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925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925年

1925年


1月

蒋光慈的诗集《新梦》由上海书店出版。


4月

鲁迅、韦素园、向培良、高长虹等人在北京发起组织莽原社,出版《莽原》周刊,由鲁迅主编。


5月

沈雁冰发表《论无产阶级艺术》(连载于《文学周报》第172、173、175、176期)。
上海发生“五卅”惨案。郑振铎、叶圣陶、朱自清等撰文抗议帝国主义的暴行。


6月

《小说月报》刊出“五卅”惨案专号。


7月

章士钊在北京复刊《甲寅》杂志,提倡读经救国,反对新文化运动。
庐隐的短篇小说集《海滨故人》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8月

鲁迅因支持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潮,被章士钊免去教育部佥事(次年1月复职)。
鲁迅与韦素园、曹靖华、李霁野等人在北京成立未名社,创办《未名》半月刊、《未名丛刊》。


9月

徐志摩的诗集《志摩的诗》由现代评论社出版。


10月

原上海浅草社成员陈翔鹤、冯至、杨晦等人在北京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至第10期停刊。


11月

鲁迅的杂文集《热风》由北新书局出版。
《莽原》周刊改为半月刊。
李金发的诗集《微雨》由北新书局出版。
创造社的《洪水》周刊改为半月刊。

☚ 1924年   1925年 ☛

1925年

1925年

张闻天的长篇小说《旅途》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 1925年   1926年 ☛

1925年

1925年


1月

张我军发表《请合力拆下这座败草丛中的破旧殿堂》(《台湾民报》1月1日),向台湾介绍大陆五四新文学,痛斥依附于殖民主义势力的堕落文人。


3月

杨云萍与江梦笔创办白话文学杂志《人人》。
蒋渭水发表散文《狱中随笔》(《台湾民报》第3卷第6至11号)。


8月

赖和发表白话散文《无题》(《台湾民报》)。
张我军发表《新文学运动的意义》(《台湾民报》5周年纪念号)。


10月

张绍贤创办新文学杂志《七音联弹》。


11月

张我军发表长文《文艺上的诸主义》(《台湾民报》连载),系统介绍世界文艺思潮。


12月

张我军的诗集《乱都之恋》在台北出版。这是台湾第一部新诗集。

☚ 1924年   1926年 ☛

夏天/新梦/童心/晚祷/心琴/白采的诗——赢疾者的爱/弦晌/死人之叹息/血泪之花/深誓/志摩的诗/柴火/微雨/忆/残叶/孤寂/琳丽/回忆/北行

☚ 白莲集   夏天 ☛

山野掇拾/死人之叹息/空山灵雨/热风/雨天的书/倦旅

☚ 南洋旅行漫记   山野掇拾 ☛

1925年中华民国14年· 乙丑


文化

鲁迅与韦素园、李霁野、曹靖华、台静农等在北京组织“未名社”,创办《莽原》、《未名丛刊》、《未名》半月刊等。
杨晦、陈翔鹤、冯至等在北京组织“沉钟社”(前身为“浅草社”),创办《沉钟》周刊、半月刊等。
章士钊主办的《甲寅》周刊在北京复刊,专登文言作品,提倡复古,被称为“甲寅派”。
徐志摩诗集《志摩的诗》出版。
全国教育联合会庚款事宜委员会发表宣言。指出:庚子赔款退回应该用以发展各地方之教育文化,使全国的子弟普受其益。


政法

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临终前立下遗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40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40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要求国民党人将尚未成功的革命事业继续下去。
5月1日,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举行,中华全国总工会正式成立,林伟民、刘少奇为正、副委员长。
5月30日,上海学生2000余人到公共租界宣传、支援反对日本资本家枪杀工人顾正红的工人斗争,中共中央发动这场反帝示威,号召收回租界,100余人被英国巡捕逮捕。随后群众万余人,集中在公共租界南京路巡捕房前,要求释放学生。英国巡捕竟向群众开枪射击,当场死10余人,伤数十人,造成“五卅惨案”,以上海为中心的大规模反帝爱国运动席卷全国。
6月19日,广州、香港工人开始罢工,支援上海工人斗争。参加罢工的香港工人有25万,其中10多万离开香港回到广州。
6月23日,香港罢工工人和广州各界群众10多万人游行经过沙基时,被英法军警开枪、葡国军舰炮击,群众死50余人,伤170余人。
7月1日,广东大元帅府大本营改组,成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8月20日,廖仲恺在广州中央党部门口突遭暴徒枪杀。
11月12日,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1月23日,国民党反共人士邹鲁等在北京西山召开“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通过取消共产党员在国民党中党籍等一系列反共“决议”,由此形成“西山会议派”。
12月,东北国民军将领郭松龄起兵反张作霖。12月15日,日本从朝鲜调步兵、炮兵开进东三省,帮助张作霖镇压郭部。郭松龄兵败被害,东北三省仍由奉系军阀张作霖控制。
12月26日,南京市民万余人集会游行,抗议日本出兵东北。12月27日,上海200余团体的6万余人集会,举行反日反张作霖的游行示威。


经济

卢作孚在重庆创立私营轮船航运企业民生实业公司。1926年开始营业,至1935年已拥有轮船40艘,独占长江宜昌以上的川江航运业务。


军事

1月7日,陈炯明在段祺瑞支持下,率部进犯广东,企图推翻广东革命政府。
2月1日,广东革命政府进行第一次东征,讨伐盘踞东江的军阀陈炯明。以黄埔学生军和许崇智部粤军为东征主力右路军,蒋介石指挥,周恩来负责政治工作。
5月中旬,滇系军阀刘震寰和桂系军阀杨希闵,乘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之机,在广州发动军事叛乱。6月,广州的东征军回师击溃叛军,刘、杨逃往香港。
10月1日,广东国民政府第二次东征讨伐陈炯明。蒋介石为东征军总指挥,周恩来为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10月14日,攻克惠州城;11月初,全部收复东江地区,歼灭了陈炯明部队。
10月~次年2月,广东国民政府派国民革命军南征,讨伐盘踞广东南路的军阀邓本殷部,朱培德为南征军总指挥。次年2月,追歼了逃往海南岛的邓本殷残部。


其他

8月8日,四川70余县遭受严重旱灾,颗粒无收,20余万人病死、饿死。
9月6日,山东濮县境内黄河堤溃决数十丈,淹没300余村,2 500余人死亡,数十万灾民流落四方。


