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练功基本方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练功基本方法

练功基本方法

气功锻炼的基本方法,是指气功的指导者、练功者,必须了解或掌握的若干功法,目前一般分为调身、调息、调心三大类。 这“三调”的分类, 起自隋·智𫗱的 《童蒙止观》。但每一次气功锻炼,都是调身、调息、调心的有机结合。
调身 调身为调整身体,是姿势的锻炼,也称摆姿势。是指练功者在练功时间内,所采取的体位及其形态。要求练功者,能在所安排的练功时间内,使身体各部分都处在适合生理、自然的情况下,便于全身放松,以及意念的集中和运用等的各种功法的锻炼。姿势锻炼总的分为坐、卧、站、走四类。并且在这四类中,根据锻炼的实践,又总结出不少具体的姿势摆法。其中坐、卧、站的应用比较普遍,行走的姿势则较少应用。
坐式 坐式是练功中应用得最普遍的姿势。常用的有:(1) 平坐式: 坐在方凳或椅子上,自然端正,头部正直,松肩含胸口眼轻闭,两手轻放大腿上,腰部自然伸直,腹部宜松,臀部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坐在凳椅上,要平稳,凳椅高低适宜。脚平行分开,两膝相距与肩同宽,或相距两拳。平坐为坐式中最普遍、最常用的一种。除因体质高度衰弱等病人不能持久者外,一般均可采用,也可与靠坐、卧式交替应用(见图1)。
(2) 靠坐式: 靠坐在靠背椅或沙发上,具体摆法与平坐相仿。但背部可轻靠在椅背上,两脚可略向前伸出。适合年老、体弱的病人,或与平坐交替应用(见图2)。

图1


图2


图3


(3) 盘坐式: 可用木制矮方凳,凳面要方形略大些。普通木床或坑、地面上铺坐垫或蒲团也可盘坐。盘坐式可分为三种:
❶自然盘:上半身与平坐姿势相同,身体略向前倾,臀部稍垫高,两腿交叉盘起,左上右下或右上左下均可;两手互轻握,置于腹前,或分放大腿上(见图3)。
❷单盘,将左脚置于右腿上,或将右脚置于左腿上,其余均同自然盘(见图4)。
❸双盘:将左脚置于右腿上,同时将右脚置于左腿上,两脚心俱上仰朝天,其余均同自然盘。盘坐有助于思想安静,又因下肢稍紧张,对上身及头部的紧张状态易于解除。老年人宜少做盘坐,或只做自然盘坐(见图5)。

图4


图5


图6


(4) 跪坐式: 两膝着地,脚掌朝上,身体自然坐在脚掌上,两手互相轻握,置于腹前,其余同平坐式(见图6)。它也是下肢比较紧张,有利于头部及上半身的松弛。
卧式 卧式是气功锻炼中用得比较多的姿势。其中仰卧原是最普遍的,古代称为“正身偃卧”。陶引景在《养性延命录》中则提出了“屈膝侧卧”、“益人气力”之说。常用的有:
(1)仰卧式: 全身仰卧床上,头正,枕高低适宜,轻闭口眼,四肢自然伸直,两手分放身旁,或相叠于腹部。本式适宜于体弱病人及睡前练功用(见图7)。但容易入睡,或形成昏沉。因此体力转好时或较好者,应逐步增加坐式或站式。

图7 仰卧式


(2) 侧卧式: 侧身卧于床上,左右侧卧均可,但一般采用右侧卧,腰部宜稍弯,身成弓形;头略向胸收,平稳着枕,口眼轻闭,上侧的手掌自然放在髋胯部,下侧的手置于枕上,手掌自然伸开,下侧的小腿自然伸直,上侧的腿弯曲放在下侧腿上。不习惯仰卧的人可做本式,本式腹部较松,易形成腹式呼吸(见图8)。

图8 侧卧式


(3) 三接式: 左或右侧卧,下侧手掌心之劳宫穴,按在上侧手肘部的曲池穴; 上侧的腿屈膝上提,上侧的手掌心劳宫穴,按在此上侧膝部的鹤顶穴; 上侧脚心涌泉穴,接在下侧膝部的鹤顶穴。三接式适宜于体质虚弱、中气下陷的内脏下垂者,亦易于形成腹式呼吸(见图9)。

图9 三接式


(4) 半卧式: 在仰卧的基础上,将上半身及头部垫高,斜靠在床上,也可在膝下垫物。此式适宜于心脏病人、哮喘患者及体力极差的病人(见图10)

