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花蛇舌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花蛇舌草 中药名。 见《广西中药志》。别名:蛇舌草,蛇舌癀,目目生珠草,节节结蕊草,鹩哥利,蛇总管,鹤舌草。为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Oldenlandia diffusa(Willd.)Roxb.,又名:二叶葎的带根全草。 一年生草本,高15~50厘米。茎纤弱,略带方形或圆柱形,秃净无毛。叶对生,具知柄或无柄;叶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3.5厘米,宽1~3毫米,革质;托叶膜质,基部合生成鞘状,长1~2毫米,顶端有细齿。花单生或2朵生于叶腋,无柄或近于无柄;花萼筒状,4裂,裂片边缘具短刺毛;花冠漏斗形,长约3毫米,纯白色,先端4深裂,秃净;雄蕊4;子房2室,柱头2浅裂呈半球状。蒴果,扁球形,直径2~3毫米,室背开裂,花萼宿存。种子棕黄色,极细小。花期7~9月。果期8~10月。生于山坡、路边、溪畔草丛中。 分布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等地。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干燥全草,扭缠成团状,灰绿色至灰棕色。有主根1条,粗约2~4毫米,须根纤细,淡灰棕色;茎细而卷曲,质脆易折断,中央有白色髓部。 叶多破碎,极皱缩,易脱落;有托叶,长1~2毫米。花腋生。气微,味淡。主产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味苦甘,性寒。 入心、肝、脾三经。清热,解毒,利湿。治肺热喘咳,扁桃体炎,咽喉炎,阑尾炎,痢疾,黄疸,盆腔炎,附件炎,痈肿疔疮,毒蛇咬伤。 内服:煎汤,30~60克;或捣汁。外用:捣敷。孕妇慎用。 水煎服。 水煎服(广东《中草药处方选编》)。 ❻ 治疮肿热痛:鲜蛇舌癀洗净,捣烂敷之,干即更换(《闽南民间草药》)。现代临床用于❶ 治疗小儿肺炎:用白花蛇舌草注射剂,每次肌肉注射2毫升(含4克生药的有效成分),婴儿减半,每日2次,疗程5~7日。 症状较重者可增至60~90克。个别腹胀严重者加用水针或针灸治疗,中毒症状较重者兼用补液并禁食。有报告用鲜全草120克(干品30~60克),每日1~2剂煎服;或制成100%的针剂行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每日2次,重症6小时1次。 ❹ 治疗毒蛇咬伤:取本品15克,以白酒半斤煮沸3~5分钟,去渣,以2/3口服(1日分2~3次服完),1/3外敷伤口。 此外,曾有人试用100%白花蛇舌草针剂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每日3次,治疗子宫颈癌、胃癌、肝癌,症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曾用白花蛇舌草、茵陈、金钱草各30克制成“利胆合剂”,治疗胆石症。 全草中分出卅-烷、豆甾醇、熊果酸、齐墩果酸、β-谷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甙、对香豆酸等。药理作用: 观察煎液对正常和人工阑尾炎兔的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和白细胞在体内外吞噬活力的影响,认为其抗炎作用,是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增生和增强吞噬细胞活力等因素所致。毒性:浸膏半数致死量,小鼠腹腔注射为104克生药/公斤。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