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五礼通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五礼通考 五礼通考古代礼制研究著作。二百六十二卷。清秦惠田撰。秦惠田(1702—1764),字树峰(一作树沣),号味经。江苏金匮(今无锡)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侍讲、右通政、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刑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等职。主张“儒者舍经以谈道,非道也;离经以求学,非学也,故以穷经为主而不居讲学之名”(《清儒学案·味经学案》)。乃积二十余年之力,精研“三礼”之学,并仿徐乾学《读礼通考》之例,按《周官》吉、凶、军、宾、嘉之目,撰成《五礼通考》。 ☚ 明史 东华录 ☛ 五礼通考二六二卷。清秦蕙田 (1702—1764) 撰。秦蕙田字树峰,号味经,江苏金匮 (今无锡)人。乾隆进士,授编修,命南书房行走。官至工部尚书,加太子太保。立朝三十年,刚介自守。其学以穷经为主,不居讲学之名。能通经文,好治《易》及音韵,历数之学,尤精三礼。认为儒者不能“舍经以谈道,离经以求学”,以经术笃行,知名国内。著作除《五礼通考》外,还有《五礼通考序录》、《观象授时》、《味经斋类稿》。古有五礼,始见于《周礼·大宗伯》,即吉、凶、军、宾、嘉; 又有宗伯掌五礼之说。秦蕙田 《五礼通考》是关于古代礼制的一部总结性著作。此书仿清徐乾学《读礼通考》体例、博及吉、凶、宾、军、嘉五礼,分七十五类,网罗众说,于《礼》经之文,如郊祀,明堂宗庙,朝会,冠、婚、宾、祭、宫室、器用等,是以经证经;于历代诸儒注疏,则取相矛盾的互为参证;对唐宋以来名家考论发明之事义,则取百家之说相端审。书中将《乐律》附于《吉礼·宗庙制度》之后,以古今州国都邑、山川地名,立“体国经野”一题统之,以天文推前,句股割圆,立“观象授时”一题统之,一并载入《嘉礼》。虽事属旁涉,非五礼所属,然周代六官,总名为礼,礼之用,精粗条贯,所含本博,故秦蕙田此书略显博杂。《五礼通考》体大思精,囊括万有,考证经史,原原本本,经纬分明,实为五礼之类典。有论者认为秦蕙田《五礼通考》能竟朱熹未竟之志。此说颇有道理。版本有清乾隆二十八年 (1763) 味经窝刊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