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4.角蜡蚧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4.角蜡蚧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7-9毫米,椭圆形,能分泌很厚的蜡层覆盖虫体,蜡层灰白色。蜡层四周有8个角状突起,中间的1个角状突起大而微弯;虫体紫褐色,半球形,触角6节。雄成虫长椭圆形,有蜡层覆盖,四周有蜡突,呈放射状。卵长椭圆形,红褐色,长约0.4毫米。若虫红褐色,长卵形,初孵若虫体长约0.5毫米。腹面平,背面隆起,头部稍宽。一龄若虫逐渐泌蜡,虫体背部和周围有15块放射状蜡突;二龄若虫周围蜡突连成椭圆形蜡圈,并与背部蜡突连成一体,成为椭圆形蜡壳。三龄若虫背面一块蜡突略弯向前,呈圆锥状,与成蚧蜡壳相似,但圆锥蜡突前端不弯曲。

【发生规律】:

角蜡蚧在广西一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越冬。翌年4月开始产卵,每头雌成虫产卵千粒以上。初孵若虫红褐色,5-6月为孵化盛期,当若虫固定取食后,把触角和胸足收于腹下,并在背部和虫体周围不断泌蜡,直至成为一个背部具一块长椭圆形和虫体周围有蜡突,随著虫体的生长,泌蜡量也不断增加蜡突变厚。当背部蜡突明显向前倾斜伸出,并略成弯钩状时,若虫则蜕变为成虫。若虫多分布于新叶、枝条上吸食为害,常引起枯枝叶黄,并诱发煤烟病。若虫历期1龄为22天左右,二龄约20天,三龄约37天。

角蜡蚧的近距离传播主要靠成虫的爬行扩散,远距离传播主要借助于接穗及苗木的传带。

【防治方法】:

(1)实行检疫,防止害虫随苗木传播。

(2)剪除有叶枝。

(3)在角蜡蚧卵的盛孵期开始,用40%水胺硫磷乳油8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8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连续喷3次,防治效果显著。

角蜡蚧(Ceroplastes ceriferus Anderson)属同翅目蜡蚧科。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浙江等省(区),为害荔枝、龙眼、杧果、柑桔等。主要以若虫在荔枝新叶,枝条上吸食为害,寄主受害后生长不良,枝枯叶黄,并能诱发煤烟病,严重时整株枯死。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9:5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