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黄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黄矾 【概况】: 异名 金线矾(《海药本草》)。 基源 黄矾为硫酸盐类矿物。 原矿物 黄矾一般指纤铁矾Fibrogerritum. 历史 黄矾最早记载的文献是《新修本草》。苏恭云:“黄矾,丹灶家所须,亦入染皮用。”李时珍谓:“黄矾出陕西瓜州(今甘肃敦煌安西等地)、沙州(今甘肃郭煌西)及舶上来者为上,黄色状如胡桐泪。人于缘矾中拣出黄色者充之,非真也。波斯(今伊朗)出者,打破中有金线文,谓之金线矾。 ”据以上本草所述,古代黄矾有国产和进口两种。现均为国产。 古代本草所说的黄矾与现今矿物黄矾吻合。 有人认为黄矾应以叶绿矾为主,夹有纤铁矾。 人工的是针绿矾。 形态 黄矾属于单斜晶系。 结晶者少见,多为微细纤维集合体。淡黄色。丝绢光泽或珍珠光泽。 微透明。硬度2~2.5。密度1.8~1.9。 产状 产于硫化矿床氧化带中,是金属硫化矿物氧化形成的产物。 产地 产于陕西、甘肃、内蒙古、新疆。 。【生药】:采集 采挖后,除去杂石、泥沙。 鉴别 性状 黄矾为微纤维状或颗粒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淡黄色,丝绢光泽,不透明。体较轻,硬度近于指甲。 微有铁锈气,味咸微涩。 理化 取黄矾粉末0.5g,加水5ml,使溶解,滤过。 ❶ 滤液1ml,加亚铁氰化钾试液,即生成深蓝色沉淀。 加工炮制 取浮黄矾,砸成小块,微炒或烧令汁尽。 贮藏 贮于容器内,置干燥处,防潮。 。【化学】:主要为硫酸铁。 参考文献 杨松年.中国矿物药图鉴.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100 【药性】: 性味 《海药本草》:“味咸、酸、涩。有毒。” 功效 疗疮生肉。 主治 痔漏,恶疮,癣疥。 李杲:“治阳明风热牙疼。”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剂。外用:煅研细末撒或调敷。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❶ 黄矾散(《圣惠方》)治小儿聤耳出浓水。 黄矾15g,乌贼鱼骨0.3g,黄连0.3g(去须)。上药捣罗为末,绵裹如枣核大,塞耳中,日3易之。 黄矾90g,乌蛇180g(酒浸,去骨、皮,炙令黄),黄芪90g(锉),枳壳60g(麸炒微黄,去瓤),骆驼胸前毛105g(炒灰)。 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煎黄芪汤下20丸。 捣筛矾石,胡粉更筛,先以片许猪脂,于瓷器内,熟研水银令消尽,更加猪脂,并矾石、胡粉,和使粘稠,洗面疮以涂之,又别熬胡粉令黄,涂膏讫,再撒此粉。 ” 取鹰粪、白燕窝中草烧灰等份,和人乳涂之。其瘢自灭,肉平如故。” 傅之,吐涎。”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