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农桑辑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农桑辑要

 《农桑辑要》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元代司农司编撰。书前有至元癸酉(即至元十年,1273)翰林学士王磐的序。本书大约就于此年开刻,以颁发给各行中书省的 “劝农官”,依照执行推广。此书是在元王朝灭南宋以前,为指导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而编写的,所以没有包括江南水田生产在内。《农桑辑要》在元代曾多次刊刻。明代《永乐大典》将全书收入638和639卷。此外,还有张师说的 《田园经济》 本和胡文焕的《格致丛书》本,现已难见。最通行的只是清代乾隆年间从《永乐大典》中辑录下来的武英殿聚珍本。计有道光十年(1830)刻本以及黄竹友斋、世德堂、渐西村舍、陕西抚署、河西蚕桑局、时宜书局、《四部备要》、《丛书集成》等本。1979年上海图书馆影印出版了元刻本《农桑辑要》;书前有后至元五年(1339)咨文,论述了元刻本的传递经过。1982年农业出版社出版了石声汉据清乾隆年间苏州府复刻的 “武英殿聚珍版”本为基础,整理校改成的 《农桑辑要校注》,比通行的 “殿本” 有很大改进。
 元初几代皇帝比较重视劝农,元世祖忽必烈继位第二年即设立专管农桑水利的机构“司农司”。《农桑辑要》一向题作“元司农司撰”,而没有具体撰写人的姓名。明徐光启在其 《农政全书》 中有一处引作 “孟祺《农桑辑要》”;但在另一处,又似乎说畅师文、苗好谦也是 《农桑辑要》的作者。《元史·畅师文传》 中说:“ 《农桑辑要》、《农桑图说》 (按: 为 《栽桑图说》 之误),俱苗好谦撰”。孟祺相当博学,至元七年(1270)曾任山东西道劝农副使; 畅师文于至元二十三年(1286)上所纂农书,已后于王磐序13年;苗好谦在延祐三年 (1316) 才“入为司农丞”,比 《农桑辑要》成书之年更晚了43年。显然可见,三人是不可能同时在一起负责编写此书的,很可能是至元十年孟祺负责主编,书成之后,又先后经畅师文、苗好谦修订补充过。
 《农桑辑要》总计6万字左右,分作7卷。卷1,为典训、耕垦;卷2,播种;卷3,栽桑;卷4,养蚕; 卷5,瓜菜、果实; 卷6,竹木、药草; 卷7,孳畜。“典训”,是用历史资料来阐述农本思想的,可看作 “总论”或“绪论”。以下9篇,全是技术资料,“耕垦”为土地整理利用总述;“播种”是谷物、油料、纤维三类基本农作物的耕作栽培各论;“栽桑”和“养蚕”,指导蚕丝生产,内容很丰富;“瓜菜”,后附有两种做豉的方法;“药草”包括染料、药材、特种作物;“孳畜”包括家畜、家禽、鱼和蜜蜂。书末所列 “岁用杂事”,把《四时纂要》 中各月生产操作安排重要事项都列了进去。从本书内容看,有三方面的新发展,一是总结了当时的新经验和第一手资料,对于引入中原不久的作物和当时特异的农业技艺,如苎麻、木棉、西瓜、胡萝卜、筒蒿、人苋、莙达、甘蔗、养蜂等等,书中都注明了“新添”字样。二是极端重视蚕桑,把它提到空前高的地位,“栽桑”、“养蚕”两篇各占一整卷,篇幅占全书的三分之一,比《齐民要术》有关这方面内容要多出9倍多;而且书名“桑”与“农”并列,反映了当时蚕丝要求的迫切和对蚕桑的重视。第三,为了在黄河流域中下游推广“苎麻”和“木棉”这两种南来作物,专设有两条 “新添”项目: “论九谷风土及种莳时月”和“论苎麻、木棉”,阐述和证明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是农业生产上的最高原则,辩证地分析了“风土不宜”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对过分强调“风土不宜”而阻碍新引进作物传播的唯风土说做了批判。论述实际、正确、全面,具有说服力。
 《农桑辑要》中“新添”的资料并不很多,全书主体材料仍是“博采经史诸子”和承袭了以前几部重要农书中丰富的遗产。《氾胜之书》、《四民月令》、《齐民要术》和《四时纂要》中全部有用的材料都被引征了。稍迟的有北宋末南宋初温革《琐碎录》中的2条、陈元靓《博闻录》20条、《岁时广记》2条以及《务本新书》、《蚕桑直说》、《蚕经》、《士农必用》、《种莳直说》、《韩氏直说》、《种艺必用》等金代农书。《陈旉农书》是专门阐述江南水田生产经验的,当时元帝国境内尚很少能运用得上,所以没有被引用。《辑要》对引用的资料,一律标明来历,而且各项文献都严谨地依照时代次序排列,使读者易于掌握各种技术知识的演进过程,而且使人们知道从北宋到元初,黄河流域曾出现过几部有用的农业生产技术专书。此外,《农桑辑要》选择文献严谨,“丛辰”之类迷信内容,几乎全部删除。
 《农桑辑要》在思想体系和内容安排上,大体是以公元6世纪的北方农书《齐民要术》为范本。如《齐民要术》 1至6卷的内容也是以谷物生产为纲,兼营各种小型副业,体现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体系,并贯串着农本思想;生产次序也是耕垦、谷物、油料、纤维、蔬菜、果树、速生材木、特种经济作物和畜牧。但七百年的农业生产发展又提出了新要求,所以《农桑辑要》除接受了《齐民要术》的优良传统外,也有新的改革与提高。除上述将蚕丝生产在农业经营中的地位,提到空前的高度,这一显著变化外,还有 《齐民要术》第7、8、9三卷的主要内容——食品制造和烹调,在 《农桑辑要》中只保存了 “瓜菜”篇末所附的 “豆豉”、“麸豉”两项,以及 “药草”篇甘蔗条所附的 “ (蔗糖) 煎熬法”。所有这些,除自给外,可能还有副业经营的意义。那些考究到近于豪侈的“食单”、“菜谱”则全部摒除了。《齐民要术》中近于繁琐的各物考记和浮华的风雅辞藻章句,也几乎全部被删除; 《农桑辑要》从 《齐民要术》中继承下来的占卜、禁忌等内容则收缩到“所余无几”。因为以上的删削,节省了大量篇幅。《农桑辑要》全书份量虽不及《齐民要术》前9卷的一半,但实际新增加的项目,除蚕桑大大扩大以外,其他谷物、纤维植物、蔬菜、果树、竹木、药用植物和畜牧等总计有40项之多;另外,“漆”和 “栀子”也第一次有了真实的技术记载。这样就使得本书成为一部实用价值很高的著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给以的 “详而不芜,简而有要,于农家之中最为善本”的评语是比较恰当的。

