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一、生产水平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一、生产水平 一、生产水平北京市的种植业生产以粮食、蔬菜为主,有部分油料、果用瓜和其他经济作物。在种植业内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74.48%,蔬菜占16.43%,经济作物占9.09%。1995年,全市种植业产值86.6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52.8%,比1957年的2.1亿元(当年价格)增加了40倍。 ☚ 第二节 种植业 (一) 粮食作物 ☛ 一、生产水平 一、生产水平新中国成立前,北京地区森林稀少,林木覆盖率只有1.3%,风沙肆虐,水土流失严重。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林业工作,中共北京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将林业建设列为重要议程,制定有关政策、规定和条例。大力开展护林,建立林场、苗圃,在建立健全林业机构和队伍的同时,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实行专业和群众造林相结合,使林业建设有了很大发展。据1995年资源调查,郊区林地面积达46万多公顷,林木覆盖率达36.26%。同时,蚕、蜂、花(花卉)、野(野生动物保护)等方面的工作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 第三节 林果业 (一) 造林绿化 ☛ 一、生产水平 一、生产水平1995年,北京市畜牧业产值68.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41.8%。畜牧业拥有一大批现代化工厂化的畜禽生产场和相关企业,已经成为具有相当经济实力的独立产业。1995年畜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与1978年的对比情况见表3-4-1。 ☚ 第四节 畜牧业 (一) 养猪业 ☛ (一) 淡水养殖/(二) 远洋捕捞/(三) 水产品冷藏保鲜与加工/(四) 水产品购销/二、发展历程/三、发展渔业的主要措施/(一) 政策扶持/(二) 科技兴渔/(三) 资金投入/(四) 加强渔场企业化管理/(五) 建立渔业生产服务组织/(六) 拓宽淡水鱼流通渠道/(七) 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八) 发展远洋渔业 ☚ 第五节 水产业 (一) 淡水养殖 ☛ 一、生产水平 一、生产水平全市的国营农场系统隶属于北京市农工商联合总公司。1995年,全系统有国营农场16个,直属专业公司15个,并以场带社辖37个乡镇,还有一个奶牛研究所,一所职工大学,分布在城区及朝阳、海淀、丰台、昌平、延庆、大兴、房山、通县等八个区县。共有土地76 134公顷,耕地43 461公顷,总人口41万多,其中国营职工9万多人,农村劳力12万人,个体工商户1.8万人。1995年6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授予北京市农工商联合总公司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权,对所属农场、企业、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经营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表3-7-1 1980年以来北京市农工商联合总公司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京郊国营农场的建设资金,一是靠国家投资,40多年来国家累计投资总额3.2亿元;二是靠企业、农村自身积累,共自筹资金20亿元;三是靠吸引外资,改革开放以来,累计引进外资7.7亿美元。到1995年,累计上交国家税金20.29亿元,1977年起累计上交利润共3 900万元,同时担负了“以场带社”带动农村发展的任务。 ☚ 第七节 国营农场 (一) 副食品生产 ☛ 一、生产水平 一、生产水平黑龙江地区农业半机械化、机械化生产开始较早, 远在1904年 (光绪30年) 瑷珲等地, 就使用了沙俄生产的新式马拉农具, 1908年引进火犁 (即拖拉机)。1931—1945年 (东北沦陷时期), 黑龙江各地经营拖拉机共368台。1945年8月, 抗日战争胜利后,黑龙江地区1947年开始创建国营农场, 用大型农业机械垦殖。新中国成立后, 国家一直把黑龙江地区,列为全国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点地区之一。经过48年发展, 到1995年, 全省 (包括国营农场、下同)农用拖拉机达到52.12万台, 其中农村46.59万台。在总数中, 大中型号达7.94万台, 居全国之首。全省农业机械动力达到1226.14万千瓦, 占农业总动力的80%, 其中农村有机械动力933.64万千瓦。农业机械总值达到88.62亿元, 其中农村49.4亿元, 占农村资产总值60%以上。全省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7%, 其中农村达到77.4%。黑龙江省使用农业机械开垦了大量荒地, 改革了传统的耕种方法, 建立了新的耕作栽培制度,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节 农业机械化生产 (一)机械装备 ☛ 一、生产水平 一、生产水平1992年,广东耕地面积243. 369万公顷,属人多地少省份之一。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48. 757万公顷,复种指数225,粮经面积比例为64. 4: 35. 6。实际机耕面积89.661万公顷,占耕地面积36.8%,有效灌溉面积160. 141万公顷,占耕地面积65.8%。全省种植业产值334. 