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紫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紫菀 【药物出处】:《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菊科植物紫菀的根茎和须根,又名紫菀茸、青菀。主要含有无羁萜醇、无羁萜、紫菀酮、紫菀皂甙、槲皮素、挥发油等。辛、甘、微温。归肺经。 〔功效主治〕 润肺化痰,下气止咳。适用于寒热虚实,内伤外感,各种喘咳。 〔本草撷英〕 本经: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去蛊毒,瘘躄,安五脏。 本草正义:紫菀柔润有余,虽苦辛而温,非燥烈可比,专能开泄肺郁,定喘降逆,宣通塞滞。 本草图说:消痰定喘,止血疗咳。 〔名医心得〕 朱良春:二便滞塞 本品所以能通行二便,是因其体润而微辛微苦,润则能通,辛则能行,苦可泻火;故用于二便滞塞有效。且肺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肺气不利,小便自为之不利。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利,大便亦为之不通。由斯观之,紫菀所治之二便不利,必有肺气不宣之见证,非一切二便不利皆可治也。[1] 黄一峰:胃痛 肺主一身之气,气舒则脾运得传,胃气和降。紫菀宣泄肺气,伸其治节,升降有序,宣肺气以展舒脾胃气化,常配桔梗、前胡、牛子治疗胃病。[2] 朱锡祺:认为紫菀入肺经,能宣开肺气、改善心脏缺氧状态。[3] 焦树德:(1)血痰 前人谓本品能“泄上炎之火,散结滞之气”,故对血痰有较好的疗效。(2)小便不利 肺为水之上源,本品功擅通调水道,辛可益肺,能使气化下达于膀胱而利小便。因肺经有邪,肺气壅滞,气不下达膀胱而小便不利,尿少短赤者,可配合茯苓、通草等同用。[4] 王药雨:血证 本品尚有止血作用,适用于肺脓疡、咳唾脓血等症。并治产后下血不止,恶漏不尽;配合生地治尿血症。[5] 〔药理与应用〕 1.抗微生物作用:体外试验表明,本品对大肠杆菌、结核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对常见的致病性皮肤真菌及流感病毒亦具有抑制作用。 2.对呼吸系统的作用:动物实验证明,紫菀煎剂及提取的有效成份均显着增加气管分泌物,具有明显的祛痰作用,还具有解痉、促气管纤毛运动作用。 3.抗癌作用:紫菀对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有报道,槲皮素能显着抑制促癌剂的作用,抑制离体恶性细胞的生长,抑制艾氏腹水癌细胞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诱发CamP的增多。 临床主要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及肺结核。 〔剂量用法〕 3~10克,煎服。 〔按语〕 本品温而不热,润而不燥,性质平和,长于开泄肺郁,而有化痰止咳之功。无论肺寒、肺热、肺虚痨嗽均可配伍应用。生紫菀多用痰嗽实证,而肺虚久咳、痰中带血,多以蜜炙。关于本品通行二便之功,古亦有载。《本草害利》言紫菀“虽入至高善于大趋,使气化反于州都之府,小便自利”,《药品化义》“因其体润,善能滋肾,盖肾主二便,以此润大便燥结,利小便短赤。”俞长荣亦体会本品可通二便[4]。临证可参考应用。 【参考文献】: [1]朱步先等.朱良春用药经验.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9;11:73~74 [2]史宇广.胃脘痛专辑.中医古籍出版社,1992;9:32 [3]朱锡祺.中医杂志,1985;7:10 [4]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1:258 [5]王药雨.实用中药学.青海人民出版社,1984;2:201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