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五祖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五祖寺 又名东山寺,位于湖北黄梅县城东16公里的东山。唐咸亨年间由禅宗五祖弘忍创建,故名。明万历年间重建。现存殿宇有麻城殿、圣母殿、千佛殿、真身殿,以及方丈、寮房、客堂、戒堂等。自寺前一天门达寺后的白莲峰长达3公里,遍布名胜古迹,著名的有:释迦多宝如来佛塔、十方佛塔、飞虹桥、大满禅师佛塔、讲经台、授法洞、舍身崖、棋盘石、莲花洞等。其中大满禅师石塔为喇嘛塔式,建于石台之上,高5米,苍苔遍布,形制古朴,相传是瘗五祖弘忍佛骨之所。白莲峰,孤峰突出,峰顶有白莲池,相传为弘忍手植白莲之处。在此俯瞰山麓,古寺藏幽,远眺庐山,绵屏绣翠,景色优美。 〔古诗文赏析〕 东 山 寺
东山寺山青水秀,景色优美,殿宇巍峨,名胜颇多,是闻名中外的佛教禅宗名刹,也是风光宜人的游览胜地。晚唐诗人张祜游览东山寺,写了这首小诗。作者发挥擅长景物描写的技能,用生动而简炼的笔触,形象地描绘了东山五祖寺的夜景。 诗的开头一句,写子夜东山的天然景色。连绵山峦,苍松翠柏,夜间看去呈深青色;千年的古柏,山风吹过,发出呼啸的声音;苍茫的林海,阵阵的松涛,使人感到冷清,具有寒意。这里的“寒色”写所感,“苍苍”写所看,“老柏风”写所听。这样将各种感官集中起来,就能感受到身居深山老林寺庙中的孤孑清冷情景。难怪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游览五祖寺,也留下了这样的佳句:“直上青霄望八都,白云影里月轮孤。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男儿是丈夫?!” 诗的第二句,描写了月光照耀下的登山台阶。作者发挥出描写景物的才能技巧,用“石苔”二字,描绘出东山寺的历史较长;用“清滑”二字,描绘出登山拜寺的游人之多;用“光融”二字,描绘出月光照射下的石阶明亮,至此,读者可以想见初唐时建的五祖寺,到晚唐诗人写此诗,约有200年,寺庙的石台阶长满青苔,无数的高僧、墨客、山民登山拜佛,而将石阶踩得清滑,在明月的照耀下,显露出光泽。整个句子,一脉贯通,写出了多层意思,体现出作者的笔力。 诗的三、四句,着重写东山寺环境的幽静。居宿东山寺,远离村庄闹市,半夜更无嘈杂声,只听得到寺庙的钟声,这是何等的安静。东山寺古建筑群,庄严雄伟,五光十色,斗拱交错,檐牙高啄,画栋雕梁;加上曲径重门,松柏掩映,飞瀑流泉,月光明亮。人工建筑和自然景色揉合一起,显得更加僻静幽深。谈到这里,仿佛看到了“玲珑月”照射下的“水精宫殿”。李白曾写出“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的佳句。张祜的“水精宫殿月玲珑”与其相比,正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者在这首诗中,用“老柏风”来形容“寒色”,用“露光融”来形容“石苔”,用“钟磬尽”来比喻“半夜”的静谧,用“水精宫殿”来比喻东山寺的建筑。遣词精当,造语自然,收到很强的艺术效果。 (曹祥本) 〔现代散文〕 “日暖东山去,松门数里斜”。离开黄梅县城,驱车向东,俯仰间即可到达“西天移向此间来”的佛教圣地——东山五祖寺。过了“一天门”,在刻有“此间乐”浮雕大字的“二天门”凉亭中,享受着山色听水流的乐趣后,可径直到达山寺。那状如飞虹的花桥,古朴苍劲的千年古树,妙趣横生的放龟池,神秘幽然的三仙洞、授法洞、桃园洞,峭然挺拔的舍身崖,惟妙惟肖的象石,以及碧玉泉、望江亭、讲经台、钟台和苏轼的手迹等,使人意趣盎然。还有座座殿堂斗拱交错,檐牙高啄,雕梁画栋,门重径曲,或庄严雄伟,或细致精巧,对此,往往令人发思古之幽情,为古人的心灵手巧而感叹……。穿过真身殿背后竹影婆娑,阿娜多姿的楠竹林,沿着那挂在山崖间的石阶,拾径而上,领略“竹径通天”的美景,可以一直攀登到东山主峰——白莲峰。该峰海拔约800米,苍崖峭壁,孤峰突起,因峰顶有一用石条砌成的长方形莲池而名。“莲花生佛”,被佛教视为圣花。相传弘忍亲手将莲栽种在池。据说寺中放龟池与此同源。“东山白莲”在历史上被列为“黄梅十景”之一。古人因此吟咏不少。站在白莲峰顶,饱览无限风光,大有“直上青霄望八都”的气概。向北展望,巍巍大别山群峰连绵,仿佛翩翩而去;向南极目,万顷沃野百里平川,好像环抱而来。万里长江如一条银色项链,飘然闪烁;源、感、太白诸湖像块块玉片平添了大地的妩媚。 (鄂旅导) 〔民间文学〕 关于弘忍学法于道信,民间有这样一段传说。五祖弘忍为两度脱胎学法方成。弘忍前生,住黄梅县张渡村,姓张名怀,有妻妾8人。张怀75岁那年,遇见道信,随道信到四祖寺后的黄梅山植松树6载,被人称为栽松道者。一日,弘忍衣冠楚楚,去朝见四祖道信,磕头问道:“禀大师,我随你多年,现在可授法于我乎?”道信沉思片刻后说:“你年纪这么大,可能习法。若得习法,你要下山,转世脱胎再来。”接着赐给他四句诗偈:“周家庄上遇裙钗,法衣禅杖挂心怀,盂化仙桃投入腹,浊何赴水脱尸骸。”弘忍按道信指点,从破额山南行,大约走了15公里路,眼看太阳就要落山,忽见一少女在河港岸埠洗衣服和饭盂。于是,他上前深鞠一躬,问道:“小姐,请问尊姓?此处为何地?”那少女抬头见是一陌生老者,掩面答道:“小女姓周,乃周家庄周员外之女凤姐。此地名叫濯港。”他一听,即刻把禅杖放置一边,纵身投河自尽。护法神将他的灵魂置入凤姐手中的盂内,顷刻化成一个仙桃,凤姐吃了桃子,就身怀有孕。凤姐怀孕一事,被其父母知道后,大为恼怒,一气之下把她鞭打一顿赶出家门。不久,弘忍就重新脱胎,出生在黄连埠。童年时期,母亲周氏带着他乞讨四乡,足迹遍布江西、安徽、江苏等地。由于缺乏营养,弘忍身材瘦弱,七岁时尚不能开口讲话,周氏因此以为他是一个哑童。隋炀帝大业五年一个麦收的季节,周氏带他从江苏泗州乞讨回乡,在县南一地拾麦,被一群农民嘲笑和戏弄,骂他“哑巴”,说:“只要你喊我们周围的人一声爹,我就送一捆麦子给你们母子俩。”弘忍毫不示弱,挺直胸膛,瞪大眼珠回击道:“你们何人?要我喊你们爹,岂有此理!将来有朝一日,天下人都得喊我祖师爷呢!”弘忍终于第一次开口讲话,喜得其母泪如雨下,随即将他带到濯港。 后人为记住此事,将此地改名为“新开口”,直到今天仍然保留着这个地名。在随母回濯港的路上,遇到四祖道信。道信收他为徒,在濯港桥头,离别母亲,随道信出家为僧。