1925年


数学

哈·波尔创立概周期函数。
费希尔[德]以生物、医学试验为背景,开创了“试验设计”(数理统计的一个分支),也确立了统计推断的基本方法。
内瓦林那[芬]提出了值分布理论,定量地给出函数取值的限制,成为后来分析理论发展的基础。
M.莫尔斯[美]在柏克霍夫极小极大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成为著名的“莫尔斯理论”,这个理论把拓扑和分析紧密地结合起来,成为数学研究一个主要工具。


物理学

詹姆斯·弗兰克[美]和赫兹·古斯塔夫[德]因阐明一电子碰撞一原子时有能量转换定律,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泡利[奥]根据对光谱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不相容原理,即:在同一原子中,不能有两个电子共处于同一量子状态。这一原理揭示了原子中电子壳层分布的规律性。
海森堡撰写《对于一些运动学和力学关系的量子论的重新解释》论文。他抛弃了玻尔的电子轨道概念及其有关的古典运动学的量,而代之以可观察到的辐射频率和强度这些光学量,提出矩阵力学思想,是一种强调可观察量的不连续性的新量子论。
玻恩和约尔丹[德]运用数学的矩阵方法,把海森伯的物理思想发展成为量子力学的系统理论。这就是矩阵力学,也通称为量子力学。
狄拉克[英]完成论文《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文中使用了一种比矩阵更为方便和通常适用的数学工具“泊松括号”,应用对应原理,轻而易举地把古典方程改造成为量子力学方程。
欧歇[法]在实验中发现一种能量跃迁。在这种跃迁中,原子发射出自身的一个电子以后,从高能态跃到低能态而不产生电磁辐射。
玻蒂[德]发明符合计数法,用以确定宇宙射线的方向和性质,用符合计数法,证实光子电子碰撞过程中能量守恒律、动量守恒律都成立。
J.阿克莱特建立二元线性化机翼的超声速举力和阻力理论。
普朗特[德]提出湍流的混合长度理论。
布莱克特[英]第一次获得氮和其他元素的人工嬗变的云室径迹。
埃利斯[英] 、乌斯特[英]发现在许多元素中,α粒子或β粒子的辐射都先于γ射线的发射。因而,γ射线的发射应与子核有关,而与母核无关。
乌伦贝克[美]、古德斯密特[美]最先提出粒子自旋说。粒子通常可以看做是绕着它自己的轴在自转着,如同陀螺、地球、太阳、银河系那样。
兰米尔[美]在气体放电研究中发现等离子体静电振荡,引起的电子反常散射现象。
伊兴[美]提出铁磁性的短程作用模型,假定影响磁化的仅是最邻近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化学

鲁宾逊[英]从植物碱研究中,首先解决了吗啡和马钱子碱中原子排列的难题,提出植物碱在植物体中生成的理论,并用合成莨菪碱的方法对该理论进行了验证。
理查德·席格蒙迪[英]由于建立现代胶体化学研究法以及发明超显微镜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布拉格[英]首先测定硅酸盐的结构,从而改变了对该种盐类的化学概念。
依·诺台克[德]、瓦·诺台克[德]发现化学元素铼,属周期系中最后一个稳定元素,以后发现的均为放射性元素。
泰勒[英]提出催化的活性中心理论。该理论假定催化剂表面的不均匀性,很好地解释了催化剂制备对活性的影响以及毒物对活性的作用。
尔·贝尔格[苏联]提出分子价电子的能级,在所有主要方面与原子价电子的能级基本相同。


天文学

林德伯拉特[瑞典]提出银河系由许多次系合成的观点。
R.A.米利肯[美]发现高空有宇宙线存在。
特朗普勒[瑞士]建立疏散星团的分类法。
鲍温[美]确定行星状星云光谱中的特殊发射线是在密度非常稀薄状态下氧两次电离所产生的集线,从而否定了“氢”这个推测元素的存在。
W.S.亚当斯[美]发现天狼伴星光谱线的引力红移现象,再次验证广义相对论,并论证白矮星上存在高密度物质。
哈勃[美]提出河外星系的形态分类法,该分类法从此一直被天文学家所沿用。
塞西莉亚·佩恩[美]在哈佛大学天文台做的博士论文中,对恒星成分做出第一次定量分析,发现其氢和氦的天体物理含量与地球上的含量之间有显著不同,表明氢和氦的含量多得令人难以置信。


地学

瓦·威廉斯根据气候因素进行土壤分类。
乔利[英]提出大地构造的放射性轮回说,确立大地构造过程的周期概念,用地壳中放射热的堆积解释地壳运动的周期性。
维尔纳德斯基[苏联]等提出生物地球化学的概念。
列·贝尔格[苏联]根据气候型与地理景观作出气候的分类。
白吕纳[法]著《人地学原理》(第三版)一书出版,首先把人生地理事实分为三纲六目,即:❶地面上建设事业的不能生产者——房屋与道路;
❷动植物的利用事业——耕种与畜牧;
❸经济上的破坏事业——动植物的滥杀滥伐和矿产的开掘。
A.梅尔兹[德]和A.德凡特到南大西洋调查,通过电子回声测控技术,发现海底地形崎岖不平,确认19世纪发现的北大西洋中脊也延入南大西洋。


生物学

英国“发现-1”号在南大洋海域进行调查,发现磷虾带。
凯林[英]发现细胞色素,并指出其在活组织生物氧化过程中起电子传递作用。
迈耶霍夫[德]成功地从肌肉中提出一组酶,可以使肌糖元变为乳酸,起的作用类似于E.布希纳从酵母中提取的酿酶,促进了酵解作用的研究。
谢灵顿[英]著《评反射抑制若干方面》一书出版。是研究抑制的主要著作,提出并论述了中枢兴奋和抑制状态的概念。综合25年的实验依据,证明抑制是一种不同的现象,虽然在性质上它几乎与兴奋相同并服从同样的规律。
纳得松[苏联]和菲利波夫[苏联]证明镭和X射线能引起酵母遗传性变异。戈尔特[荷]及格伦特尔发表关于人的红血细胞膜结构的研究成果,根据提取的类脂量,认为足以形成一个双分子层。
伯格尔[德]第一次从他自己儿子的头上记录下脑电的活动。
厄兰格[美]集中研究不同类型神经纤维的传递特征和兴奋性特征。特别是对潜伏期、动作电位的形状、神经纤维结构特征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在传导过程中,一个复合动作电位的形状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说明神经是由传导速度不同的纤维组成的;并发现哺乳动物身上有三组主要纤维,即:❶A纤维,它最粗,传导速度为5~20米/秒;
❷B纤维,传导速度为3~14米/秒;
❸C纤维,它最细,传导速度为0.3~3米/秒。
威尔逊[美]著《发育和遗传中的细胞》一书的第三版出版,提出了光学显微镜下的细胞模式图,包括细胞膜、细胞核以及细胞质内的主要细胞器及内含物,反映了当时以形态为主的细胞概念,这张模式图曾被广泛应用。


