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指为保障病人能顺利完成手术、避免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而在术前采取的各种措施而言。包括:病人,诊断是否无误,身体条件如何,心理因素及导尿、灌肠、备皮、给药等;施术的各种准备,如器械、药物、麻醉、手术人员等;手术的有关手续、记录等。手术前准备应完善、迅速,是手术能否顺利的基本保障。
手术前准备
手术前准备系指采取各项措施,使拟行手术的病人生理状态接近正常,以提高对手术的耐力,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手术前准备是现代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准备完善与否,也决定手术效果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高低。
手术前准备时间的长短,依手术性质与疾病的情况而定。一般,按手术轻重缓急可将手术分为三类:
❶急症手术: 常因病情危急,需要在最短时间内施行手术,如脾破裂急性大出血,胃肠道穿孔,急性肠梗阻等。术前准备必须迅速及时,不可因此而延误手术时机。
❷择期手术: 指施行手术时期的早晚允许选择,不致影响疗效,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等。这类手术,应做到充分的术前准备。
❸限期手术: 此类手术介于急症与择期手术之间,例如各种恶性肿瘤的根治术。在诊断确定后应积极作好术前准备,不要拖延。
对拟行手术的病人,应根据病人年龄、一般状况、疾病程度、体内各实质器官功能的好坏与手术大小、时间长短等作手术前的估价,从而预知手术的效果和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事先进行积极的准备和预防,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前准备可分为一般准备与特殊准备。
一般准备包括: 手术区皮肤准备。检查手术区范围内有无皮肤感染; 若为择期手术,则应在术前一日沐浴,更换内衣,然后进行手术野的抗菌法处理(参见“手术野的抗菌法”条)。呼吸道的准备。对有慢性气管炎的病人应进行治疗; 吸烟者至少禁烟1周; 作口腔卫生清理,检查有无齿槽溢脓,副鼻窦炎、扁桃体炎等,如非急症手术均应给予治疗,控制炎症后再行手术; 教会在手术后如何呼吸和咳痰。胃肠道的准备。对一般的胃肠道手术于术前1日进流质饮食,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饮和清洁灌肠等。对其他择期或限期手术,一般前一日晚餐进少渣半流质饮食或流质饮食,如感饥饿可于睡前服少量糖水,睡前应灌肠以清除肠内积粪。手术日清晨禁食。对于精神紧张和睡眠不好者,手术前晚给予安眠药物。此外,还应耐心解释,使病人对手术有良好的精神准备。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意见不一,一般认为无菌手术,术前甚至术后均可不需使用。在已有感染存在的病例(包括患有结核病等),或对需要施行全身麻醉的病人,可在术前使用抗感染 (结核病人用抗结核)药物。
特殊准备包括下列各项:
(1) 病人的营养状况: 外科病人手术前,可能由于慢性病的消耗、手术前禁食、手术创伤与失血等,导致营养状况低下,代谢紊乱,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从而增加了手术中的危险和手术后并发症的可能,以及延长切口愈合时间,手术疗效降低,甚至威胁病人生命。
蛋白质是人体组织生长和修复不可缺少的物质,是维持人体代谢功能和血浆渗透压的重要因素。外科病人蛋白质的缺乏,多由于摄入不足,消耗过多,或体内蛋白质合成障碍。蛋白质缺乏的病人,全身血容量减低,容易发生组织水肿,因而易引起手术切口和吻合口的哆裂。消化道水肿可引起食欲不振,胃肠蠕动减弱,术后腹胀。呼吸道水肿则可增加肺水肿和肺炎的发生率。体内蛋白质持久的缺乏,将严重地影响肝功能。
临床上对蛋白质营养的检查,除一般按身高计算体重外,以血浆蛋白的测定为较常用的方法。正常人血浆蛋白的总量为6~8g/dl,其中白蛋白4~5g,球蛋白2~3g,如病人的红细胞压积正常,而血浆中总蛋白低于5g/dl,白蛋白低于2.5g/dl就可出现较严重的蛋白质缺乏征象。对此类病人,每日要补充蛋白质2~3g/kg(正常成人每日需要量为1~1.5g/kg。在不能口服时应予管饲,或静脉输入(水解蛋白、血浆、浓缩人体白蛋白等),加以纠正,至少应达到氮的平衡状态。