图10 半卧式


站式 站式除古代动功外,在静中采用得比较少,在隋 ·巢元方等《诸病源候论》中仅有立身、倚壁、蹲踞等少数几种。现代常用的有:
(1) 三圆式: 又称抱拱式。两脚左右分开,间隔与肩同宽,两脚尖内八字,站成一半圆形。两膝微屈,收胯直腰,不要挺胸、两臂抬起,两手与乳部平,作环抱树干状。两手手指均张开,弯曲如抱球状,两手掌心相对,距离二十公分左右,呈脚圆、臂圆、手圆状。头部正直,两眼睁开,平视前方某一目标,或向下看前方1~2米地面某目标。口轻闭,舌尖轻抵上腭(见图11)。

图11 三圆式


(2) 下按式: 两脚左右分开,间隔与肩同宽,两臂下垂于两侧,两手指伸直向前,掌心似按向地面。余如三圆式(见图12)。
(3) 伏虎式: 左脚向前跨出一步,两脚相距一米余,成丁字步。身体稍向下蹲,如骑马形,前后两腿均成90度角。左手置左脚上方,右手竖在右膝上,均与膝部相距约15厘米左右,左手似按着虎头,右手似把着虎座。头部正直,眼向左前方平视。也可向右侧做(见图13)。

图12 下按式


图13 伏虎式


站式适合于健康的人,或体力较好的患者。对高血压、青光眼或体质较强的神经衰弱病人,尤为适宜。它是利用下部的紧张,以促使上部的松弛。至于伏虎式的锻炼,要在前两式的基础上进行,它有强筋壮骨的作用。站式一般都在室外做,时间可逐步增加,以30~50分钟为度。初练感腰腿酸楚,可稍坚持一下。
走式 走式原是气功锻炼中最少用的姿势。常用走式有太极步。操作如下: 身体自然直立,两足分开成平行步,两手交叠,置于小腹部。先以左足向前移一小步,左膝自然挺直,左足跟着地,足尖朝上,同时右膝微下曲。然后左足底全部着地,左膝稍向前弓出,上半身随之前倾,右腿自然挺直。再慢慢提起右腿,向前移动,与左足平行,右足尖轻轻贴地,同时膝微弯曲,此时重心在左足。继之右足前移一小步,以后各动作如前,左右交替前进。两眼睁开,平视正前方,或向下看足尖。头部正直,松肩垂肘,上半身要自然舒适。每次可走20~30步。走式太极步是一种下肢运动,适宜老年人进行腰腿的锻炼。
各种练功姿势虽是从日常生活姿态上发展起来的,但都具有各自的特有形态,有一定的要求,应加以注意,至于它总的要求,是要“四要两对”。四要: 一要塞兑垂帘,即轻合嘴,轻闭目,露一线之光;二要沉肩垂肘,即两肩松开,两肘下垂; 三要松颈含胸,即颈部松弛,胸略内含; 四要舒腰松腹,即坐则腰直,侧卧腰弯,腹部放松。两对: 一为鼻与脐对,即正面视之,鼻与脐成一直线; 二为耳与肩对,即侧面视之,耳直对肩。
对具体姿势的选择和运用,要从练功者的病情、体质、意守部位、练功阶段、气候环境、习惯等情况出发,既不能放任自流,要有一定的规格,又不能忽视由粗到精,逐步适应的过程。为了使练功者更好地掌握姿势的锻炼,指导人员的经常检查纠正,是很重要的。
调身也包括动功锻炼中的固定程式动作,或姿势位置等按要求不断变动或移动等内容。
调息 调息就是调练呼吸,也就是呼吸的锻炼,简称练呼吸。它要求在气功锻炼时,有意识地注意自己呼吸的调整,不断地去体会、掌握、运用与自己身体情况相适应的呼吸方法。古代称为吐纳、炼气、调气、食气等。基本呼吸方法有:
自然呼吸 即一般的呼吸,但要求比平时柔和。这是呼吸锻炼的起点。由于男女性别等生理上的差异,以及人们习惯的不同,自然呼吸中可以出现三种形态。
❶自然胸式呼吸:呼吸时胸部随呼吸起伏。
❷自然腹式呼吸:呼吸时腹部随呼吸起伏。
❸自然胸腹式呼吸:呼吸时胸腹同时随呼吸起伏。
腹式呼吸 从自然呼吸,逐步锻炼形成,可使内脏功能增强。练腹式呼吸,可在呼气时,轻轻用意使腹肌收缩,因而腹部内收; 吸气时,腹肌放松,腹部自然隆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可使腹部起伏逐渐地、自然地加大,切忌勉强使劲用力。常见的几种腹式呼吸是
❶顺呼吸: 就是一般的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逐渐隆起,呼气时腹部逐渐收进。
