国号为大元。同时对南宋发动进攻,十年破襄樊,十三年占临安, 收降南宋皇室,十五、十六年相继击败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等抗元力量,灭宋,统一全中国。这一时期,内讧不断,北有乃颜之乱,西有海都称兵。二十四年始平息乃颜,但终世祖一朝未能结束与海都争战。对外不断对邻国发动进攻,除多次出兵占城、缅国、安南外,十一、十八年两征日本,二十九年进兵爪哇,均遭失败。在其统治时期,统一全国,结束数百年的南北对峙局面,加强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及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管理,巩固和发展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上任用儒士,采用汉法,建行省制度,定朝仪,立官制,制法律,举农桑,扩屯田,兴学校,创八思巴蒙古新字,恢复中原被破坏的封建秩序,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但由于把大量土地和民户赐给蒙古贵族作领地食邑,内外战争不断,人民负担繁重,阶级压迫、民族压迫加剧,引起各族人民持续不断的反抗和起义。成宗即位后,追谥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庙号世祖。 元世祖 元世祖 元世祖1215—1249即忽必烈,又称薛禅皇帝。是成吉思汗孙,拖雷第四子,母怯烈氏。蒙哥汗元年(1251),受命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任用姚枢等汉人,注意农业生产,招抚流亡。三年,又领京兆封地,建京兆宣抚司; 同年率军攻云南,次年灭大理而归。六年,建开平府 (今内蒙正蓝旗东),经营宫室。八年蒙哥汗攻宋,受命领兵攻鄂州 (今湖北武昌)。九年,正在围攻鄂州之时,获悉蒙哥汗死于合州军前。为与其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急遣军迎蒙哥灵辇,收皇帝玉玺。与南宋和议,回师北还。又派轻骑奔燕都,阻止阿里不哥南下。公元1260年三月,在开平举行忽里台,即大汗位称皇帝,建元中统。阿里不哥在和林由漠北诸王推戴为汗,连年征战。至元元年 (1264),阿里不哥败降。与此同时,还平定了李璮的叛乱。为了联合中原汉族地主阶级和控制中原,在原蒙古国都城和林设宣慰司都元帅府,迁都燕京,改称大都,并加以扩建。至元八年 (1271) 十一月,建国号大元。之后,大举出兵攻南宋。十三年,灭南宗,统一全国。在位期间,注意总结历代王朝的统治经验。在中央沿袭金制,设立中书省,又陆续在地方设立行省,建立了一套政治、军事、赋役制度。然而民族、阶级矛盾处处复杂尖锐,蒙、汉、色目官员之间不断相互倾轧。北方蒙古诸王一再举兵反叛,相继被平定。至元三十一年病死。在位三十五年。旧史家认为: 世祖忽必烈度量宏广,知人善任使,信用儒术,立经陈纪,所以为一代之制者。故蒙语尊号薛禅皇帝。庙号世太,谥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 元宪宗 元成宗 ☛ 元世祖即“忽必烈”。 元世祖1215~1294年yuán shì zǔ《本草纲目》兽部第51卷木狗(1)。人名。元代皇帝。名忽必烈,又称薛禅皇帝。1260~1294年在位期间,吸收历代统治经验,建立包括行省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并加强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思想上提倡程朱理学。 元世祖 元世祖1215—1294即忽必烈。元代皇帝。成吉思汗之孙。1252年受蒙哥汗之命,率部由宁夏经甘肃人四川,进兵云南,次年灭大理政权。1258年攻南宋鄂州 (今湖北武昌),得知蒙哥汗的死讯,撤兵北还。1260年春在开平 (今内蒙多伦北的石别苏木) 称大汗,始建年号中统。同年四月,其弟阿里不哥受部分蒙古族贵族的拥戴,在漠北,中亚诸王的支持下,于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西南) 即大汗位。二人互争汗位,经4年的战争,1264年忽必烈终于击败阿里不哥,遂将首都从和林迁至燕京,后称大都(今北京),改年号至元。1271年 (至元八年) 定国号为元。随后对南宋发动了战争。至元十年(1273)攻下军事重镇襄、樊二城,十三年 (1276) 三月破临安 (今杭州),十六年(1279)灭南宋,统一了全国。他积极吸收汉族封建统治经验,主张“遵用汉法,变易旧章”,加强中央集权制,废除“忽里勒台”制及世袭制,改革中央行政机构,在全国建立行省制。对边疆地区加强管理,广辟驿道,设驿站,置站赤,便利全国交通。强化对地方的控制。重视恢复发展生产,“以农桑为急务”,重垦殖,兴屯田,修水利。促进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但因阶级剥削、民族压迫沉重,人民起义斗争始终不绝。 ☚ 耶律楚材 探马赤军 ☛ 元世祖见“忽必烈”(1487页)。 元世祖见 忽必烈 元世祖1215—1294名忽必烈。元朝建立者。宪宗弟。1260年至1294年在位。宪宗即位初,即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归其掌管。他任用各族儒生,兴办屯田,采用“汉法”统治。1254年攻灭大理国。1256年,营建开平(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石别苏木),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1259年攻鄂州(武昌)时,得悉宪宗战死于四川钓鱼城下,采纳郝经建议,一面迎宪宗蒙哥汗灵车,取大汗宝玺;一面与南宋丞相贾似道密约议和,迅速北返。1260年3月,在漠南诸王支持下即大汁位,定都开平,建元中统。四月,其弟阿里不哥在漠北、中亚诸王支持下与他争夺汗位,战败后投降。中统三年(1262),他平了李璮叛乱。至元四年(1267),建大都城(今北京),迁都于此。八年,定国号为元。在汉族部分地主分子支持下,制定了行政、军事、赋税制度,其中行省制度影响深远。十一年,大举伐南宋。十六年,宋亡。结束了宋、辽、金、西夏几个民族政权长期对立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的统一。他提倡程朱理学,以加强思想统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使元初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参考图461)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