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外阴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外阴癌

发生于外阴之皮肤、皮下组织、腺体或尿道、前庭大腺的癌症,可为原位癌或侵袭癌。平均发病年龄60岁,原位癌的发生较侵袭癌早10年左右。肿瘤的扩散除局部蔓延外,主要是淋巴转移。常表现为外阴搔痒,局部结节或肿块,部分表现为外阴溃疡、脓性或血性分泌物、尿痛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治疗以手术为主。根据病变范围术后补充盆腔外放射治疗。

外阴癌carcinoma of vulva

占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第四位。多发生于大阴唇,亦可见于小阴唇、阴蒂、尿道口及前庭大腺。我国发生年龄平均为45岁。开始局部为一小硬结节,以后破溃、感染、疼痛,易累及腹股沟淋巴结,甚至髂淋巴结。诊断以组织切片为准。治疗以外阴广泛切除及淋巴清扫为主。

外阴癌

外阴癌

外阴癌包括外阴湿疹样癌、基底细胞癌、鳞状上皮原位癌、鳞状上皮细胞癌。
外阴癌一般都以手术治疗为主。其预后与原发灶的大小、部位、侵犯范围、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手术是否彻底有密切关系,癌位于大阴唇者预后较好,位于阴蒂者较差,位于前庭及尿道者最差。五年生存率随手术之彻底性而提高。单纯性外阴切除术的五年生存率仅24%,施行外阴癌根治术者,如无淋巴结转移,五年生存率可达70~80%,有淋巴结转移者则降至40~50%。
外阴湿疹样癌 又称外阴帕哲(Paget)病,少见。患者多系绝经后妇女,好发于大阴唇。镜下可见表皮棘细胞层增厚,常有过度角化或角化不全。上皮脚增宽或延伸。在表皮内尤其是在基底层有帕哲(Paget)细胞。此种细胞圆形、大而明亮,无细胞间桥,核大而圆、淡染、胞浆苍白。PAS染色有时阳性。虽帕哲细胞不侵入真皮,但可由表皮进入小汗腺、汗管毛囊和皮脂腺。病变可有多中心,且病理变化可超出临床体征所表现的边缘。湿疹样癌初起时境界清楚、边缘微隆起的鲜红色糜烂性损害。表面湿润有微细颗粒、或鳞屑,有时有浆液性渗出物,干燥后形成黄褐色痂,易误诊为湿疹。常伴瘙痒或灼痛。病程发展较慢,最后表面逐渐溃烂,向四周扩大。治疗原则是作较宽范围的外阴切除术。但不一定如女阴广泛性根治术那样,组织切除深达骨膜、因病变可以多中心发生,手术常不彻底,术后需定期随访。如切除组织经病检证实已有皮下浸润、应再作腹股沟及盆腔淋巴结清除术。
外阴基底细胞癌 来源于表皮基底细胞,恶性程度较低,亦较罕见。多见于50岁左右妇女。好发部位是大阴唇。镜下可见癌细胞排列成巢状或索状,向真皮内生长。中间的细胞为梭形、圆形或多边形,边缘细胞为柱形,排列成栅栏状,核深染颇似基底细胞。其临床表现与身体其它部位基底细胞癌相似。一般为单个,初起时为坚实的小结节、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淡黄褐色或灰白色。病程缓慢,逐渐向周围及深度扩展,形成边缘稍隆起的溃疡,其中部可出现萎缩性瘢痕。瘙痒、灼热感为主要症状。后期则有痛。病灶一般不向腹股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治疗原则是手术切除,切口应距肿瘤边缘至少0.5~1cm。不宜手术者可采用放射治疗、效果好。较小的肿瘤可用冷冻或激光治疗。