工程技术

J.L.贝尔德[英]和C.F.修金斯[美]表演实用的机械扫描电视。
J.B.约翰逊[英]解释热噪声。
法国SCA公司制作超声波水中测音器。
英国切尔姆斯福德广播电台,用短波将无线电信号送到美国。
E.V.阿普尔顿[英]发现电离层由E层、F层组成,并测定了电离层的高度。
加拿大沙维尼根化学公司工业化生产聚醋酸乙烯酯,这是第一个热塑性树脂,由德国F.克拉特于1912年发明。
M.雷尼[美]发明骨架镍催化剂,并投入工业化生产。
美国开始放映有声电影。
美国发明了光电池,可使光能转变为电能。V.兹渥里金是年申请彩电系统专利获批准。
八木秀次[日]发明超短波用天线——八木天线。
J.A.组兰德用乙炔生成丁二烯。
V.布什[美]领导制造第一台模拟计算机。
W.L.麦凯勃[美]和F.W.蒂利合作设计出双组分精馏理论板数计算的图解法。


1925年中华民国14年· 乙丑


数学

我国最早研究拓扑学的俞大维,1925年在德国的数学杂志上发表有关点集拓扑的论文。
卡约里的《初等数学史》由曹丹文译为中文在商务印书馆出版。


物理学

叶企孙在清华大学创办物理系,先后聘请了一批知名学者到清华任教,如吴有训、周培源、赵忠尧、施汝为等,和同事们共同培养了如王淦昌、王竹溪、赵九章、陆学善、顾功叙、张宗燧、彭恒武、钱伟长、王大珩、何泽慧、钱三强、林家翘、杨振宁等科学人才。
吴有训对康普顿效应进行系统研究,以精湛的实验进一步确证了此效应,有力地支持了康普顿的发现。


化学

梁津在《科学》第9卷第10期上发表的《周代合金成分考》一文,最早对《考工记》的“六齐”进行了科学考查。
在《科学》第9卷第9期和第10卷第4期上,章鸿钊发表《再述中国用锌之起源》,王琎发表《中国黄铜业全盛时代之一斑》化学史研究论文。


天文学

建立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建立昆明凤凰山天文台。
中国天文学会先后两次组织日食观测;参加国际纬度、时间联测。


农学

金陵大学农学院从1925年起,与苏、皖、鲁、豫、冀、晋、陕7省的农事试验场或合作农场协作进行小麦育种工作,先后育成10多个小麦良种。
邓植仪发表《论砂与泥之性状及土壤分类法》一文,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土壤分类法的基本原则。
浙江省立蚕桑学校制成一代杂交种万余张推广,是大批推广一代杂交种之始。
1925年春,水稻育种采用洛夫纯系育种法,以采得之单穗作穗行试验,再以各年育成纯系举行二秆行、五秆行、十秆行等试验。
日本侵华“关东都督府”将前清设于大连的农事试验场迁往金州,改称关东农事试验场。该场下设种植部、果树部、蔬菜部、农艺化学部、病虫防除部及畜产部等研究组。
《畜产学》一书经翻译出版,该书较详细地介绍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畜牧科技知识。
1925年前后,卢润孚就棉子饼对乳牛给量进行了研究,此项研究对于指导全国乳牛业应用棉子饼作乳牛蛋白补充料有很重要的意义。
袁谦在 《农学杂志》上发表《饲鸡之试验》一文,认为中国鸡之佳者,其产蛋数较“洛克鸡”为多。


医学

许半农发表《内科概要》,综述内科的诊断与治疗。
梅光羲、释静应等在北京组织“华夏医学会”。
赵树屏编撰 《改进中医刍议》,提出创办中医药专门学校及研究机构,编制统一的医学教材及设立中国医学图书馆等建议。
英国人福克撰写的 《中国人的世界观、天文、宇宙和物理哲学的理论》,以及美国人道森撰写的《素问——中国医学的基础》 中,译述了《内经》的部分内容,表明近代以来《内经》一书已引起欧美医家的重视。
谢观著 《中国医学源流论》,该书考证医学源流,别其支派。
上海求是月刊社主编的 《中医求是月刊》在上海发行。
中央防疫处主编的 《卫生杂志》在北京发行。


工程技术

中国第一座焦化厂在石家庄建成。
5月,洮昂铁路(吉林洮南—黑龙江昂昂溪附近三间房,220.1千米)开工,次年7月建成。
7月,奉海铁路(奉天—海龙,236.2千米;今沈吉铁路的一段)开工。
9月,京奉铁路大通支线 (新立屯—通辽段,194.6千米)开工。
10月,呼海铁路(松浦一海伦,215.23千米)开工。
竺可桢发表《台风的源地与转向》一文,该文将沿海的天气现象与海洋环境因素的变化联系了起来。
1925年后,国民党军政部海军署 (后改称“海军部”)全国海岸巡防处所设的东沙岛观象台及厦门、坎门、嵊泗报警台,均有了气象观测。


其他

建立中央研究院、北京研究院及其研究所。


1925年


文化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在苏联发表。
美国杜威出版《经验与自然》一书。杜威所建立的经验自然主义力图排斥心物“二元论”,要求确立主体与客体、精神与物质、经验与自然之间的连续性,把它们看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兼收并蓄的统一整体。
英国乔治·萧伯纳因《圣女贞德》剧作(1924年)而获本年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刘易斯出版讽刺小说《阿罗史密斯》。
美国海明威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在纽约出版。
西班牙毕加索参加超现实主义的第一次展览。《三个舞蹈家》、为奥维德的《变形记》作的插图等就是这时期的作品。
日本在全国中等以上的学校开始实施军事教育。同年4月,正式发布在学校中配备陆军现役军官会,由陆军监督,按照步兵操典进行严格训练。
意大利斯拉伐发表《竞争条件下的报酬定律》的论文,指出在自由竞争前提下报酬减增情况的继续,将使均衡的实现成为不可能。


