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是生态经济学的生态与经济协调理论。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看,生态与经济协调理论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的作用,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关系和机制来实现的。
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内在的统一。
❶提出的目的和任务相同。两者都是为了解决当代普遍存在的愈来愈严重的生态与经济不协调问题,促进当代经济从生态与经济不协调走向两者协调,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❷提出的具体着眼点和内涵侧重点有所不同。“可持续发展” 的着眼点是经济发展本身,是说明经济发展的动态状况和前途; 直接涵义是指经济发展纵向过程的具体协调状况,强调的是在时间序列上当代人和后代人发展经济是否具有同等的生态经济条件,从而考察经济的发展在代际之间是否能够持续。而“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着眼点是经济与生态状况之间的关系,是看二者之间是否互相协调,以及具有什么样的相互影响; 其涵义同时包括空间区位上的 “横向” 协调和时间序列上的 “纵向” 协调两个方面。前者通常指的是地区之间 (包括国与国之间、省与省之间、县与县之间,以及一个流域的上、中、下游之间) 的协调; 后者通常是指当代人和后代人之间,即代际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和“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两者的这些不同,只是在统一方向和任务下的具体差异,它们在共同的目标和任务下,其作用则是完全一致的,其步调也是统一的。
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建立在生态与经济协调的基础上。即 “可持续发展” 思想的建立是以 “生态与经济协调” 理论为基础。
❶在实际经济发展中,“可持续发展” 的实现以 “生态与经济协调” 为前提,只有在生态与经济实现协调的情况下,经济的发展才能够继续进行,即生态与经济协调了,经济的发展才可能持续,没有协调,就没有持续。
❷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要建立在生态与经济协调的基础上。“生态与经济协调” 包括纵向的协调和横向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的具体内涵也包括狭义的可持续发展和广义的可持续发展。狭义的可持续发展通常是侧重强调纵向的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广义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同时包括纵向的生态经济协调和横向的生态经济协调,其中横向生态经济协调又总是作为纵向生态经济协调的基础而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