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锻炼
体质锻炼是一级预防的一种手段,有提高小儿适应自然环境能力和增强一般抵抗力的功效。婴幼儿可利用自然因素进行锻炼,年长儿童尚可利用各种体育活动锻炼。
锻炼应自幼开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锻炼方法应适合小儿年龄特点和个体特点。
(1) 空气浴:空气与身体二者的温度差,对呼吸道粘膜和皮肤有刺激作用。一般宜在户外 (婴儿可在开着的窗下)进行。空气必须新鲜无污染。
夏季,婴儿满月后即可躺在小车中在户外短暂停留;冬天,建筑物有取暖设备者,可先让婴儿在开着的窗下适应,以后在充分保暖下抱到户外露出面部锻炼。反应良好者,小儿应安静,面色红润。室外温度很低的地区,不宜抱小婴儿到户外锻炼。
较大婴儿和幼儿,在气温高于20℃时,可裸部分身体进行锻炼,先在室内无风处,后到户外,时间从2~3分钟逐渐延长。随小儿适应能力的提高,可在较低温度下结合游戏或做操等活动进行。
(2) 日光浴:紫外线使身体产生维生素D3,红外线使周围血管舒张,血循环增加,故日光照射对增强体质有重要作用。且在日光浴同时也有空气接触的良性刺激作用。
3~6个月的婴儿可在窗下、阳台上或树荫下裸着部分身体接受反射光(紫外线量为直接阳光下的一半),时间从2分钟渐增至10分钟; 6个月以上可加倍。自幼儿期开始可接受日光直接照射,但宜戴帽并保护眼睛。照射时间从1分钟开始,每2天增加1分钟;年长儿的照射时间最后可增到30分钟; 以不出大汗及皮肤无明显发红为限,也不应有明显照射后红斑。不论利用间接或直接阳光,均应尽量使暴露部分(肢体屈面与伸面,腹与背)均匀地得到照射。
夏季进行日光浴时刻,南北方应不同,分别以上午8~10时及9~11时为宜;但春秋季均以上午10~12时为宜。
(3) 水浴:水的传热能力较空气约大30倍,在与体温差度相同的情况下,水比空气对血管舒缩影响更大。水浴尚有按摩作用。
水浴锻炼也应循序渐进。可自6个月开始,先作2周预备性干擦(方法与下述基本相同),然后开始擦浴:把小儿裸身包在干的大毛巾中,轮流暴露身体1个部分,用手套蘸1%盐水,摩擦片刻,再用干毛巾摩擦至干而轻微发红,每暴露1处摩擦1处。全身整套操作约需6分钟。水温最初为33~35℃,学龄儿童可为16~18℃。此法较温和,也适用于体弱小儿。
2岁左右小儿,可用凉水洗手、脸、颈等处。可从较高的水温逐渐降到15~16℃。
淋浴是较强烈的锻炼。开始水温为35℃,以后逐渐降至26~28℃。用较低水温淋浴时,可让小儿站立于盛有温水的脸盆中,轮流淋上肢、背部与下肢,边淋边擦,淋毕迅即用干毛巾摩擦至皮肤发红。
(4) 身体活动: 身体活动对生长中的机体造成应激状态,引起循环、呼吸、体温调节、化学及生物机械性等反应。但因影响生长的很多因素,不易与肌肉活动分开,研究时活动的强度又难以标准化,研究对象往往样本不足,且许多研究是在动物中进行,故其长远效果如何,难以得出最后结论。但目前综合资料似乎提示身体活动可
❶促进长骨的密度增加和生长 (例如网球运动员前臂及手骨均较长;足球运动员股骨增粗;赛跑者胫骨髓腔变大)(但过度负重可阻碍下肢增长);
❷促使肌细胞增生和肥大,增进肌力及持久力,使动物肌纤维蛋白增加;
❸早期锻炼使幼鼠脂肪细胞积聚速度减慢;
❹提高氧吸取率和肺活量及心容量(青春期特别明显);
❺终生参加劳动的人长寿者较多,优秀运动员停止竞赛后继续锻炼者,冠状动脉硬化的发病率减少,因心脏病所致的死亡率降低。
身体活动的形式因年龄而异。学前儿童可教以体操,从学龄起可参加其他各种竞赛性体育活动。幼儿和学前儿童,户外自由活动及集体游戏也有与体育锻炼相同价值。
婴儿不宜穿紧身衣着或终日包在襁褓之中。自由挥臂踢腿是此年龄合适的活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