政法

1月20日,日本同苏联建交。
1月21日,阿尔巴尼亚国民议会宣布成立共和国。艾哈迈德·索古当选为首届总统。3月2日,颁布宪法。
俄共(布)中央全会解除托洛茨基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
2月,第一届全古巴工人组织大会,成立古巴全国工人联合会。
3月,波兰共产主义工人党第三次代表大会,改名为波兰共产党。
4月,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成立。
4月26日,兴登堡当选德国总统。
5月1日,塞浦路斯沦为英国直辖殖民地。
6月12日,德国共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在柏林举行,清算“左”倾路线。
8月16日,古巴共产党成立。
8月30日,墨索里尼第二次改组内阁,并通过制定法西斯主义法来扩大镇压。
9月,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独立社会民主党加入共产党。
10月5日,英、法、德、意、比、波、捷等国在瑞士洛迦诺举行会议,16日通过《洛迦诺公约》,同年12月1日在伦敦正式签字。《洛迦诺公约》削弱了法国的地位。
10月12日,法国百万人总罢工,抗议对叙利亚、摩洛哥的殖民战争。
美国查理士·格茨·道威斯获诺贝尔和平奖。
12月13日,伊朗议会拥立礼萨汗为国王。
12月28日,俄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俄共(布)改为“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联共(布)。


经济

5月5日,英国为保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不顾国内生产的成本价格水平,按照战前的汇率(1英镑=4.89美元)恢复金本位,高估了英镑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自己的对外竞争能力,对出口贸易造成不利影响。
7月20日,意大利同南斯拉夫在纳都诺签订经济协定。
10月12日,德国同苏联签订贸易协定。
西门子公司兼并沙尔公司,扩大医疗设备生产能力。
12月9日,德国拜耳公司同其他几家德国较大的化学品制造商合并组成了I.G.法本垄断集团——化学工业托拉斯,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化学垄断组织。


军事

1月20日,日本承认苏联,并同意从萨哈林(即库页岛)北半部撤军。
6月17日,在日内瓦签订《关于禁止使用毒气或类似毒品及细菌方法作战议定书》及《武器贸易协定》。
8月,法国调集20万殖民军,西班牙调集10万殖民军,装备着飞机、坦克和重炮等大量现代化武器,向摩洛哥里夫族发起进攻。9月9日,法西联军在亨利·贝当指挥下发动攻势,里夫民族起义失败。
10月14日,叙利亚的大马士革爆发起义。10月18日,法军对大马士革进行两天炮轰,继之以坦克、飞机进攻。
10月22日,希腊军队和保加利亚军队在边界发生冲突,接着希军侵入保加利亚。国联进行斡旋,要求希腊交付罚款。

1925(民国十四年)


1月6日

永安纱厂与大中华纱厂债权人签订合约,以159万两购买大中华纱厂,改名为永安二厂,于1925年2月开始投入生产。(368,45、47页)


1月21日

经过三年的谈判,汉冶萍公司与日本制铁所、横滨正金银行签订借款850万日元的合同、觉书,规定850万日元中327.4万日元作为扩充工程事业基金,公司不能任意动用。借款年息6厘,以公司供给制铁所矿石及生铁价值分35年归还。以公司现有及将来的一切动产和不动产为担保。这次借款在扣除了谈判期间的一批短期贷款后,实际上能供公司支配的只有166万余日元。(367,143-144页; 136,780-847页)


2月

1921年12月,宝成纱厂厂主刘柏森以上海宝成第一、第二两厂全部财产作抵向日商东亚兴业会社借日金500万元,年息12%。至此,因无力还债,被东亚兴业会社卖与日华纺绩会社,改称喜和第一、第二。原有纱锭12 424枚(据《方显廷文集》 1卷(《中国之棉纺织业》) 所附 “修正中国纱厂一览表”,应为宝成一、二厂各有纱锭12 720枚,共25 440枚,后增至125 872枚,并有线锭60 680枚)。1931年后,改称日华第五、六、七厂。1926年收买1921年华商创办的上海华丰纱厂,改称日华第八厂。1921年、1923年日华又增建第三、第四两厂。日华共有8厂(1918年收买英商鸿源纺织公司,建立第一和第二两厂已见前述),均在上海。1935年实收资本880万日元。(301,194页;403,204-206页)


3月16日

北洋政府以停付之德国部分庚子赔款为担保,发行民国十四年公债1 500万元。但这笔赔款已用做多次公债、库券的担保,所剩无多,乃由财政部另筹300万元,作为保息基金,拨交总税务司专款存储。(124,94-95页; 213,86页)


3月17日

1924年直奉战争期间,中原公司曾报效直系军费20万元。直系溃败后,惧受人民指责,是日,乃呈准农商部将总工事房由焦作迁往天津租界,托庇外人。1925年12月26日,河南省省长岳维竣饬令该工事房迁回焦作,并派人任该公司临时总理和临时协理。1927年国民军进入河南后,中原公司又落入国民军派出的人手中。1927年中原公司存煤17万吨的售卖所得,国民军都用来充了军费。(352,119-123页)


3月

北洋政府全国烟酒事务署与英美烟公司议定作为1921年8月 “声明书”补充的“续补声明书”4条,规定英美烟公司行销内地各省之烟,缴纳5%的保护捐后,即可免缴各省征收之卷烟特税(税率20%)。(144,821-831、834-837页;148,399-401页)因遭各方反对,此 “续补声明书”搁浅。(400,47页)


4月12日

庚子赔款之以法郎给付的,有法、比、意、西四国。在1907年7月2日中国与各国互换的照会中,清政府允以金款支付的同时还表示: 对所有应还各国赔款,“按和约关平银照依各国金钱之价核定,中国或按伦敦市面银价用银付还,或以金钱期票,或以电汇票,均听各国所愿”。以上三种办法,任凭各国选定一种。“自择定后照行,至赔款付清之日为止”(102,303页)。法、比、意等国都选定第三种。此后,中国一直遵约按月照电汇价格购买法郎支付。大战结束后,法郎贬值2/3左右(据《民国档案》1993年第2期,83-84页,从每法郎=0.325元贬值到每法郎=0.125元)。1922年6月21日,法国要求以金法郎或直接以金元(指美元) 支付。同年12月下旬,北洋政府拒绝了法国的要求。1922年7月9日和27日,中法本已互换照会,就法国 “退还”庚款余额达成协议。至此,法国乃取消退还庚款的决定。还拒绝批准1922年2月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间关于中国关税税则之条约》。条约上规定召开的关税特别会议无法召开,关税条约批准征收的附加税也无法征收,中国由此每年要损失2 000万元。法国还阻止总税务司安格联向中国政府拨付关余。安格联在致外交总长顾维钧的密函中威胁说: 金法郎案 “再拖下去,各种有益的事业就会受到阻碍,不能进展。比起用金支付赔款增加的开支来,因拖延而遭受的金钱方面的损失也不知道要大多少”。1923年12月27日顾维钧在致 《辛丑和约》签字国驻华公使馆照会中指出: 赔款协议中的所谓 “用金给付”的金,并不是金子,而只是意味着金币,即签字国按各自的金本位发行的 “流通中的货币”。“用电汇付款时,汇率的涨落是不可避免的; 既然支付的媒介是各国的货币,这种涨落虽暂时可能对此方或彼方不利,但总不能成为放弃支付媒介的货币改用金货结算的理由。中国政府不能接受法国政府提出的用金质法郎支付的方式。”(213,20-21、105、112-114页)。1924年11月24日段祺瑞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段政府急于要获得关余,乃屈从法国政府的压力,于1925年4月12日签订中法关于金法郎案的新协定,承认庚子赔款为金债,按照5.182 6法郎=1美元将应付未付法国部分赔款35 341 042.222法郎改为6 819 172.27美金。中国政府由此受到的损失约为6 500万元。金法郎案解决后,安格联立即把扣住的关余2 360多万元交给了段政府。同年8月和10月,对应付比利时、意大利的赔款也做了同样处理,中国又损失国币4 000余万元(康大寿: 《“金佛郎案”述论》,载 《民国档案》1993年第2期;213,125、233-238页。康文将美金与法郎的折合率写成1美金=5.192 6法郎)。直到金法郎案解决后,法国政府才于是日互换的照会中,同意将应付的部分庚款余额 “退还”中国。中国政府逐年继续将退款垫借与中法实业银行,作为发行五厘美金公债之基金,中法实业银行从公债收入中提取一部分用于中法间教育和慈善事业。受法方干扰,此事延至1927年才实行(103,494-498页)。直到1925年7月7日,法国议会才批准《华盛顿条约》。8月5日,9个签字国才交换批准书。(406,457页)