《农桑辑要》 - 中外名书奇书 - 可可诗词网

《农桑辑要》

《农桑辑要》

中国现存取早的官修农书,元大司农司撰,另据《元史》称,具体撰者为畅师文。

元太宗窝阔台采纳耶律楚材奖励农桑的意见,拒绝了蒙族将领长官们提出的将长城以内新征服地域的农田改成牧地的建议,第二年收到显著成效,得到大量赋税、钱粮。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七年(1271)设专管农事的“大司农司”,至元十年(1273)大司农司编成此书。书前王磐作序云:“大哉,农桑之世! 真斯民衣服之源,有国者富强之本。”在编写过程中:“遍求古今所有农家之书,披阅参考,删其繁重,摭其切要,纂成一书”。全书凡7卷,分为典训、耕垦、播种、栽桑、养蚕、瓜菜、果实、竹木、药草、孽畜等十目。首篇“典训”以农业史、经史法言中重农劝农的史料说明农桑的重要,突出农本思想,可视为总论。第2至第9篇为技术资料,传授农业技术经验,对耕垦、播种、植桑、养蚕的操作过程和各种农作物的性状、功用、培养方法均分门别类加以详细阐述。最后一篇“岁用杂事”,即每月应要事项,结合天时、物候开列农事进程,以督促农民不误农时。全书以《齐民要术》为范本,广采古农书,如金代遗书《务本新书》、《士农必用》、《四时类要》、《博闲录》等,慎于取舍,辑录元以前历代农书均注明出处,间有编者论述,均标明“新添”字样,许多佚书由此得以保存。由于此书编于灭宋之前,书中内容主要适于北方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四库全书总目》评此书:“详而不芜,简而有要,于农家之中最为善本。”此书与清乾隆年间编撰的《授时通考》是现存仅有的两部官修大型农书。

此书元代多次刊刻,颁行全国。元刻本清初已不可见。今本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祖于《武英殿聚珍本》。近年上海图书馆觅得元刊大字本《农桑辑要》,据此精制复印。1988年农业出版社出版《元刊农桑辑要校释》。

