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颐承天夜游图轴
清。任颐(见《任颐三友图轴》条目)绘。纸本设色。北京中国美术馆藏。任颐常以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题材作画。此幅描绘的就是苏东坡的名篇《记承天寺夜游》的意境。一株虬枝盘曲的古柏纵贯画面,树干苍老,结疤凸出,枝叶繁密。萧疏挺秀的竹枝,墨色变化丰富。树旁一座石板桥,东坡扶杖立于桥上,与老友张怀良凭眺着远处的波光月影,“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道出了友人间的情怀。人物气质高洁,性格豪迈,成功地刻画出苏东坡这位大诗人的气度与情操。充分展现了任伯年高度的笔墨技巧及对人物的深刻理解。此画的精采处还在于任伯年对月光的表现,没有按一般化的处理,在画面高处画上一轮圆月,而是运用色彩渲染,巧妙地通过色调对比,使人沉浸于皎洁的月光之下。在柏树的枝头、桥上、水面留着淡淡的白色,尤其在石桥岸侧的一块坡地上,一片淡墨色的碎点,它既不是水上的荇藻,也不是树上的落叶,而是“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片月光下竹柏的碎影,何等神思绝妙!这是任伯年高深的绘画造诣与其天才结合的产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