4月21日

从1924年到1925年,申新三厂逐步改革管理制度,取消或削弱了工头的权力,仿照日本纺织厂的制度,由技术人员实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对工人管理严酷,劳动强度提高,而且任意解雇工人。这种做法遭到了工头的阻挠,也激起了工人的不满。是日,工人们聚集起来,殴打了部分技术人员(在此前一个月,武汉申新四厂也发生过类似事件)。自22日起,工厂停工。后通过调解,工潮平息。工厂于29日复工。工头制仍保留,改革也部分地实行了。1927年以后,改革进展顺利。工头制逐渐淘汰,生产效率显著提高。(131,157-166页; 徐鼎新: 《中国近代企业的科技力量与科技效应》,45-47页)


4月

1915年由穆藕初创办的上海德大纱厂因经营失败,被债权人以65万元售与申新公司,改称申新五厂。分南北两厂: 北厂15 720锭; 南厂10 368锭,线机2 880锭。(131,178页)
4月 湖北省决定,外省当二十铜元一律八折行使。湖北未铸当五十、当百、当二百铜元。禁止这三种铜元在湖北行使。(108,767页)


5月30日

5月15日,上海日本纱厂资本家杀死中国工人顾正红。5月28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奉日本政府命令在青岛枪杀中国工人8名。5月30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海工人和学生举行示威游行,英帝国主义在南京路开枪扫射游行队伍,死学生5人,市民11人。6月1日,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总罢工、总罢课、总罢市。五卅运动的狂飙迅速席卷全国。全国各地约有1 700万人直接参加运动,到处响起 “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怒吼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4-117页; 131,174页)


5月

浙江颁布限制铜元入省章程。(108,768页)


5—10月18日

大冶新建的铁厂第二座化铁炉于5月开炼,10月18日即停炼。汉冶萍公司整个炼铁事业陷于停顿。(367,224页;309,303页)


6月8日

上海海员公会声援 “五卅”惨案,议决凡停泊浦江各英日籍轮之中国海员,自是日起,悉行罢工下轮。(裕孙: 《英日籍轮停驶后之杂感》,载《银行周报》9卷29号)


6月30日

华商上海水泥公司与启新洋灰公司签订联合营业合同,规定自7月1日起实行联合营业,划定销售区域,规定销额,议定售价。(133,190-193页)


6月

荣家租办常州纱厂(创办于1920年4月),改名申新六厂。此厂有纱锭14 624枚。1931年7月,连续6年的租期届满,退回原主自办。(358,72页;131,180页)
6月 满铁与富士瓦斯投资在大连创办的福新纺纱厂完工开车。资本300万日元,纱锭18 816枚,线锭1 020枚(301,364页; 《方显廷文集》,1卷附 “修正中国纱厂一览表”)


7月6日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电气处停止华商工厂电力之供给,造成五六万工人失业,其中纱厂工人三万五千人。至9月9日才开始恢复。(裕孙: 《工厂电力停止供给以后》,载 《银行周报》 9卷27号)


7月31日

财政总长致函美、英、法、日四国银行团代表,取消1911年4月15日签订的 《币制实业借款合同》。(108,674-676页)


7月

在1924年9月2日日本帝国主义承诺放弃开原——海龙铁路投资优先权后,东北地方当局就成立了官商合办的奉海铁路公司,投资兴建奉天至海龙铁路(236.2公里)。1925年7月动工,1927年9月完工。次年8月自海龙向东展筑至朝阳镇(16.6公里),与吉海铁路衔接。(318,42、45页)
7月 中国、交通、金城、上海四银行和永丰、永聚钱庄债权人组织银行团接办大生各厂。1929年,大生三厂与上海银行订立厂基押款及营运押款合同,还清了永聚钱庄的债务。上海银行派人到厂监管。(350,226-228页)


8月14日

1925年入夏以后,山东等处大雨。是日,濮阳县境之李升官屯民埝突然开决。9月20日,十里堡西南三十里之南大堤又遭决口,“被淹之区达二千方英里”。“罹灾者约有二百万人,二千余村镇,溺毙者当有数百人,灾区秋收已全毁于水。”(176,411页; 李文海等: 《近代中国灾荒纪年续编》,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138-139页)


8—9月

永安纱厂招收了第一批 “养成工”。这是民族资本纱厂招收养成工之始。(368,91页)


9月1日

1916年3月27日中国政府与俄亚银行签订滨黑铁路借款合同。在俄国十月革命后,俄亚银行已无力修筑。是日,黑龙江地方当局成立官商合办的呼海铁路工程局,决定自行修建呼(兰) 海(伦) 铁路,但仍未能摆脱满铁的影响。1925年10月10日黑龙江省代表与满铁签订呼海铁路第一次铁路材料买卖契约。此铁路于1925年9月末开始铺轨工程。1926年1月31日与俄商如意公司(前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等专门为承包本铁路工程于1926年1月创立的) 签订由后者承包铁路工程的合同。1927年1月22日呼兰至绥化段完工,立即开始临时营业。因工程质量不高等原因,绥化至海伦段改由铁路工程局直接进行修建。1926年4月24日与满铁签订第二次铁路材料买卖契约。1928年3月开工,同年12月完工。呼海铁路全线建成,长215.23公里。此路采用标准轨距。(155,298、303-305、300、305、316、319-320页;318,43、46页)


