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费家河窑遗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费家河窑遗址 商代窑址。 位于岳阳县黄沙街镇争名村。现已发现商代陶窑63座。1981年和1982年发掘了32座,主要分布于费家河和支流青龙河的两岸,即水庙咀、王神庙、扑拜咀、松刺园、密田子、双燕咀等处。陶窑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圆形竖穴窑,另一种为“8”字形竖穴窑。 前者烧造的陶器,据鉴定火候为600℃~700℃;后者因具有添柴、鼓风功能,属封闭式窑,火候可达1200℃左右。圈形竖穴窑底部通常积有炭渣、草木灰,窑壁敷草拌泥,经火焙烧,呈棕红色,上部硬度较大。 双燕咀一排6座窑均属此类。“8”字形竖穴窑有4座,均在水庙咀。其火口呈新月形。 下有梯形竖穴窑门,火膛紧与窑门相连并伸入窑室。 窑室内有半月形窑台,高出窑底,无火道和窑箅。考古学者从前一类中出土有夹砂红陶片,从后一类中出土有夹砂陶片、硬陶片及少量釉陶片,并从神庙窑群相邻处清理了一个灰坑。 该遗址出土陶器器形最多的一种为夹砂红陶大口缸,为商代最典型的器物之一。其次为夹砂红胎黑皮陶鼎,扁平梯形足,足和鼎身满布方格纹。还出上有饰方格纹和绳纹的罐、釜和泥质灰陶豆、钵、硬陶盘、瓮等,其中硬陶火候很高,叩击发铿锵声,表面为灰白或灰色。白胎硬陶则质地细腻,颜色白洁纯净,表面常可见极薄的青黄色釉,与后世瓷器的胎质几无区别,可归属为原始青瓷的范畴。 硬陶上刻画水波纹、曲尺纹以及拍印的梯格纹。各种形式的圜底罐、宽沿釜、浅盘方格纹豆、硬陶折肩瓮,敞门圈足硬陶盘,特别是釜形扁平足方格纹鼎等,均极具地方特色,应为商周之际湘江下游一种地区性文化的代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