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企业民主管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企业民主管理社会主义企业中由职工群众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进行的管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产物,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特征之一。形式:成立工厂管理委员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职工代表大会制;有计划有领导地发动职工讨论生产计划,开展民主评议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开展群众性的经济活动分析;工人参加生产小组管理;民主选举基层领导干部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6条规定:“国营企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第17条规定:“集体经济组织依照法律规定实行民主管理,由它的全体劳动者选举和罢免管理人员,决定经营管理的重大问题。”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对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形式、原则,方法等作了具体规定。认真实行企业民主管理,对于保证职工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搞好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企业民主管理企业职工参加本企业计划、生产、劳动、财务等问题的管理。是社会主义民主在社会主义企业管理中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企业领导制度的根本原则之一。我国以宪法形式肯定了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对于树立职工主人翁责任感,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内容是: 职工有参加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权;有权监督企业行政领导人正确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尽职尽责; 有权监督经民主讨论或决定了的计划、方案等的贯彻实施; 有权实行民主选举或建议罢免企业的行政领导人。企业民主管理的形式主要有: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民主问答会、民主接待日、合理化建议活动、民主信箱、生产(技术)民主会等。 企业民主管理 企业民主管理qiye minzhu guanli企业的劳动者以主人翁的地位行使管理企业的权力和各项具体的管理制度的总称。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区别于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本质特征之一。 ☚ 厂长负责制 职工代表大会制 ☛ 企业民主管理 企业民主管理职工代表培训手册湖南省总工会、湖南省企业民主管理研究会编,湖南大学出版社1986年出版。32开,176页。 ☚ 管理咨询——专业指南 企业八大员管理手册 ☛ 企业民主管理企业职工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行使管理权力的一种管理方式。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包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其主人翁责任感,促进企业的发展。我国各种类型的企业在改革过程中都在探索企业职工参加民主管理的科学方式,除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制度等形式外,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合理化建议制度、质量管理领域里的吸收职工参加的质量管理小组制度等,也是职工参与企业决策和经营管理的形式。 企业民主管理指依靠职工群众当家作主,管好企业。企业实行民主管理,切实保障职工当家作主的地位和权利,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企业与资本主义企业的根本区别之一,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表现。在我国,其主要内容有: (1)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审议、决定企业生产经营和职工生活福利方面的重大问题:制定、修改和废除全厂性的重要规章制度; 监督、罢免、选举或建议任命企业各级的主要干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2)采取各种形式让群众发表意见,提合理化建议。(3)工人群众参加日常管理工作,等等。企业实行民主管理,能保证职工群众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水平。在资本主义企业,由于现代技术的发展和阶级矛盾的激化,资本家也提出“民主管理”之类的口号,并采取某些民主管理的形式。如实行“职工参与管理制”,吸收少数职工参加董事会、执行工人的“自主管理”等等。但是,这决不可能有什么真正的民主,企业管理的大权仍握在资产阶级及其代理人手中。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已成为企业的主人,有可能实行真正的企业民主管理。 企业民主管理 企业民主管理企业职工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行使管理权利的一种管理方式。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其主人翁责任感,促进企业的发展。 ☚ 企业精神 人力资源 ☛ 企业民主管理 企业民主管理社会主义民主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表现,社会主义企业领导制度的根本原则之一。企业民主管理思想主要是毛泽东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的思想和邓小平的关于职工代表大会的思想。早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就提出:“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1960年3月22日,毛泽东在中共鞍山市委《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的批示中提出“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管理制度。“两参”即干部参加生产劳动,工人参加企业管理;“一改”即改革企业中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三结合”即在技术改革中实行企业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的原则。社会主义企业是人民的企业。工人、知识分子、干部是企业的主人。工人参加管理,这是工人当家作主的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在经济领域的主要表现。这就把企业的集中领导和民主管理统一起来。只有这样,领导才能得到广大职工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才能更好地行使组织和指挥生产的职能。干部参加劳动,这是社会主义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密切与工人关系、熟悉生产、管理好企业非常重要。社会主义企业必须有一套符合客观规律的合理的科学的规章制度,随着生产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要求规章制度进行不断改革和不断完善。技术人员、工人、干部三结合是在技术改革中实行群众路线,解决重大技术问题的有效形式。“两参一改三结合”制度是我国工业企业管理中的基本原则。职工代表大会是邓小平提出的工人参加管理的一种好形式。1956年,中共八大总结了当时国内国际的经验,提出了要在企业中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分工责任制和党委领导下的职工代表大会制。1957年,邓小平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社会主义工业企业要建立新的管理制度和政治教育工作制度。他指出:党委领导下的职工代表大会,是扩大企业民主、吸引广大职工群众参加企业管理、监督行政克服官僚主义的良好形式。1958年,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给社会主义工业企业带来了严重混乱。邓小平多次强调要整顿工业企业,要加强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以及各种专责制、操作规程、验收制度等各种责任制。1961年,邓小平主持制定并由毛泽东签发的《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全面总结建国以来职工参加企业管理的经验,进一步完善了党委领导下的职工代表大会制,指出它是我国企业管理的重要指导原则和基本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定期召开,职工代表以班组、工段或车间(科室)为单位,由职工直接选举产生。一般由基层工会委员会承担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机构的任务。职工代表大会具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有权听取和讨论企业领导的报告,讨论和审查企业有关生产计划、劳动组织、财务状况、企业基金使用、生活福利、劳动保护等重大问题,对企业各方面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向上级机关建议奖励或处分企业某些领导人员,对企业领导干部进行监督等。1982年,党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国营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 1986年9月党中央和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从此,中国国有企业民主管理工作走上了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他们享有参加管理企业的权利,职工代表大会是实现这种权利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机构。企业实行民主管理是党的群众路线在企业的具体体现;是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基础。 ☚ 治理整顿与稳定发展 国营企业 ☛ 企业民主管理democratic running of enterprises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