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道教建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道教建立 东汉末年道教开始形成,到魏晋南北朝发展成为与佛教并列的一大宗教体系。 道教是中国本土产生的宗教。原始道教发生于东汉,它奉黄帝、老子为教主,称“黄老道”。 宫崇和襄楷先后向朝廷投献于吉所撰《太平清领书》,即《太平经》,当时未为朝廷重视,但后来成为道教的主要经典。 东汉末年原始道教曾被农民起义利用,如张角传播太平道,张鲁传播五斗米道。 起义失败,太平道遭禁,五斗米道因张鲁归顺,名称被保留下来。但原始道教的教义,却被统治阶级篡改,即所谓除去“三张伪法”,阉割了争取平等的成分,发展了其中为地主阶级所需要的神仙之术和金丹服食部分。东晋初年的葛洪是一个儒者,后来学神仙之术,将儒道揉合,主张“以六经训俗士,以方术授知音”。他强调君臣上下是天理自然,不能更改。农民起义利用的道教,被他诬为“妖道”,主张镇压。他极力宣扬采药炼丹、养生延年之术,为大族官僚的腐朽生活服务。 道教至此,完全变成了为地主阶级服务的宗教。后又经梁朝陶弘景摄取佛教教义,北魏寇谦之提倡诫律、符箓、金丹、养生术等神秘活动形式,使道教逐步成为形式更趋完备的宗教体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