❷逆呼吸:吸气时逐渐收缩腹肌,而腹部凹下,呼气时腹肌自然放松,而腹部逐渐隆起,因而出现与上述顺呼吸相反的呼吸形态。一般认为逆呼吸更能加强肠胃的功能。
❸脐呼吸: 这是高度轻慢柔和的腹式呼吸,腹部几乎不动,而想象脐部在呼吸故名,古人称此为“胎息”。
提肛呼吸 这是呼吸结合提肛动作,为吸气时稍用意提起会阴部,呼气时放下会阴部。可用于气虚下陷的患者。
吸停呼与呼停吸 这是加强练吸或呼的两种方法。一般在吸或呼后默念字句,念字越多,停息的时间也越长。单纯的练吸方法称闭气、闭息或停息。六字诀则是一种练呼的方法。练呼为主适宜于头部症状明显,胸腹胀闷等患者; 练吸为主适宜于脾胃虚弱,阳虚怕冷等患者。数息、听息、随息 这都是加强与意念活动相结合的呼吸方法。有助于排除杂念,诱导安宁。“数息”,默数鼻端呼吸出入的次数,从一到十或百,周而复始。可以数呼也可以数吸,数吸是练吸,数呼是练呼;“听息”,两耳默听自己呼吸的出入,不计次数;“随息”,把意念注意鼻端呼吸的轻微出入,不计次数。
一般的静功锻炼,开始时主要是如何使姿势舒适,肌体放松情绪安宁,然后才注意调整呼吸,如果一开始就强调练呼吸,反而会感到呼吸急迫不通顺。
关于呼吸的形态,古人就有风、喘、气、息,呼吸四相之说,最早见于后汉·安世高译出的《安般守意经》中。风相是指呼吸比较急促,可以听到自己的粗糙呼吸声;喘相是指虽然听不到呼吸声,但呼吸出入尚感结滞不通畅;气相是指呼吸虽然无声,也不结滞,但出入还不够细匀;息相是指在高度安静时,出现的深、长、匀的呼吸。呼吸锻炼的要求,一般来说,就是如何使从风、喘、气相逐步练成息相。但呼吸形态还与人们的活动、情绪有关,这些方面自己也要善于掌握。
练好呼吸要注意下述几点: 呼吸锻炼,要在自然的基础上进行,要做到自然轻松不追求;进行呼吸锻炼时,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要勿忘勿助; 呼吸锻炼也要有练有养,尤其在出现“入静”状态时,呼吸更要绵绵自然; 深长细匀的呼吸,是功夫的积累,不是主观地硬屏造作出来的。要注意古人的告诫: “使气则竭,屏气则伤”。
调心 调心就是调定心意,也就是意念的锻炼,简称“炼意”。它是指在练功中如何把注意力集中到身体上来,以及某些选定的部位,或则集中在某一事物; 不断地去排除杂念,使能安静地,按要求去进行练功,从而去体会身体各方面的情况; 并有意识地继续加以调整,使之更有利于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以冀更好地收到练功的效果。古代功法中的练神、养神、存神、存思等,都属于调心的范畴。基本的练意方法有以下几点:
注意身体放松 有意识地把姿势摆得安稳妥当,舒服自然,并使之放松,同时把放松的要求贯彻在整个练功过程中,以解除各方面的紧张状态。放松身体的方法,有放松功。
注意身体某一部位 在整体较为安静的基础上,把意念放在身体某一部位,通常称之为“意守”或“凝神”。常用的意守部位,大都是经络上的穴位,一般以脐中或下丹田为主,其他常用的还有涌泉、大敦、足三里、命门、少商、中冲等。
注意呼吸 在注意放松的基础上,为了有意识地使呼吸缓慢,杂念排除,如采用数息、听息、随息等法。
注意默念字句 注意呼吸的同时,默念字句,如吸气时默念“静”,呼气时念“松”,或类似这样的词句,是给练功者一种良性暗示,可起安静放松等诱导作用。
注意身体外部 难以注意身体内部的人,可注意外界环境某一目标,如花朵、绿树、墙壁、天空、静物等,通称“守外景”。当杂念纷起,心情烦躁时可采用。
在意念锻炼方面,古代功法中还有一种在返观内照的基础上,用想像的办法,制造一种幻想、幻观的方法,一类称存想,一类称观相。以意引气也是用意的一种方法,如大小周天或引气攻病处等都是。在练意过程中,还要注意不断地去克服散乱与昏沉以提高练功质量。
☚ 天人相应与练功选时   练功要领 ☛
0002014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2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