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蛊(蠱)★★☆ 03756名

gǔ ❶名古代传说中一种由人工培育的毒虫。把许多毒虫放在器皿里互相吞食,最后剩下不死的毒虫叫蛊,可以用来害人。 →❷动迷惑;毒害。蛊惑
字源解说 虫,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蛇。蛊,甲骨文 = (虫,蛇)+ (皿,锅),表示将蛇放在锅里。造字本义:清炖蛇汤。蛇汤清火清毒,且清香无比,极具诱惑力。古人相信在室内炖蛇汤会招引蜈蚣垂涎,因此炖蛇必在室外进行。金文 、篆文 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蠱,腹中蟲也。《春秋傳》曰:“皿蟲爲蠱。”“晦淫之所生也。”臬桀死之鬼亦爲蠱。从蟲从皿。皿,物之用也。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蛊,肚子里的虫,蛔虫。《春秋传》上说:“‘皿’上加‘虫’为‘蛊’。”肚子里的蛊毒,是“淫乱产生的恶果。”传说砍头、悬吊、分肢而死的鬼,也会变成“蛊”。字形采用“蟲、皿”会义。皿,表示物用。 引申线索

【字族索引】 皿
【同音字】 g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