9月5日

中比以换文形式,成立协定: 将比利时部分庚款余额,包括自1917年12月1日至1925年8月31日(即原定缓付5年及嗣后因金法郎问题停付之期间) 每月应付之款,与自1925年9月1日起至1933年5月31日止,每月到期之款,完全按照解决金法郎的办法,按每美金1元合5.1826法郎,折合美金,逐月交华比银行。在偿还华比银行代中国政府垫付之庚款后,交由中比委员会,充作中比教育、慈善、公共实业及公益工程之用,其材料应在比国订购。1927年12月8日,中比对前一协定作了补充和修改,规定“退款”用途除一部分用以遣返、周济在华比侨外,其余用以发行美金公债500万元,以40%、35%和25%的比例供作陇海铁路购料、其他铁路购料和教育、慈善事业之用。(103,548-549页;213,150页;175,1149-1151页;122,740页)


9月

湖北官矿公署象鼻山铁矿开始采掘。1921年5月,汉冶萍公司与之签订购买铁砂的合同,然后将所购之铁砂转输日本。(136,994页; 《第五次中国矿业纪要》,501页)


10月1日

中意互换照会,意国部分庚子赔款余额在偿还华义银行(据108,1159-1160页,有一家中意合办的华义银行,还有一家中意合资的震义银行。据332,186-187页,震义银行成立于1921年5月,资本1 000万元,其英文名称为Chinese-Italian Banking Corporation。从英文名称来看,它更像是华义银行) 垫付意国政府的庚款后,悉交中意委员会,充作中意教育、慈善、公共实业及公益工程之用,其材料应在意国订购。(103,557-558页)


10月10日

云南省第一条公路——昆(明) 碧(鸡) 公路开工,当月通车,全长15公里。标准很低。路面一般只有8公尺,未铺石子,雨季来临,路面泥泞不堪,行车极不安稳。同年从越南购入美国福特公司载重1.5吨货车底盘4架,自行装配车厢,在昆碧公路行驶,是为昆明出现的第一批汽车。1928年通车至安宁。昆安段全长33.5公里。1932年通车至禄丰。1935年12月通车至下关,全长426.6公里。除昆明至禄丰段铺筑泥结碎石路面103.2公里外,余均系土路。(《近代昆明城市史》107-109页)


10月11日

由卢作孚等发起创立的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四川合川。拟先募集资本2万元,第一批收到的股款仅8 000元。贷款在上海订造70.6吨位的浅水小轮船一艘,于1926年8月30日驶达合川码头。(322,13-14、16页)


10月19日

中国、奥地利签订 《通商条约》。中、奥恢复1917年中断的外交关系。“两国人民之民刑事诉讼案件,均在所在地法庭管辖之下”。两国人民于所在国居留或经商,“均须与所在国本国人民一律遵守警察规条及税则、租赋章程”。“关税税则等事件完全由各国之内部法令规定。”(103,570-573页)


10月24日

日本在1918年6月通过签订《吉会铁路借款预备合同》初步取得了吉会铁路借款权。是日,交通部与满铁签订 《吉敦(化) 铁路承造合同》,由满铁垫款1 800万日元包造,以 “现在及将来属本铁路所有动产、不动产及其他进款作为头次担保”。此路即吉会铁路西段。建造时须聘用一日本人任总工程师。建成后至垫款还清前聘一日人为总会计。吉敦铁路建成后,须与吉长路合并。后因预算不敷,增借日金600万元,共垫款日金2 400万元,年息6厘。此合同 “未提经国务会议”,“不能成立”。但日人已强行在1926年6月开工,1928年10月完工通车,长210.5公里。(103,574-577页; 208,9卷,428页; 122,616页; 318,44、47页)


10月26日

根据1922年 《九国间关于中国关税税则之条约》第二条,以议决废除厘金,征收二五附加税的开征日期及条件、用途为目的的关税特别会议在北京召开,除华盛顿会议9国外,还加入瑞典、挪威、丹麦、西班牙,共13国。会议讨论了关税自主、加税裁厘、附加税率等问题。11月19日,第一、第二委员会正式通过 《关于中国关税自主条文》 的议决案。“各缔约国(中国除外) 承认中国享受关税自主之权利,允许解除各国与中国间各项条约中之关税上束缚,并允许中国国定关税税率条例于1929年1月1日发生效力”。会议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人民要求 “解散关税会议,自行宣布关税自主”。由于南方国民革命蓬勃发展,北洋军阀的覆没指日可待,英美等国拉拢广州国民政府,力主会议停开。同时北洋政局混乱不堪,1926年4月中旬,会议即逐渐瘫痪。1926年12月10日,中国代表宣布自行结束。耗资130万两税银的关税特别会议瓦解。(319,574-588页; 340,245、277、280页; 406,459、489-492页)


11月1日

中法实业银行停业清理后,成立了一家 “中国实业管理公司”来清理该行债务。至此,中法实业管理公司改组而成的中法工商银行(Banque Franco-chinoise pour le Commerce et L'Industrie) 开业,资本1 000万法郎。法方出资80%,中方出资20%。不再发行纸币。据307,261页,资本由中法实业银行的4 500万法郎减为1 500万,分支机构由11处减为4处。虽仍名曰中法合办,实际已无中国资本。1948年6月1日,中法工商银行停业。(363,372页; 吕宝德: 《有关中法实业银行的见闻》,载 《文史资料选辑》44辑)


11月2日

中国、荷兰政府换文,荷兰愿将庚子赔款余额退还中国,用于治理黄河。但嗣后该款并未交还。1933年4月4日,中荷互换照会,以交还之款的65%用于中国水利事业,35%供作文化用途。(103,582-583、919-925页; 《近代中国外债史稿》,171页)
11月2日 “五卅”运动后,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烟草销路旺盛,是日在上海浦东设立的新厂试车开工,开机7部。后又从美国买进50部卷烟机,25部装于老厂,25部装于浦东厂。1929年1月浦东厂一度停办。(148,149、223、155页)


11月28日

以中国各地日籍纱厂和上海日籍棉商为骨干,附以上海英籍纱厂和若干外籍棉商组织 “印棉运华联益会”(Indian Cotton Importer's Association),规定日本邮船会社、大阪商船会社及大英轮船公司获得运棉独占权。加入联益会之厂商采买印棉,每担可减轻成本三钱。这就减轻了上海日籍纱厂的原棉成本,也迫使中国棉纺织厂必须接受它们的控制。(301,182-183页; 《方显廷文集》,1卷,66-67页)


