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工具书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工具书学 研究工具书的产生、编制、利用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工具书是把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知识或资料,按特定的编排方法汇集在一起,供人们较快地查检到所需的知识或资料的图书。书籍的两大类别之一。其基本功能是:(1)指点读书门径;(2)解决疑难问题;(3)提供资料或资料线索。我国工具书可分为:(1)辞书类,包括百科全书、专科辞典、语文辞典、双(多)语辞典、综合性辞典、特种辞典;(2)资料类,包括年鉴、手册、表谱;(3)线索类,包括书目、索引;(4)图录类,包括地图、历史图谱、文物图录;(5)文摘类。 工具书学的任务是:叙述工具书及工具书事业的性质、特点、作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认识其内在规律;总结工具书编纂活动中的具体方法、经验、原则:探讨读者的需求及工具书的使用方法,工具书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1)工具书的基本属性、类型划分。工具书的体例、内容及编纂目的与一般图书的差异,决定其基本属性是: 相传周宣王时太史籀编有《史籀篇》,成为古代字书的萌芽;《周谱》的旁行斜上法和“古六历”可视为表谱的发轫;传说中夏禹铸“九鼎”的图纹和周代的《山海图》,可看成原始的图录。 一般认为,汉代为我国工具书发展奠定了基础。刘向、刘歆编出了我国最早的综合性分类解题目录——《别录》和《七略》(佚)。在《七略》的基础上,班固编成了我国第一部史志目录《汉书·艺文志》。 我国第一部较为正式的工具书《尔雅》,也在汉代诞生,它是我国最早一部解释六经训诂的词典。以后,扬雄试用当时的“通语”解释方言,编成了一部方语词典——《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东汉许慎著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 它创部首排列法,对后世影响较大。三国魏的刘邵、王象等人奉魏文帝曹丕之命而编的《皇览》,是最早的类书。这时,也出现了按韵收字的字典——韵书,最早的一部是李登的《声类》(10卷,已失传)。 唐、宋时期所编的工具书出现部头大、数量多、品种全的特点。著名类书,唐代有《艺文类聚》、《初学记》,宋代有《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玉海》等。我国第一部较完备的政书——杜佑的《通典》成书于唐代;宋郑樵的《通志》是继此而作的又一著名政书。明代官修的《永乐大典》,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类书。梅膺祚的《字汇》,按笔画排列部首和单字,为后代字典创立了新体例。傅山所编的《两汉书姓名韵》,可算我国第一部专题索引。 清代的工具书编纂成就较多,在目录、字典、韵书、类书等方面,出现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康熙字典》、《佩文韵府》等集大成的著作;政书方面,在“三通”(除前述《通典》、《通志》外,还有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的基础上,续成了“九通”;万斯同的《历代史表》、齐召南的《历代帝王年表》是史表的佳作;汪辉祖的《史姓韵编》是查考正史传记的重要工具。到了近代,工具书编纂的发展,主要是内容的变革、种类的增加、编排方式的改进。如1915年在《康熙字典》的基础上编成的《中华大字典》,其所增加的1000多字,大都是近代方言字和当时科学上用的新字;与此同时编辑出版的《辞源》,是用现代方法编写的我国最早的大型百科性词典。建国后,工具书的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多、杂、精、大,并正朝著标准化、系统化的方向努力。 如我国过去没有百科全书,1980年首创两种综合性百科全书,一种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另一种是台湾省出版的《中华百科全书》。(3)工具书的编纂理论、方法。 工具书一般由凡例、排检方法、正文、附录四部分组成。凡例大都叙述编纂目的、使用方法。 排检法主要分: 包括工具书的规划、课题组织、编纂人员、出版机构等方面协调与统筹安排。(5)工具书使用法。既逐类介绍工具书,又论述各种资料的查找方法。 (6)工具书的比较研究。包括世界各国工具书的总体比较和不同工具书的个体比较。 工具书的编纂出版,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我国早在宋代,就已有了比较系统的目录学理论。郑樵、章学诚、梁启超、姚名达等对目录、索引文摘的学术贡献,可视为工具书的早期研究。 工具书科学的开拓性著作,有钱亚新的《索引和索引法》(1929),汪辟疆著《工具书的类别及其解题》(1934)。首先使用“工具书”这一名词的是邓衍林的《中文参考书举要》(1936),何多源的《中文参考书指南》(1936),楼云林的《工具书使用法》(1937)等。建国后,有关工具书研究著作增多,而以1954年吴则虞的《中国工具书使用法》、1958年赵继生的《科学技术参考书提要》和1962年赵国的《语文工具书使用法》较具特色。1963年,四川省图书馆中心委员会组织编撰《工具书概论》,先后刊行了《工具书源流论略》、《工具书类型试述》、《工具书的性质和特点初探》等专论,第一次提出了建立“工具书学”的理论体系的设想。 70年代后陆续出版的著述主要有:徐宗涛的《常用文史工具书简目》、朱一清的《文史工具书及其使用法》、阙勋吾的《怎样使用历史工具书》以及复旦大学王明极等人的《文史工具书的源流和使用》、武汉大学的《中文工具书使用法》、北京大学的《文史工具书手册》、南京大学的《文史哲工具书简介》等。在工具书学的理论探索方面,戴支渝等人于1981年发表了题为《工具书学初探》的论文;1986年马明波也发表了《工具书学科体系初探》一文,工具书学的重要性被更多的人所认识。 。【阅读书目】: 《中文工具书使用法》,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编写组编,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工具书学科体系初探》,马明波,《湖北高校图书馆》1986年第1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