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导之悲
《晋书·周 传》:“初,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晋元帝司马睿)尽除诸王(刘隗,东晋大臣,他任镇北将军,握青、徐、幽、平四州军事大权,与王导、王敦势力相对立,颇受元帝信任),司空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 将入,导呼 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 直入不顾。 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急,帝纳其言。 喜饮酒,致醉而出。导犹在门,又呼 。 不与言,顾左右曰:‘今年杀诸贼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导不知救己,而甚衔之。 敦既得志,问导曰:‘周 、戴若思南北之望,当登三司,无所疑也。’导不答。又曰:‘若不三司,便应令仆邪·’又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导又无言。导后料检中书故事,见 表救己,殷勤款至。 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告其诸子曰:‘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公元三二二年(晋元帝永昌元年),王敦以诛刘隗为名起兵造反。刘隗乘机向元帝建议应尽杀王氏。王敦的堂弟王导恳求周 援救,周虽竭力保奏王导无罪,但王并不知,以此对周心怀愤懑。 待王敦攻入建康后,争求对周 的处理意见时,王导沉默不语。王敦便将周杀死。后王导翻检宫中的文书档案时,发现了周 援救的表章,于是痛感辜负了良友,悲不自胜。后因用为辜负良友内疚悲痛之典。 《幼学琼林》卷二“朋友宾主”:“面前便失人,刘巴不与张飞语(见“不与张飞语”条);事后方思友,周 还厪(似应作觐)王导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