12月27日

上海江南制纸公司(江南造纸厂) 成立,资本80万元。先后安装两台旧的日本造纸机,1929年又安装了一台,以连史、毛边纸为主要产品,年产约2 400吨。此厂开办时实为一中日合办企业,其主要人员与日本方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连年亏损,实行紧缩,1931年收回日商全部股份后,才成为民族企业。(344,117 -118页)


1925年

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四川泸县洞窝水电站建成发电。(392,231页)
是年 由于领券制度的发达,从这年起,不再有新获发行权的银行。(108,177页。此应系指商业银行)
是年 1924年浙江人胡西园在上海与德人奥本组织小型电灯泡工厂。1925年,奥本回国,胡将此厂增资改组为中国亚浦耳电气股份有限公司,4月1日向政府主管部门注册,这是中国人自己制造灯泡的第一家工厂。资本3万元,每日出品不足1 000只。1936年增至50万元,日产量达25 000只。灯泡品种、质量也不断取得进步。(115,612-613页;胡西园: 《中国亚浦耳厂受帝国主义和反动派摧残摘记》,载 《文史资料选辑》 44辑。时间据胡西园文)
是年 十三世达赖喇嘛下令西藏创办邮政局。(《达赖喇嘛传》,260页)
是年 满铁设立大连窑业株式会社,实收资本60万日元。在东北耐火材料生产量中,大连窑业会社居第一,其产品几乎全部是供应日本国内和日占朝鲜的。(403,283 -284页)

1925年

1925年


1月


1日

国民党中执会发表宣言,提出: 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为今日中国民族求独立解放之惟一途径,及实行本党政策之第一步,与以党建国之第一步,故必以此提出于国民会议。


4日

谭延闿部自江西退至粤边,北伐军事暂告停止。


9日

广州大元帅府令粤汉铁路为官督商办。


15日

广州大本营决定将所辖建国军许崇智之粤军、杨希闵之滇军、刘震寰之桂军及谭延闿之湘军等部组成东征联军;以杨希闵为联军总司令;发布《东征宣言》,动员各军东征。


17日

孙中山电段祺瑞,反对包办善后会议,提出参加善后会议两项条件: (一) 兼纳人民团体代表;(二) 会议涉及之军事、财政最后决定权,还之于国民会议。25日,黄埔军校以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为骨干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成立。


26日

孙中山病情恶化,入北京协和医院施行手术,确诊为肝癌后期。


同日

国民党政治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紧急会议,以孙中山病势加重,应趁其临危前,立一遗嘱,俾同志遵守。


30日

国民党决定党员不得参加善后会议。


2月


1日

广州大本营发布总动员令,并做出第一次东征陈炯明的部署,以黄埔学生军教导团两个团为主力,粤、湘、桂、滇军参加。


2日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电,宣布不赞同善后会议,也决不参加。


10日

国民党根据孙中山关于国民会议的主张,发出通电,号召人民团体自行制定国民会议组织法。


18日

孙中山因在协和医院医治无效,移居铁狮子胡同行辕。24日,孙中山病危,口授政治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联遗书。


3月


7日

广州政府东征军在东江农民的配合下,克复潮安、汕头。陈炯明逃往香港。


8日

冯自由、张继等在北京发起组织中华民国国民党同志俱乐部。


10日

国民党中执会议决为此开除冯自由出党,并通告各省党部,宣布该俱乐部 “与本党毫无关系”。


11日

孙中山召见汪兆铭、邵元冲、戴传贤、宋子文、孙科、邹鲁、吴稚晖、何香凝、孔祥熙等国民党要人,嘱咐后事,并在遗嘱上亲笔签字。


12日

孙中山于上午9时30分在北京铁狮子胡同行辕逝世。享年59岁。


18日

唐继尧乘孙中山逝世之机,图谋进逼广州,在滇就任副元帅职,20、27日,国民党中执会两次通电声讨唐继尧,不承认其副元帅地位。


21日

留守广州的胡汉民暨各军总司令、各部长为孙中山逝世发表宣言。22日,廖仲恺、胡汉民、许崇智、蒋介石、谭延闿等通电: “谨遵总理遗志,继续努力革命”。


24日

东征军攻克梅县。


4月


1日

蒋介石抵汕头,与许崇智会商东江善后事宜。25日,蒋就任潮汕善后督办。


6日

国民党中执会根据廖仲恺提议,通过建立党军案: 以黄埔军校教导团为基础成立党军。教导第一、第二团编为党军第一旅,第一团团长何应钦兼任旅长,第二团团长沈应时。全旅归蒋介石调遣。13日,国民党中执会公布此议决案。14日,国民党中执会任廖仲恺为党军党代表。21日,成立第三团,钱大钧任团长。29日,国民党中执会任蒋介石为党军司令官。


8日

刘震寰发表宣言,反对国民党讨伐唐继尧之通电。


16日

胡汉民以广东省长名义,正式公告将香山县改名为中山县,“永丰” 舰改名为 “中山” 舰。


24日

黄埔军校孙文主义学会成立。该会由贺衷寒、缪斌等人发起,最初取名为中山主义研究社,是一个反对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组织。


28日

蒋介石、许崇智、廖仲恺在汕头粤军总司令部行营会议,决定回师广州,平定刘震寰、杨希闵叛乱。


5月


3日

广州因杨希闵、刘震寰之滇、桂军擅自移防,引起恐慌。6日,杨希闵乘夜轮潜赴香港,与段祺瑞密使共谋颠覆广州革命政府。


7日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发表第三次反对“多佛郎案” 通电,指责段祺瑞损耗国币,助长内乱。


12日

唐继尧以副元帅名义任命刘震寰为广西督办兼省长,刘部拟由北江回桂,胡汉民令朱培德以实力截阻。


13日

廖仲恺、朱培德在汕头与许崇智、蒋介石及军事顾问加伦会商东征军回师广州讨伐杨、刘计划,推蒋介石为总指挥。21日,蒋介石电令何应钦、陈铭枢等部回师广州。


16日

国民党中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广州举行,25日结束。会议议决: (一) 接受总理遗嘱,以总理遗教为最高指导原则;(二) 重申1924年8月一届二中全会关于容纳共产党人决议。


