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省委农村政策研究室和省农经委机构演变
1949年12月初,省委成立政策研究室,同时组建了省委白云区工作团,在白云区进行农村工作的试点。省委政策研究室除直接领导省委白云区工作团外,还兼管着省土地改革委员会办公室的工作。当时研究室的工作主要是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掌握政策,发动群众进行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征粮五大任务,推动土地改革运动。研究室主任由省委副书记徐运北同志兼任,阎学增同志任副主任。
1952年11月,根据工作的发展和需要,省委决定把研究室改建为农村工作委员会和城市工作委员会。农村工作委员会书记由省委副书记申云浦兼任,日常工作由副书记吴肃同志主持。
随着土地改革的完成,为了适应互助合作和发展农业生产的需要,1953年4月21日建立了省委农村工作部。吴肃同志任部长(1953年4月至1956年10月);副部长先后由夏德义(1954年10月至1955年8月),张军直(1954年12月至1964年4月),刘苍岩(1956年10月至1960年12月)同志担任。
为搞好在农村中开展的以阶级教育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4年4月14日建立了中共贵州省委农林政治部和省农林办公室;同时撤销省委农村工作部。魏立政任农林政治部主任(1964年4月至1966年6月),王化堂代主任(1966年6月至1967年1月);张玉环任省农林办公室主任(1964年4月至1967年1月),任副主任的先后有李苏波(1964年1月至1967年1月)、王虎文(1964年1月至1967年1月)、周国玺(1964年5月至1966年1月)、耿万青(1965年7月至1966年3月)、连治洁(1965年8月至1967年1月)。仅隔一个多月,省委于1964年5月28日,又决定省农林办公室、省委农林政治部合建一个党组,张玉环任党组书记、魏立政、王化堂任副书记(三人任期与前相同);党组成员先后有李苏波、周国玺、王虎文、夏页文、肖光、黄友若、张梦迎、李鸣峰、连治洁、耿万青。“文化大革命”中,“造反派”夺权,原组织机构停止工作。从1967年1月至1973年2月,全省农林工作先后由省革命委员会生产领导小组农业组和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农林组负责。
1973年2月26日,省委决定撤销省革委生产指挥部,设立省革委农林办公室;1974年8月23日,建立中共贵州省农林办公室党组。
(1)省革委农林办公室。1973年2月至1974年8月,负责人为吴肃、张军直、连治洁、王虎文;1974年8月至1975年10月,主任为贾启允;1977年5月至1980年1月,主任为张玉环,副主任冉砚农(1974年8月至1977年6月)、吴肃(1974年8月至1978年4月),张军直、王虎文(两人任期是1974年8月至1980年1月);1977年7月增加副主任庞耀增、肖光、刘怀德、张国骏(4人任期到1980年1月);1978年6月,省委决定张军直主持农办日常工作。
(2) 省农林办公室党组。书记贾启允(1974年8月至1975年10月)、张玉环(1977年5月至1980年1月),副书记冉砚农(1974年8月至1977年6月)、吴肃(1974年8月至1978年4月)、张军直(1974年8月至1980年1月);庞耀增、肖光、刘怀德3人从1977年7月为党组成员,到1978年6月任副书记至1980年1月; 从1976年10月到1980年1月,党组成员先后有王虎文、张国骏、张秀金、卫自慎、赵庆儒、徐起枝、张明新7人。
1980年1月30日,省委决定撤销省革委农林办公室,成立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和中共贵州农业委员会党组。
(1) 省农业委员会。张玉环兼主任(1980年1月至1980年6月),张军直1980年1月先任第一副主任,从1980年6月起至1983年3月任主任; 副主任:肖光、庞耀增(1980年1月至1983年3月),刘怀德(1980年1月至1982年12月),王虎文、张国骏(1980年1月至1983年3月),张明新(1981年9月至1983年3月)。
(2) 省农业委员会党组。书记张玉环(1980年1月至同年6月); 张军直1980年1月先任副书记,1980年6月起任书记至1983年3月; 副书记肖光、庞耀增、刘怀德(1980年1月至1983年3月); 党组成员曾经有王虎文、张国骏、张秀金、徐起枝、张明新等5人。
1983年2月23日,省委又建立了省委农村工作部。1986年2月24日,建立省农村经济委员会和中共贵州省农村经济委员会党组,与省委农村工作部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既对省委负责,也对省政府负责; 完成省委、省政府赋予的各种任务。
(1) 省委农村工作部、省农村经济委员会。乔学珩1983年2月至1986年2月任部长,1983年3月至1988年10月,既任部长又任主任; 张明新1983年3月至1986年3月任副部长,1986年4月至1988年10月任副部长和副主任; 副部长王同耕(1983年3月至1983年12月); 张国骏1983年3月至1986年3月任副部长,1986年4月至1987年3月任副部长和副主任; 彭远森(1983年3月至1986年2月)任副部长; 李菁1985年7月至1986年3月任副部长,1986年4月至1988年10月任副部长和副主任; 顾问张军直(1983年3月至1988年10月); 副部长、副主任余行恭(1986年4月至1988年10月); 副主任庞耀增(1986年4月至1986年12月);秘书长许西记(1986年12月至1988年10月)。
(2) 省农村经济委员会党组。书记乔学珩(1986年2月至1989年2月),副书记余行恭(1986年2月至1989年2月),成员有李菁、张明新、张国骏、庞耀增、许西记5人。
1989年4月4日,省委决定成立省委农村政策研究室,省委农村工作部不再保留。农村政策研究室的职能是: 调查研究农村政策、农村发展和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方面的重大问题; 负责农村重大改革的试验,为省委指导农村工作提供决策建议和咨询服务。农村政策研究室负责人:
❶1988年10月李菁为主任,许西记为副主任,负责组建农研室并组织实施组建方案,任期到1990年后;
❷1989年3月,向阳生调入农研室任副主任,任期到1990年后。
1989年2月3日,省政府以黔府(89)8号文决定组建贵州省农村经济委员会,作为省政府领导下的一个综合职能部门,负责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措施。省农经委实行委员制,委员会由王安泽副省长兼主任,余行恭、张明新、陈元钧任专职副主任,任期到1990年后; 另有步智信等11人兼委员会委员。
由于工作需要,60年代以后,省委、省政府先后决定设在农工部(农委、农办)办公的临时机构有: 1961年6月19日成立省委退赔委员会; 1965年1月24日将原来的省委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办公室改为省委农村“四清”运动办公室; 1977年7月4日成立省农田基本建设指挥部,1979年9月5日撤销; 1979年5月24日成立省委农业领导小组,1980年1月31日撤销; 1984年2月1日成立省委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两年后停止工作; 1984年4月7日建立省委农村工作小组; 1985年9月成立省生产救灾办公室,后来和原设在省经委农业生产科技处并入省农经委生产处; 1985年11月14日成立省农业合作化史料编写委员会,直到1990年以后; 1986年7月10日成立省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 1989年8月18日成立省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