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国古典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国古典舞/乐舞 ☚ 中国舞蹈 中国古典舞 ☛ 中国古典舞 002 中国古典舞中国古典舞这个舞蹈分类名称是在现代出现的。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第一所舞蹈专业学校——北京舞蹈学校。学校分成四个教学科:中国古典舞、中国民间舞、芭蕾舞、外国民间舞。从此中国古典舞这一专属名词就被沿用下来了。古今中外舞蹈史,都有既有密切联系而又有区别的两种舞蹈类别,即古典舞和民间舞。如俄语КлассиЧескцй Танец(古典舞蹈),НароднцǔТанец(民间舞蹈)英语Folk Dance(民间舞蹈或农村舞蹈),法语Ballet(古典舞、古典舞剧)。中国舞蹈史学家常任侠说:“秦汉时代的舞蹈,是中国古代舞蹈艺术孕育成长的第一个阶段,经过南北朝的酝酿、多方吸收,并且从中亚的各民族舞蹈中汲取营养,增加新的成分,到隋、唐时代的再度统一,于是发展成熟,奠定了中国古典舞蹈的深厚基础。”中国古典舞蹈的产生和发展,源远而流长,中国5000年文明史中,中国古典舞蹈文化占有重要的位置。自黄帝始,经尧、舜、禹、汤至周王朝,都有各自的乐舞形式:如黄帝时代的乐舞《云门》,唐尧的乐舞《大章》,虞舜的乐舞《大韶》,夏禹的乐舞《大夏》,商汤的乐舞《大濩》。早在4000—5000年前,中国已形成华夏舞蹈文化的雏形,但在当时之世界,中国舞蹈文化已处于遥遥领先地位。周朝800年间是中国古典舞蹈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它整理了前代的乐舞,创造了本朝的乐舞《大武》并称为六代舞。孔子有幸在国都看到六代舞中的《韶乐》而三月不知肉味。吴公子季扎在鲁国看到《六代舞》中的五代而叹为观止,足可见周代乐舞水平发展之高,感人之深。周朝还设立专门的乐舞机构——“大司乐”。贵族子弟要受严格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育,乐舞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周代还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文学艺术的集成工作,《诗经》就是这次集成工作的总集。可惜的是除了文字流传下来之外,其中的音乐与舞蹈都因为当时的条件所限而没有留传下来。秦、汉时代国家设立了规模庞大的乐府机构,中、西舞蹈文化逐渐交流,兼容并蓄,使我国业已十分发达的舞蹈文化,更加丰富,色彩更加艳丽,技艺更加提高,为唐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唐代古典舞蹈发展形成第二个高峰,是我国古典舞蹈发展的一个极其辉煌的阶段。它在继承的基础上形成中西合璧的十部乐,大大促进了中国古典舞蹈的发展。国家设立太常寺、教坊、梨园、宜春院等乐舞机构。培养训练音乐舞蹈人才。唐代乐舞的对外影响,可从日本、朝鲜的乐舞中看到,也可以从周边的少数民族舞蹈中看到。自宋以后,舞蹈开始进入戏曲。清代的戏曲,尤以京剧为最,舞蹈成为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手段。但从总体上,自宋以后,中国舞蹈开始衰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舞蹈又出现有史以来的第三次发展高峰。随着经济建设的复兴,文化艺术也空前繁荣,中央设立文化部、各地方亦有文化厅、局、负责领导文化艺术工作。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各种歌舞表演团体。通过全国或地方性的会演,全国各族人民的舞蹈展开交流,外国的歌舞团体也经常来我国演出,我国各种歌舞团体也经常去各国进行演出。中央和地方都建立专门的舞蹈学院(校),或综合性的艺术院(校),培养舞蹈人才。中国古典舞蹈成为各舞蹈院(校、系)的重要学科。中国古典舞学科以中国戏曲舞蹈为基本教材,汲取芭蕾舞基训的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迅速地建立了一套中国古典舞基本教材。后来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掘中国古典舞的风格、韵律,编了中国古典舞身韵课,中国古典舞又一次得到了复兴和发展。现代的中国古典舞是传统的中国东方舞蹈风格、韵律,和新时代的舞蹈审美情趣的融合。中国古典舞从开始发展到今日,经历了5000多年,从华夏风韵的初步形成到汉、唐乐舞奠定中国古典舞的基础,又经戏曲舞蹈演化到现代新的中国古典舞的复兴。可以说中国古典舞是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东方舞蹈风韵。它曾经领先于世界舞蹈文化,而今后,它还将以更光辉的东方舞蹈风貌展现于世界舞蹈之林。 ☚ 中国古典舞 乐舞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