此外,应注意脂肪、碳水化合物和各种维生素的补充。外科病人脂肪的补充,应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相配合,借以摄取一定的热量。脂肪是脂溶性维生素A、D、K的良好溶剂,且对胆道有刺激作用,近十年来在静脉高营养中,已采用输注脂肪混悬液。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产生热量的主要成份,具有保护肝脏作用,有肝胆疾患和营养不良的病人,手术前后要多给碳水化合物。除饮食外,可加服葡萄糖粉或食糖,每日100g左右,不能口服者可从静脉输入5~10%葡萄糖溶液1000~2000ml,甚至还可以输用25~50%高渗葡萄糖溶液100~200ml。
各种维生素具有特殊的营养效能,在代谢过程中起促酶作用,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在治疗外科疾病中,尤其是大手术后需要量更应增加。维生素A。主要与上皮组织的代谢有关,缺乏时可引起上皮角化;对呼吸道可引起粘膜上皮组织变形,术后肺部易感染;对泌尿系与结石的形成有关。成年人正常每日需要量约为5000~10,000Iu。维生素B族。维生素B1(盐酸硫胺)同保持心脏和胃肠道肌肉的张力、神经功能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都有关系。缺乏时可损害神经功能,并使碳水化合物不能充分氧化和产生热能,影响食欲,减低人体抵抗力。正常每日需要量约为1~3mg。维生素B2(核黄素)和烟酸的缺乏,都影响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与缺乏维生素B1同等重要,对严重创伤或大手术前均需补充足够量。维生素C对保持细胞间质的完整和胶原纤维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在创伤和大手术后,其需要量特别高,缺乏时即能影响组织愈合,并使组织对感染的抵抗力减弱。因而,易发生切口裂开,吻合口不愈合,使感染加重等。成人每日需要量约为50~100mg,大手术前后可增加到每日补充1000~2000mg。维生素K是肝内合成凝血酶原不可缺少的物质,缺乏时即能产生出血倾向。大手术前或肝功能差的病人,除每日补充外,术前还应肌注4~10mg,作预防治疗。
手术前体重若较正常应有体重减轻20%以上者,手术后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相反,如过于肥胖者,不仅在手术中和手术后易发生肺的通气不足,术后也容易发生血栓性静脉炎与肺栓塞的危险。如手术前时间允许采取减重措施,可降低手术的危险性。
(2) 高血压病人的术前估计与准备: 术前估计的目的有二:
❶判断高血压的严重程度,特别是对脑、心、肾影响的大小,可通过临床与特殊检查估计其病变状态;
❷应用药物使病人血压调节在一适合的范围,既不致对脑、心、肾实质器官产生不利影响,又能适应麻醉与手术中生理变化的要求,避免发生不良后果。对正在服用萝芙木类、胍乙啶和甲基多巴等药物的病人,要详细了解其服用剂量与时间,能否停用,停用后对血压的影响程度等。因为这些药物能耗去病人体内的儿茶酚胺,影响血管的反应性收缩能力,麻醉后,特别是椎管内麻醉后易引起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因此,凡高血压仅属轻度或中度者,术前1周应停用此类药物;如高血压较为严重者,则术前可以适当服用轻量药物,使高血压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以适应麻醉中的变化,但并不要求术前将高血压降至正常。
病人因患嗜铬细胞瘤等疾病而有恶性高血压者,术前应充分估计,从而于术前、术中能作恰当的准备与治疗,以防意外。
(3) 心脏病的术前估计和准备:对有心脏病的病人,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心肺X线透视,血、尿常规化验以及病人的心脏代偿状态,以估计心脏病的严重程度。对一些特殊病例尚需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心电图连续监护、非损伤性或损伤性心功能的测定等。心脏病的类型和病变程度与手术耐力有一定关系。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应估价病人的心脏功能对麻醉和手术耐受能力,并作相应的准备与治疗。一般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和高血压心脏病,心律正常而无衰竭趋势者,手术耐力较好。而冠心病则一般手术耐力差,心绞痛稳定者比不稳定者又稍好,对于后者应严密观察,甚至推迟手术。如为急症手术,应先服用镇静药物与硝酸甘油及静注心得安1~2mg以控制心动过速和血压升高。病人手术前有心肌梗塞者,凡梗塞已超过6个月以上,术中、术后加强监护,手术不必延迟; 若梗塞在6个月以内,则以延期手术为上策。对此类病人进行急症手术,手术死亡率较高,必须衡量其得失,并采取有效措施,如主动脉反搏动装置,以利于手术中改善冠状血管灌流。
术前充血性心力衰竭者,若心脏代偿功能仍能维持在Ⅰ和Ⅱ级,除非年龄超过60岁,一般手术危险性并不明显增加; 若心脏代偿功能已处于Ⅲ和Ⅳ级,且已有明显的颈静脉怒张,则手术危险性较大。此类病人手术前应给予毛地黄、利尿药和血管扩张药,维持数日,缓和症状,再行手术。
