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社会形态更替的常规性和特殊性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社会形态更替的常规性和特殊性 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纵向表现,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 社会形态更替的常规性即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普遍性,主要表现为: ❷ 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低级阶段)这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这是五种典型的社会形态,人类社会从总体上必须经历这五个阶段。 这五种社会形态是马克思依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原理,对社会形态发展的规律作出的科学的规定,指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形态更替的特殊性即社会形态更替过程中的偶然性、跳跃性、间断性等,主要表现为: ❹ 社会形态更替的非同步性,即交叉前进。 按常规,社会发展是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状况,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同步前进。 经济愈发达,其社会形态则愈高。但在世界历史中,一种先进的社会形态往往不是从发展完备的前一社会形态中产生,而是以前一社会形态发展不甚完备为突破点,来建立新的社会形态。 当代社会主义体系就是在商品经济相对不太发达的国家中建立的。 社会形态更替的常规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列宁指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列宁选集》第4卷第690页)。 马克思的五种社会形态学说概括了人类社会总体发展一般规律与总趋势,而不是要提供一个僵化的、纯而又纯的、适合于一切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模式。 在把握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大致顺序时,必须看到社会形态更替的特殊表现,这样才能对社会发展中经常出现的偶然、例外的情况作出唯物主义的说明。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