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阴道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阴道癌 阴道癌系指原发于阴道壁而没有侵及宫颈和外阴的癌,此病较少见。发病率约占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的1%~2%,发病年龄多在45~65岁,平均年龄58岁,20岁以下很少见。病因尚不清楚,多认为和阴道白斑、子宫脱垂、感染等慢性刺激有关。 13.4.1 病理 (1)大体形态 好发于阴道内1/3,以后壁最为多见,局部呈糜烂、溃疡、结节及菜花样改变。 (2)镜下检查 鳞癌占90%以上,其次为腺癌。根据发展阶段可分为原位癌和浸润癌。组织分化程度分级和宫颈癌分级相同。 13.4.2 扩散和转移 (1)向周围浸润性生长蔓延 向上可扩散到宫颈,向下可侵及外阴,向周围生长侵犯肌层及膀胱和直肠。 (2)淋巴道转移 此为主要转移途径,肿瘤位于阴道上段的转移途径和宫颈癌相同,位于阴道外1/3者和外阴癌相同,位于中1/3者可经上述两个途径扩散。 (3)血行扩散 少数可转移至肺、肝等部位。 13.4.3 临床分期 根据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标准分四期: 0期:原位癌,上皮内癌 浸润癌: Ⅰ期:癌限于阴道壁 Ⅱ期:癌侵及阴道旁组织,但未达盆壁 Ⅲ期:癌扩散到盆壁 Ⅳ期:癌侵犯超出真骨盆。或侵犯直肠和膀胱 Ⅳa期:癌扩散至临近器官 Ⅳb期:癌扩散至远端器官 13.4.4 临床症状和体征 早期可无任何症状,随病情发展,可出现以下症状和体征: (1)阴道分泌物增多,呈水样,脓样,有臭味。 (2)阴道不规则出血:早期为接触性出血,晚期或菜花型可有较多的出血。 (3)晚期病例可有里急后重、尿频等压迫症状。 (4)转移症状:如肺转移有胸闷、胸痛、咳嗽等。 (5)妇检的阳性体症:常在阴道后壁内1/3或其他部位发现肿物,呈菜花、溃疡等表现。 13.4.5 诊断 (1)根据上述症状和体征。因阴道原发癌较少,在发现阴道癌灶时应仔细检查,排除宫颈和外阴癌的存在,只有单独有阴道癌存在时,才诊断为阴道癌。 (2)脱落细胞学检查:在阴道病变可疑区刮取脱落细胞送检找癌细胞(方法参阅宫颈癌部分)。 (3)病理检查:在病变区取活检,如宫颈及外阴可疑受侵时,应分别取组织,分别送病检,以帮助诊断。 13.4.6 治疗 根据病变部位及侵犯范围选择治疗方法,一般应以放疗为主。 (1)放疗 放疗是治疗阴道癌的主要手段,适用范围广,疗效也较好。但要根据病情精心设计置放射源的位置及剂量,并保护直肠和膀胱。 放疗的方法和宫颈癌基本相同。除很早期单行腔内放疗外,均采用体外放射和腔内放射相结合的方法。 腔内放疗:传统的手工操作的排管法,是将适宜大小的排管或放射源敷贴于癌灶部位,每周1次,每次1500毫克小时左右,总量约8000毫克小时,5~6次完成。 后装放射源照射方法:将施源器置于肿瘤部位,采用中心振荡源治疗,根据病变范围,控制放射源振荡的幅度,尽可能给肿瘤最大剂量并尽可能保护正常组织。每次给A线(癌灶旁2cm)500~600cGy左右,每周1~2次,总剂量7000cGy左右。 体外放疗:除原位癌和个别微小浸润癌外,均需和体外放疗相结合,原则上和宫颈癌相同,但体外放射野的下界应较宫颈癌低,应包括两侧腹股沟淋巴结。肿瘤较大者应先全盆外放射3000cGy,再改四野外照射并腔内治疗交叉进行。每日肿瘤量200cGy,每周5次,B点总量可达5000~6000cGy。腔内治疗日停外照射。 (2)手术治疗 适应于早期病例,癌灶位于阴道内1/3者可按宫颈癌手术范围进行,但阴道壁尽可能切除多些。癌灶位于阴道外1/3者,可按外阴癌手术进行,无论肿瘤生长在何部位,侵犯阴道旁较广者均不宜手术。 (3)手术合并放疗 根据情况可行术前或术后放疗(参见宫颈癌、外阴癌节手术前后放疗原则及方法)。 (4)综合治疗 对晚期病例采取放疗、化疗等多种方法。 13.4.7 预后 一般早、中期疗效较好,尤其近几年用后装治疗,取得了较好的近期效果。河南省肿瘤医院后装放射源治疗阴道癌30例,取得较好的近期效果,超过3年的14例全部健在,4例已达4年。北京日坛医院报道114例原发性阴道癌行放疗,其Ⅰ、Ⅲ、Ⅲ、Ⅳ期五年生存率分别为71.43%、62.06%、42.62%及0%,总存活率为66.07%。晚期病例癌灶太贴近直肠和膀胱者,手术困难,放疗易于损伤,疗效很差。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