《农桑辑要》Essential Practice to Farmingand Silkworm Rearing

元代官纂的以黄河流域为主体,兼及南方农业生产的综合性农书。元代大司农司编纂。具体负责的人,一说是孟祺,一说是畅师文。一般认为孟祺是至元十年(1273)完成初稿时的主要负责人,畅师文是至元二十三年完成修订工作并把书稿献给朝廷的人。从传本中三四两卷多处及第五卷两处小字注文批文推测,重刻时很可能有过增补。
《农桑辑要》共6万字左右,分作七卷10篇:典训篇、耕垦篇、播种篇、栽桑篇、养蚕篇、瓜菜篇、果实篇、竹木篇、药草篇和孳畜篇。典训篇是用历史资料来说明农本思想,为全书总论、绪论。以下9篇为技术资料。其中耕垦篇是土地整理利用综述;播种篇是谷物、油料、纤维三类基本农作物的耕作栽培各论;栽桑篇、养蚕篇是指导蚕丝生产的;药草篇包括染料、药材、特种作物;孳畜篇包括家畜、家禽、鱼和蜜蜂。凡有关农业生产的各种技术知识,已全部包括在内,而且最末所列的“岁用杂事”一段,把《四时纂要》中各个月生活及操作的重要事项,都列了进去。该书记载作物中,新添的占总数6%左右。其中有苎麻、木棉(即棉花)、西瓜、胡萝卜、茼蒿、人苋、莙荙、甘蔗等,表明自元代开始普遍种植。所记栽培技术也是当时实际生产经验的总结,故后世称其为“考核详瞻,而一一切于实用”。
《农桑辑要》全书主体材料,仍是“博采经史诸子”,承袭了过去几部重要农书的丰富遗产。全书572条技术资料中,有225条出自《齐民要术》,其余的来自《氾胜之书》、《四民月令》、《四时纂要》、《务本新书》、《士农必用》、《四时类要》、《博闻录》、《韩氏直说》、《农桑要旨》、《图经本草》、《岁时广记》、《种莳直说》、《蚕经》、《桑蚕直说》、《陈志弘》、《野语》等书。所引资料一律标明来历,而且各项文献都严格地依照时代次序排列,使人易于了解到各种技术知识的演进过程。选择文献也很谨严,迷信唯心的内容几乎全部删除。
重蚕桑是《农桑辑要》的突出特点。书中栽桑、养蚕虽各一卷,篇幅却占到全书1/3,书名也以“农桑”并提。蚕桑生产的衰弱之势至元初已积重难返,丝绢需求随着元帝国疆域扩展日益增加,作为指导全国农业的官颁农书,自然特别重视蚕桑技术的推广。因蚕桑而及于苎麻、木棉这两种纤维作物,书中设专篇介绍其栽培技术,并严厉批驳以风土不宜为遁词,不重苎麻、木棉生产的谬论。
该书流传很广,共有20多种版本。目前海内外仅存的元刻本就是上海图书馆搜集到的元刻大字本(见图)。后世有《田园经济》、《格致丛书》、《渐西村舍》等刊本。最通行的,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清乾隆年间《武英殿丛书》聚珍版(即活字版)本,以及据这个聚珍本复刻或排印的各种版本。1983年农业出版社出版了石声汉的校注本,1988年又出版了缪启愉的《元刻农桑辑要校释》。


元刻《农桑辑要》书影

《农桑辑要》Essentials of Farming and Sericulture

元代农书。大司农司主持编纂,编写修订者有孟祺、畅师文、苗好谦等。本书初刊于至元十年(1273),全书共七卷,第一卷由前人著作中摘录农桑起源及重农的言论事迹;第二卷土地整治和各种作物的栽培;第三卷栽桑;第四卷养蚕;第五卷瓜菜和果树栽培;第六卷竹木和药草栽培;第七卷畜禽鱼蜂等的饲养。末附岁用杂事一篇,全书约65 000余字。书中凡辑集的条目均标明出处,编者撰写的则标明“新添”二字。本书引录了已佚的金、元之际北方的多种农书,保存了这些佚书中的部分资料。元政府曾多次增订刊印和颁发各地。明清时也一再翻刻,流传甚广。本书在明代前期传至朝鲜,朝鲜政府注释后刊行。

《农桑辑要》

中国元代综合性农书。司农司编著,1273年成书。全书共7卷10门,6万余字。卷1为典训,卷2为耕垦、播种,卷3为栽桑,卷4为养蚕,卷5为瓜菜、果实,卷6为竹木、药草,卷7为孳畜,禽鱼等。内容以北方农业为主。

