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而 “而”,连词。 连接顺序相承的词语或句子,表示语意的承接。 “而”连接相同的动词,表示动作或行为的连续或反复。 “而”后常与副词“又”连用,以加强语气。 例如: ❶ 我后无回路,自然挤而又挤,终于出了大门。 (鲁迅《社戏》) ❷ 他赢而又赢,铜钱变成角洋,角洋变成大洋,大洋又成了叠。(鲁迅《阿Q正传》) “而”连接短语或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动作或情况。 用“而”承接,有强调先后顺序的作用。例如: ❸ 直至国外帝国主义势力和国内封建势力基本上被推翻而建立独立的民主国家之时,才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成功。(毛泽东《五四运动》) ❹ 这类古猿化石是在第四纪更新世早期的地层中发现的;但他们向著人的方向发展,很可能是在更早的时期即在第三纪后半期即已开始,而一直生存到第四纪更新世早期。(李四光《人类的出现》) ❺ 几年来,他每次看到过去战斗、驻扎过的地方在建设,总是抑制不住地涌起一种胜利和幸福的激情;而现在,他又作为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来到这里,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所有疲劳、酷热全都忘记了。 (王愿坚《普通劳动者》) “而”还可以用在前提和结论之间,表示逻辑推理的承接。前边分句表示前提或条件;后边分句表示结论。 “而”有加强推理逻辑性的作用。例如: ❻ 这两个环子,如果不在适当的时机抓住它们,我们就无法抓住整个的革命链条,而我们的斗争也就不能继续前进。(毛泽东《论军队生产自给,兼论整风和生产两大运动的重要性》) ❼ 他们得到的结论是:一盘散沙。据此以为中国不值一打,而定出所谓“速决”的计划,少少出点兵力,企图吓溃我们。 (毛泽东《论持久战》) 例❻ 用“两个环子”比喻“整风运动和生产运动”,层层推论,指出它们对革命发展的重要性。“无法抓住整个的革命链条”是承前推出的假设性结论。 接著,又以这一结论为前提,进而得出再一个假设性结论“我们的斗争也就不能继续前进”,用“而”表示顺承推理。例❼ 先以“一盘散沙”的“结论”为依据,推出“中国不值一打”的结论,又以此为依据,“定出所谓‘速决’的计划”,暴露了日本侵略者从战略到战术所犯的错误。 【提示】 “而”,单用作关联词语,不仅可以表示承接关系,还可以表示并列、递进、转折、假设等关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