08亿元(1990年不变价),仅次于山东、四川、江苏省,居全国第四位。耕地每公顷产值13 727元,商品率69.3%。广东是全国主要双季稻产区,也是甘蔗、水果、蔬菜、花卉等和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创汇较多的省份之一。 ☚ 第二节 种植业 (一)粮食作物 ☛ 一、生产水平 一、生产水平从1949年至1992年,广东林业生产从一般植树绿化、粗放经营到全面造林营林、科学分类管理;从简陋工具手工操作到有相当程度的机械化生产水平;从单一原木生产,发展到深度加工综合经营,逐步形成集造林营林、森工采伐、多种经营,实行林工贸一体化经营的产业体系。全省林业职工队伍8. 9万人,林业部门1992年社会产值49.8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计)具有“人造板”年生产能力76万立方米,松香加工厂80间,年生产能力25.45万吨。林业已经呈现出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第三节 林业 (一)林地林木状况 ☛ 一、生产水平 一、生产水平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重视发展畜牧业生产,开展畜禽品种改良,畜禽杂交优势利用,不断改进饲养技术,积极发展饲料生产和畜禽防疫,使畜牧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东积极调整生产结构,放开市场,引进外资等一系列改革,使畜牧业生产水平有了比较快的提高。1978—1992年全省畜牧业产值从15. 98亿元上升到174.77亿元,增长11倍,以平均每年递增18.63%的速度增长,畜产品商品率由22.8%上升到90%以上,畜禽产品出口创汇从3 085万美元上升为5. 6亿美元,畜牧业生产已经走上了规模化、商品化、企业化、现代化发展的道路。 ☚ 第四节 畜牧业 (一)畜禽产品 ☛ 一、生产水平 一、生产水平广东水产业由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淡水捕捞、淡水养殖,及水产品保鲜加工业、服务业组成。海洋捕捞和淡水养殖占主导地位,其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51%和39%,海水养殖和水产品保鲜加工从80年代起发展较快,地位逐步上升。海洋捕捞和养殖业分布在沿海的汕头、潮州、揭阳、汕尾、惠州、东莞、深圳、广州、江门、珠海、中山、阳江、茂名、湛江等14个市,韶关、河源、梅州、肇庆、清远五个内陆市,没有海洋渔业。全省各地都有淡水渔业,其主要产区集中在珠江三角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80年代水产业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1949—1980年全省水产品产量平均每年只增长1.4万吨,1980—1992年水产品平均年增长15.6万吨。1992年全省水产品产量达251.06万吨,为1949年21万吨的11倍,为1980年63. 34万吨的3倍。总产量居全国各省的首位,人均占有量39. 1公斤,亦居全国前列。历年水产业生产结构见表4-5-1。 表4-5-1 历年水产业生产结构表 单位: 吨、万元
注: 表中水产品产值,1957、1965、1970年按1957年不变价格计算;1978、1980年按1970年不变价格计算;1985、1990年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1992年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 ☚ 第五节 水产业生产 (一)海洋捕捞业 ☛ 一、生产水平 一、生产水平广东农垦40年来,开发荒山荒坡、围垦海域滩涂,学习运用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建立起了以热带作物种植业为基础的热带农业、养殖业、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外贸等企业群体。1991年,广东垦区企业社会总产值共17. 7312亿元,比1978年增长2. 21倍(按可比性换算,下同)。其中,第一产业社会总产值8.4045亿元,比1978年增长1. 17倍;第一、三产业社会总产值9. 3267亿元,比1978年增长4.64倍。第二、三产业占社会总产值的52.6%,比1978年的34. 4%增加18. 2个百分点。同期,工农业总产值、税利和职工收入也大幅度增长。 农垦经济发展及职工收入情况
广东农垦创建以来,建设资金来源,一靠国家投资,40年来国家累计投资总额7.8980亿元;二靠企业本身积累的扩大再生产资金,40年来累计企业自筹投资总额12.4858亿元。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本身积累的扩大再生产资金,已成为企业投资的主要来源。至1991年,已累计向国家上交利润、税金、能源和预算调节基金8. 3598亿元,支持地方建设2. 3195亿元。还为国家承担了安置城镇知识青年、水库移民、归侨、印支难民共8.5万人的社会性、政策性的任务。 ☚ 第七节 农垦企业 (一)热带、亚热带农林牧渔业 ☛ 一、生产水平 一、生产水平1978年以来,中共临夏市委、市政府根据州委、州政府提出的“立足市场,扩大饲养、农牧结合,以牧促农”发展临夏畜牧业的指导方针,因地制宜的制定了“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科教兴农、以商兴城”的经济发展战略,把畜牧业作为重要经济增长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来抓,走区域化、基地化、专业化、规范化、商品化生产的路子,突出发展了奶牛、肉牛、肉羊、细毛羊和鸡、瘦肉型猪的生产,初步形成了依托牧区、辐射邻县乡村,面向大中城市,贯通毗邻省区的城郊型商品畜牧业。 ☚ 第十节 临夏城郊商品畜牧业 (一) 主要成绩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