23日

国民党发表宣言,不与北京政府合作,根据孙中山遗嘱,为国民革命奋斗。


24日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发表接受孙中山遗嘱宣言。


25日

国民党中央执行部通告党员,有列名北京俱乐部者,速声明否认,与唐继尧有政治关系者,速行脱离,否则作破坏党纪论,应即严惩。


30日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发表宣言,主张国民自动召开国民会议。


6月


1日

国民党上海执行部为五卅惨案发表宣言。


2日

代大元帅胡汉民发表统一军民财政宣言。


4日

杨希闵、刘震寰之滇、桂军在广州叛乱。


12日

国民党中执会任命蒋介石兼广州卫戍司令,吴铁城为副司令。24日,蒋介石就任此职。


15日

国民党中执委会全体会议议决: (一)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为最高机关;(二) 改组大元帅府为国民政府;(三) 建国军及党军改称国民革命军;(四) 整理军政、财政。


17日

许崇智与陈炯明妥协,将潮梅让给陈部,自率粤军回广州。


23日

国民党中执会为沙基惨案发表宣言。当晚,广州政府交涉署照会驻广州英、法、葡三国领署,提出严重抗议。27日,胡汉民发表为沙基烈士举行国葬令。


24日

代大元帅胡汉民宣布设置国民政府掌理全国政务。


27日

胡汉民发布改组政府令。


28日

国民党中执会发表废除不平等条约宣言。


30日

国民党中执会推定汪兆铭等16人为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委员。


7月


1日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广州正式成立。宣布新政纲,取合议制。


3日

国民政府成立军事委员会,汪兆铭、胡汉民、伍朝枢、廖仲恺、朱培德、谭延闿、许崇智、蒋介石为委员,汪兆铭任主席。


9日

国民党中执会发表对于国民会议宣言,并训令国民党党员为国民会议预备会议奋斗。


11日

广州国民政府为废除不平等条约发表告世界各国书。


26日

国民政府决定将所属各军统一改称为国民革命军,并在国民革命军各军中设立党代表和政治部。


8月


1日

粤军、湘军、滇军及鄂军、各军总司令许崇智、谭延闿、朱培德、程潜通告遵照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统一军政计划,即日解除总司令职务,将所有军队交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统率。


6日

国民政府明令裁撤广西总司令及省长。于筹备改组之前,命李宗仁、黄绍竑暂以广西绥靖处名义,处理全省军政、民政、财政。


20日

廖仲恺在广州遭歹徒枪杀身亡。


同日

国民党中执会、国民政府委员会及军事委员会召开联席会议,议决:特派汪兆铭、许崇智、蒋介石组织特别委员会,授以政治、军事及警察全权。


同日

国民政府令古应芬暂兼财政部长及广东省财政厅长。


25日

国民政府令设审理廖案特别法庭,林森等九人为检察委员。


同日

胡汉民因廖案嫌疑,同日被蒋介石拘捕。


同日

廖案疑犯林直勉、张国桢、梁鸿楷 (粤军第一军长) 、招桂章 (粤军总部舰务处处长) 、梁士铎(第一警备司令) 、杨锦龙(旅长) 等被捕,发现香港英政府策划颠覆国民政府,以梁鸿楷为总司令,魏邦平为广东省长阴谋。


26日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为统一军政,议决编组国民革命军为五个军。


9月


1日

国民政府特别委员会开会,议决: (一) 统一财政,设监督委员会; (二) 出兵东江; (三) 胡汉民出洋。同日 广州举行廖仲恺安葬仪式,林森主祭。送殡人数达20万。


14日

国民党中执会推派汪兆铭为党军及黄埔军校党代表。


15日

陈炯明部占据潮、汕,许崇智部纷纷退却。


18日

国民政府代表林森、邹鲁率国民外交代表团赴北京。


同日

蒋介石奉军事委员会令,以广州卫戍司令名义全权处置粤局,随即密令黄埔学生军及第一军解决粤军不可靠之部队。19日,蒋介石下令广州戒严,将粤军一部缴械,并致函许崇智,劝其暂离粤境。


20日

国民党中政会议决: 准予军政部长兼粤军总司令许崇智卸职,派陈铭枢当晚送许乘轮赴沪。同日,国民政府任命谭延闿署理军事部长,由粤军参谋长蒋介石办理该军总司令部收编事宜,其部属统为蒋介石分别处理; 任命宋子文为财政部长兼广东省财政厅长。


23日

国民政府公布处置廖仲恺案经过。


同日

国民政府给胡汉民以俄使名义赴苏。


24日

国民党为促进各界与国民政府合作,统一广东,召集广东军政学农工商各界大会。到会千余团体十余万人。林伯渠代表国民党中执会主持大会,汪兆铭等在会上讲话。


28日

国民党中政会议决东征计划,并特派蒋介石为东征军总指挥。同日,国民党中执会任命周恩来为东征军政治部主任和第一军一师党代表。


10月


3日

蒋介石扣押建国川军总司令熊克武,并解散其在广州之军队。翌日,广州国民政府发表布告称:熊克武与陈炯明密使往来,谋危害国民政府,罪状昭然。


5日

东征军总指挥蒋介石、党代表汪兆铭发表东征布告,广东国民党革命军第二次东征开始。


12日

汪兆铭、谭延闿、李宗仁、黄绍竑在梧州开会,讨论两广统一问题。


14日

东征军攻克惠州、惠阳。


11月


2日

东征军收复梅县、大埔,追敌至闽边。


9日

国民党中执会制定总理纪念周仪式,通令各机关遵照执行。


23日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林森、居正、邹鲁、谢持等在北京西山集会 (后被称为 “西山会议派”) 。


同日

国民党中央会议通过《中国国民党之反奉战争宣传大纲》,并宣布北京临时执政段祺瑞罪状。


12月


2日

西山会议派发出通电,宣布取消共产派中央委员的党籍。5日,又议决开除汪兆铭党籍六个月。


4日

广州国民党中执会宣言:“查冯自由、邹鲁攻击本党政府日共产,日联俄,此帝国主义军阀用以离间一种策略,望同志勿为异说所惑。”


10日

蒋介石呈请升任何应钦为第一军军长兼陆军军校潮州分校校长。


11日

国民党中执会在广州召开一届四中全会,议决翌年元旦召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并斥西山会议为非法,重申孙中山于第一次代表大会确定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为根本方针。


14日

西山会议派之中央执行委员会在上海办公,戴传贤、叶楚伧、邵元冲主持。


18日

黄埔军校特别党部通电反对西山会议派。


25日

蒋介石发表《告海内外各党部同志书》,表示反对 “西山会议派”。


29日

以戴传贤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孙文主义学会在广州补行成立典礼,并发表宣言。


31日

蒋介石由汕头返抵黄埔,在军校党员欢迎会上发表演说,声称: 左派、右派都是 “我们的同志”,反对党内有左派、右派之分。

☚ 1924年   1926年 ☛
0000222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2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