农桑辑要

116 农桑辑要

元朝初年由司农司编撰的一部官书。大约成书于1273年。全书7卷10篇。《典训》篇论述农本思想。《耕垦》、《播种》、《栽桑》、《养蚕》、《瓜菜》、《果实》、《竹木》、《药草》、《孳畜》等九篇全是技术资料。书后所附的《岁用杂事》系每月应作事项。书中共572条技术资料,其中534条引自历代农书,新添的资料共38条。本书是一部实用价值很高的农学读本。

☚ 陈旉农书   王祯农书 ☛
农桑辑要

农桑辑要

古代官颁农书。七卷。元司农司编。王磐称:“诏立大司农司,不治他事,专以劝课农桑为务,行之五六年,功效大著,农司诸公又虑夫播植之宜、蚕丝之节,未得其术,于是遍求古今农家之书,删其繁重,摭其切要,纂成一书,镂为板本进呈,将以颁天下。”(《农桑辑要·原序》)据《元史》有关史料记载,此书由负责司农司的畅师文主编,也可能是集体编撰后由熟谙农学的畅师文修改、润色,于至元十年(1273)编成。
《农桑辑要》,共六万字,分为典训门、耕垦门、播种门、栽桑门、养蚕门、瓜菜门、果实门、竹木门、药草门和孳畜门十门。该书以《齐民要术》为蓝本,凡其书中有关农业生产的各种技术知识均加收辑,最末列有“岁用杂事”,记述每个月的生活及操作安排的重要事项。《农桑辑要》规模恢宏,体系完备,是当时一部指导全国农业生产的技术专著。编者在书中增添了关于苎麻、棉花、西瓜、胡萝卜、同蒿、甘蔗、养蜂等种植的新资料,因而超出了《齐民要术》原有的范围。该书主要从《氾胜之书》、《四民月令》、《齐民要术》、《四时纂要》等几部重要农书征引材料,所引材料一律标明出处,并严格依时代次序排列,系统而有条理。对一些迷信的说法均加删除。
《农桑辑要》十分重视蚕桑,并将其置于很高的地位,这可从该书的书名及蚕桑部分的篇幅份量上看出来。在前二卷典训和播种之后,紧接着论述栽桑、养蚕。卷三栽桑,论述了桑种、种椹、地桑、移栽等十五个问题。卷四养蚕,论述了蚕性、收种、择茧、浴连等四十个问题,篇幅占全书的三分之一。这也反映了当时蚕丝生产的高度发达和社会对其需要量的日益增加。
此书编成后,即由元朝政府刻印分发至黄河流域及四川各地,以后又多次重刻,重印,在我国北方流传极广。《四库提要》评说:“延祐元年,仁宗特命刊板于江浙行省,明宗、文宗复申明颁布,盖有元一代,以是书为经国要务也……芟除其浮文琐事,而杂采他书以附益之,详而不芜,简而有要,于农家之中最为善本,当时著于功令,亦非漫然矣。”
有《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本。

☚ 种艺必用   王桢农书 ☛
农桑辑要

《农桑辑要》Nongsang jiyao

我国最早标明司农司所编的官撰农书。成书于元至元十年(1273)。参加具体编写或修订补充的是孟祺、畅师文、苗好谦等。书前王磐所做的《序》阐述了编书的指导思想及编书过程。《辑要》共7卷,分为典训、耕垦、播种、栽桑、养蚕、瓜菜、果实、竹木、药草、孳畜等10目,书末附有岁用杂事。全书内容可分为3个部分:“典训”是关于农桑重要性的理论,包括农业史、经史法言中重农劝农的理论及古圣贤亲身耕耘的事迹;“耕垦”至“孳畜”介绍具体的农业技术及经验;“岁用杂事”相当于农活按排的月进程表。《辑要》内容大多辑自古代至元初的农书,不少已佚农书中的宝贵资料,因而得以保存。现存的《农桑辑要》都是根据从《永乐大典》上辑录下来的武英殿聚珍本重印的。

☚ 梦溪笔谈   明实录 ☛

农桑辑要

书名。元司农司撰。成书于至元十年(1273年),由孟祺、畅师文、苗好谦等具体编纂或修订。书中分别论述各种作物的栽培,畜禽、鱼、蚕、蜂的饲养,尤其提倡植棉、种麻。书中保存不少已佚农书中的宝贵资料。