术前有心律失常者手术危险性较大,即使没有明显的心脏病,亦应尽可能予以治疗。室性早搏或期外收缩均需在术前予以控制,一般可用利多卡因50~100mg静脉推注,然后每分钟维持1~4mg剂量作静滴; 术中心电图监测。术前有心动过缓者宜用阿托品予以治疗。术前有房室传导阻滞者,均需根据病史与检查,分析病情,适当治疗。必要时应先置放起搏器以策安全。
术前有瓣膜疾病者,以主动脉瓣狭窄和二尖瓣关闭不全危险最大。此类病人如已行心内直视手术而又要进行非心脏的外科手术时,应尽可能有一较长的恢复期。手术前应给予抗生素以预防由于手术引起的心内膜炎。对已经进行瓣膜置换的病人拟施行外科手术前,应停用抗凝药物3~5天,使凝血酶原时间接近正常。手术3天后抗凝药物再予恢复。
(4) 肺部疾患病人的术前估计和准备: 外科手术中或手术后常见的肺部并发症为肺不张、支气管肺炎、肺栓塞和其它肺功能不全。其发生率可从6~60%。因此,凡施行手术者,尤其是上腹部和胸部手术,术前应进行肺部检查。
麻醉和手术均可减少肺的通气量,以上腹部手术为例,在手术后的当日,1秒钟的加强呼气量(FEV1)为对照组的35%,直到手术后第7天才恢复到70%。肺通气量的减低是起于麻醉、仰卧位、手术后切口疼痛、镇痛药的应用、气腹、腹胀和绷带等。这些原因均极易引起肺不张的产生,从而招致低氧血症。如病人术前已有急性或慢性肺部炎症、肺功能不良,或吸烟、年龄在60岁以上、肥胖,上腹部或胸内手术以及全身麻醉超过3小时以上者,则很易发生肺部并发症。因此,手术前应对肺部作详细检查,哮喘、老慢支和肺气肿是老年人常见而且严重的慢性病,应予以重视。术前凡呼吸功能不全者,都应进行肺功能检查。一般认为,最大通气量在预计值85%以上者为较好,60~85%较差,60%以下极差。凡肺功能极差者,手术的并发症和死亡率都很高。此类病人,如合并有感染,应采取积极措施,控制感染,否则不能施行手术。手术前肺部疾患术前准备见表。
(5) 肝功能不良病人术前估价和准备:曾有黄疸病史,而实验室检查胆红素、总蛋白、SGOT、SGPT、碱性磷酸酶和凝血酶原时间均正常,则多可耐受麻醉与手术。
肺部疾患术前准备
禁烟至少1周 有肺部和支气管炎症者应用抗生素治疗 术前呼吸功能的锻炼,术后深呼吸 哮喘病人术前应用支气管扩张药物 改善营养,增强一般耐力 严格麻醉的无菌操作,缩短麻醉和手术时间 尽量减少术后镇痛药物,代之以神经阻滞 术后早期起床活动 少数病例选择应用肝素治疗 祛痰药物的应用 |
若病人于术前即有黄疸,应鉴别黄疸的性质。SGOT和SGPT极度升高,但碱性磷酸酶适度升高,提示有肝细胞损害; 若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但SGOT、SGPT轻度升高,则常系胆道阻塞引起。凡是术前有肝功能损害者,都应进行护肝疗法,通常可给予高碳水化合物和高蛋白饮食,改善全身状况,增加肝糖原的储备。凡黄疸合并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者,则术前应给予维生素K治疗。若凝血酶原时间仍不能恢复正常,可给予新鲜冰冻血浆,以减少手术中出血的危险。
(6) 肾功能不良病人术前估价和准备: 肾脏不仅排泄体内代谢的废物,而且是调节水、电解质和维持酸碱平衡的重要器官。有肾脏疾病者,其肾小球滤过率常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术前准备应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失调。补充血容量,避免发生低血压和肾缺血状况。手术前和手术中避免应用对肾脏有明显损害的药物如汞利尿药、磺胺类药物、卡那霉素、多粘菌素等。某些使肾血管强烈收缩的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亦应避免应用,以免减少肾血流量。
术前作尿素氮检查对评价肾功能不够准确,血清肌酸酐含量检查是对评价肾功能较为可靠的方法。此外,术前尿的常规化验,分检有无蛋白、葡萄糖、pH、比重和显微镜检查管型、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及细菌等,均能对疾病的诊断有所帮助。
术前有急性肾功能衰竭者,其手术死亡率较高。术中和术后必须注意肾功能的维护。
术前准备还应包括血液系统的检查,凝血机制的检查,内分泌系统的检查以及预防血栓性静脉炎等。总之,在手术前应对病人作全面考虑。
病人在进入手术室前还需要作手术前的最后准备。若为急症手术,应再作一次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的测量,以及手术野皮肤的准备,血型鉴定,输血的准备,麻醉前用药以及抢救药物等。此外,根据病情需要安置鼻胃管、导尿管、引流装置或氧治疗等。病情许可则术前应排尽大、小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