外阴鳞状上皮原位癌 又名Bowen病。多见于中年和老年妇女、发病年龄较外阴鳞状上皮癌为早。可伴发宫颈或阴道上段鳞状上皮原位癌。病变局限于外阴皮肤或粘膜表皮内,主要病理变化为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异型性明显,核分裂相可见。表皮有过度角化或角化不全。原位癌病变周围可见不同程度非典型增生,也可为完全正常之表皮。搔痒是主要的临床症状。外阴皮肤或粘膜可有小的溃疡或局限性、弥漫性增生性病变。病起初时常为单发或多发性的丘疹或斑块,呈粉红色,以后逐渐变白,或色素加深,亦可呈苔癣样变,表面湿润或有痂皮。病程发展缓慢,可持续多年无变化,但最终多发展为浸润癌。对外阴鳞状上皮原位癌的患者,应常规作阴道及宫颈检查除外宫颈或阴道的癌症。治疗可仅作单纯性外阴切除而无需清扫淋巴结。如患者年轻,病灶局限,则可作局部切除或冷冻治疗,但需随访。
外阴鳞状上皮细胞癌 占外阴恶性肿瘤90%以上,约占妇女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4%。在我国发病年龄平均在45岁左右。病因尚不明确。多认为其发生与外阴慢性上皮营养不良、外阴瘙痒及外阴尖锐湿疣等病变有关,尤以与前者的关系最为密切。外阴慢性上皮营养不良有非典型增生时应作为癌前病变。
外阴鳞癌发生部位以大阴唇最多见,小阴唇、阴蒂包皮、尿道周围次之。外阴鳞癌的分化一般较好,癌细胞多为成熟的棘细胞、癌珠多见,核分裂相偶见。成团的癌细胞巢或癌细胞柱向下浸润,深入间质。分化差的鳞癌,核异型性明显,分裂相多或未分化的鳞癌其局部淋巴结转移率高,且转移早。外阴淋巴管有丰富的、相互交错的淋巴网,经阴阜和会阴与对侧交通。外阴淋巴引流至浅、深腹股沟及股管淋巴结以及髂外淋巴结。股管淋巴结(node of cloquet)除接受浅、深层腹股沟及股浅淋巴回流外兼直接接受来自阴蒂,尿道前庭及阴唇上部的淋巴回流。癌可由股管淋巴结转移至髂内淋巴结及闭孔淋巴结。未扪及腹股沟淋巴结者不能肯定无转移,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者也不能肯定为转移,有可能系感染引起,但如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质硬并与皮肤有粘连者多为转移。
外阴鳞癌常发生于外阴慢性上皮营养不良者,其早期表现是在白色病变的基础上有皲裂、表浅溃疡或小硬结。瘙痒常为主要症状。随着癌的发展,外阴部出现肿块,常有疼痛,其生长方式及大体形态有硬结溃疡型及菜花型两种。其周围及基底部质硬、表面常有感染坏死,分泌物多,呈脓性或血性,常有触血。疼痛系继发感染或癌肿压迫神经所致。癌肿近尿道或浸润尿道时有尿痛、尿频以至排尿困难。晚期时常因股静脉或淋巴回流受阻而发生一侧或两侧下肢浮肿。
临床分期现多采用国际妇产联盟1970年倡议的TNM分类及临床分期(FIGO,1970)。
凡发现外阴部有小的慢性溃疡、结节或肿块时均应及早作活组织检查,以明确其性质。对外阴上皮营养不良,尤其对伴有非典型增生者应积极治疗,严密随访,多次重复活检。对外阴汗腺瘤、乳头状瘤及其他慢性溃疡如外阴结核等与外阴癌不易鉴别时,应及早作病理检查。
外阴鳞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应行根除性外阴切除术,切除范围应超出肿瘤边缘3cm,包括阴阜大部及其下之脂肪,并清扫双侧区域性淋巴结。一般主张清扫股三角及腹股沟淋巴结,并以腹股沟深淋巴结有无转移决定是否清扫盆腔淋巴结。但腹股沟淋巴结有明显转移或癌来源于阴蒂、尿道前庭者应作深层淋巴结清除术。癌累及尿道口者应行部分尿道切除术。如能保留尿道在1.5cm以上,术后不致出现尿失禁。如癌已侵犯尿道,应作全尿道或膀胱尿道切除术。累及肛管者,应行直肠切除术与乙状结肠造瘘术。外阴鳞状上皮细胞癌对放射线有一定敏感性,在欧美有很多国家采用放疗,尤其对老年患者不能耐受手术者可选用,有一定疗效。对局部复发患者可采用化疗或放疗作姑息治疗。

☚ 外阴恶性肿瘤   外阴癌根治手术 ☛
0001138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