农桑辑要

七卷。元司农司编纂。司农司为元政府主管农业的行政机构。司农司的设立对于元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王磐《农桑辑要原序》云: “……行之五、六年,功效大著。民间垦辟种艺之业,增前数倍。农司诸公又虑夫田里之人,虽能勤身从事,而播殖之宜、蚕缲之节或未得其术,则力劳而功寡,获约而不丰矣。于是遍求古今所有农家之书,披阅参考,删其繁重,摭其切要,纂成一书,目曰《农桑辑要》。”在司农司的倡导、组织编写下,《农桑辑要》于至元十年(1273)最后成书问世。《农桑辑要》分为十门,包括典训(类似绪论,结合史实记叙古籍中关于农桑起源的过程);耕垦(讲述耕作方法);播种(介绍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栽桑;养蚕;瓜菜;果实;竹木;药草 (含茶、染料等); 孳畜 (附有《岁用杂事》)。该书“详而不芜,简而有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当时的农业生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该书是元政府作为大力恢复和促进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而组织编写的,深得元政府的重视。在至元十年至至顺三年(1332)六十年间,该书就重复出版六次。至顺三年,发行多至万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引明《永乐大典》载有至顺三年印行本书万部官牒)。后世对该书也十分重视。明万历年间胡文焕将其收入《格致丛书》,清代将其录入《四库全书·子部农家类》、《武英殿聚珍版书》(武英殿木活字本、浙江本、江西书局本、福建本、广雅书局本)。1935年商务印书馆开始分期出版的《丛书集成初编》也将该书收入其中。1982年,农业出版社出版了由石声汉校注的《农桑辑要校注》。1988年农业出版社出版缪启愉校释的 《元刻农桑辑要校释》。

农桑辑要

农桑辑要

书名。元司农司编修。至元十年(1273年)成书。由孟祺、畅师文、苗好谦(成武人)等编写或修订补充。内容多辑自古代至元初的农书,使许多宝贵资料得以保存。书中分述各种作物的栽培,家畜、家禽、鱼、蚕、蜂的饲养。提倡广种棉花和苎麻。书中蚕桑部分特别完整,远远超过现存宋代以前农书。

☚ 农桑经   阳畦 ☛
农桑辑要

《农桑辑要》

书名。元大司农司编修。七卷。成书于世祖至元十年(1273)。二十三年经畅师文、孟祺、苗好谦等人增订。其内容大多辑自古代至元初的农书, 删其繁重, 摭其切要, 使不少已佚农书中的宝贵资料得以保存至今。全书分为十篇, 除第一篇《典训》属农本思想总论外,其他九篇均为农副业生产技术资料,分别论述了各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栽培技术, 以及家畜、家禽、鱼、蚕、蜜蜂的饲养方法。《栽桑》、《养蚕》每篇各占一卷的篇幅,把蚕丝生产在农业经济中的地位,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棉花和苎麻的栽植也特别加以提倡,专篇论述了种植棉麻只要因地制宜,积极创造条件,可以不受风土之说的限制。全书所列572个条目中,有40条为新增的内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元代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书未所附《岁用杂事》,把农家各月生活及生产安排作了概要记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规模宏大、体系完备的官修农书。至元二十三年经增订后重印,分颁诸路。仁宗延祐元年( 1314 ),诏令江浙行省以大字重刻再版,颁降朝臣及诸守令。二年,又诏印万部。英宗至治二年( 1322 )、文宗天历二年( 1329 )、顺帝至正二年( 1342 )又屡次重印颁行。

☚ 王祯农书   农桑撮要 ☛
农桑辑要

《农桑辑要》

元王朝司农司撰写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孟祺、畅师文、苗好谦等参加编写及修订补充,成书于至元十年 (1273年)。选辑古代至元初农书的有关内容,对13世纪以前的农耕技术经验加以系统总结研究。全书7卷,包括典训、耕垦、播种、栽桑、养蚕、瓜菜、果实、竹木、药草、孳畜等10部分,分别叙述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的传统习惯和重农言论,以及各种作物的栽培,家畜、家禽的饲养等技术。适应元初解决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以两卷篇幅对北方蚕桑的生产经验及南方苎麻栽培法、棉花栽掊和加工技术等予以详细介绍。元代地方官吏以此书作为农事指导。书中保存了不少已佚农书的珍贵资料。

☚ 救荒活民书   王祯农书 ☛

农桑辑要

书名。元司农司编纂。参加编撰或修订的有孟祺、畅师文、苗好谦等人。7卷。成书于世祖至元十年(1273)。内容包括典训、耕垦、播种、裁桑、养蚕、瓜菜、果实、竹木、药草、孳畜、岁用、杂事等项。多辑自《齐民要术》、《务本新书》、《岁时广记》等前代农书,汇集我国至当时为止农事方面的全面技术和经验,具有实用价值。元朝政府多次颁行。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