后人又在此地筑起一个土坡,建有香火庙,取名“离母墩”。 (刘晗 整理)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僧院名刹部 > 名寺 > 五祖寺 五祖寺 wǔzǔsì 座落於湖北黄梅縣城東之東山。唐咸亨中宏忍創建。以宏忍爲佛教禪宗五祖,故稱。宋代改稱真慧寺。後仍復今名。元代重建。明初毁於火,萬曆間修復。清咸豐四年(公元1854年)毁於兵燹,後重修。主要建築有麻城殿、聖母殿、千佛殿、真身殿以及方丈、禪堂、戒堂等。參閱《嘉慶重修一統志· 黄州府二·寺觀》、民國《湖北通志·古蹟二·陵墓》。 五祖寺中国古寺。位于湖北省黄梅县距城12 km处的东山。是佛教禅宗五祖弘忍大师的说法道场,也是六祖慧能大师得衣钵之地,原名东山寺,亦名东禅寺。东山海拔约600 m,古寺就建筑在山峦重叠的群峰之中,始建于唐永徽五年(654)。五祖寺名胜古迹及人文景观有30多处,其中著名的有:大满禅师塔,为喇嘛塔式,高5 m,据传是瘗五祖弘忍佛骨之所;十方佛塔,建于北宋宣和三年(1127),八角7级,高6.36 m;飞虹桥,造型别致,桥长33.65 m,宽5.16 m,高8.45 m,以青石条构筑,单孔发券,横跨谷涧,状如飞虹,此外还有一天门、二天门、释迦如宝如来佛塔、讲经台、德福石刻、白莲池等。 五祖寺 五祖寺位于城北东山,原名东山寺、东禅寺。始建于隋末。唐贞观至咸亨年间,禅宗五祖大满禅师弘忍(602—675)在此讲经说法,辟为道场,扩建寺院,并将衣钵传于慧能(六祖,亦即南宗初祖),故改称为五祖寺。明万历年间重建。清咸丰四年(1854)毁于兵燹,后重修。寺前“一天门”至寺门,有释迦多宝如来石塔、十方佛塔、飞虹桥等。寺内有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麻城殿、真身殿、圣母殿、千佛殿、观音堂等建筑。寺宇斗栱交错,檐牙高啄,画栋雕梁,雄伟庄严,有“直上青霄望八都,白云影里月轮孤”之赞。寺后百莲池,传为弘忍手植白莲处。寺周群山环抱,松竹掩映,飞瀑流泉,锦屏绣翠。明代汪美有“野烟叠翠依岩竹,晴瀑飞声落涧田”诗句赞颂。五祖寺“教流西极东震”、“法传北脉南宗”,在佛教史上占有极重要地位,历代高僧、墨客慕名而来者不绝,题咏佳作甚多。 ☚ 11. 黄梅县 飞虹桥 ☛ 五祖寺 五祖寺又名东山寺,在湖北省黄梅县12公里的东山。唐咸亨年间由禅宗五祖弘忍创建,故名。明万历年间、清咸丰四年(1854年)两次重建。全盛时有殿堂、亭阁900多间,僧众千余人。现存麻城殿、娘娘殿(圣母殿)、千佛殿、真身殿,及方丈、禅堂、寮房、客堂、戒堂等。真身殿内神座是寺内唯一的宋代建筑。从寺前一天门至寺后白莲峰,长达3公里,古迹甚多。释迦多宝如来佛塔,高10.3米,五层八角,麻石质料,造型挺劲美观。飞虹桥为元代建筑,桥上有过路亭。大满禅师石塔为喇嘛塔式,建于石台之上,高5米,苍苔遍布。讲经台以条石筑成,长8.3米,高3米,传为弘忍当年讲经之处。还有七佛塔、授法洞、莲花洞等景点。通往白莲峰的石阶,狭窄险陡。峰上有白莲池,传弘忍曾在此植白莲。 ☚ 东林书院旧址 镇江四塔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