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外阴囊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外阴囊肿vulval cyst

系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外阴各类囊肿的总称。包括潴留性囊肿(如皮脂腺、汗腺、前庭腺、粘液腺管阻塞而致)、异生性囊肿、创伤性囊肿、脉管囊肿、寄生虫囊肿等。可发生在大阴唇、小阴唇、阴蒂、处女膜、阴阜、会阴等处。治疗:多以手术切除为本。

外阴囊肿

外阴囊肿

外阴囊肿并不常见,多为良性,且无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
外阴中肾管和副中肾管囊肿 该囊肿来源于中肾管或副中肾管残余。两者均少见。中肾管囊肿之囊壁多为立方形或低柱状上皮,偶见鳞状上皮 (可能系上皮化生所致)。上皮下可见平滑肌组织。粘液染色阴性。副中肾管囊肿覆以高柱状类似颈管内膜或带纤毛或分泌性的输卵管上皮,上皮下无平滑肌组织。粘液染色阳性。二者的组织学虽不同,但在临床上无甚区别。多位于处女膜、前庭及阴唇处。典型者偏外侧。均为单个表浅壁薄的半透明囊肿,一般不超过2cm直径大小,偶可长大至10cm直径。较大的囊肿常带蒂。通常无症状,极少继发感染或恶变。位于处女膜及前庭的囊肿可影响性生活,也可使尿道口移位,引起排尿困难。如囊肿小无症状可不治疗,大而有症状者手术切除。
外阴潴留囊肿 外阴潴留囊肿有
❶外阴皮脂腺囊肿:因皮脂腺毛囊口过度角化,腺管阻塞而成。多见于阴蒂包皮及大小阴唇。外观与表皮样包涵囊肿难于区别。常为多发性、直径约1cm。表面光滑,与表面皮肤粘连。表面皮肤因受压而变薄发亮,其中央有针头大开口、可从开口处挤出油状分泌物。囊肿发展缓慢,一般不易恶变,但常易继发感染而增大,伴疼痛。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有感染者先控制感染或切开排脓,炎症完全消退后再手术切除。
❷外阴汗腺囊肿: 多来源于小汗腺。因汗液潴留,汗管扩大,于真皮内形成小囊肿。囊壁由两层扁平细胞组成,周围结缔组织有水肿。囊肿为半透明的非炎性水泡,多见于夏季,持续数周至数月,无自觉症状。可不必处理。大汗腺也可形成囊肿(参见“外阴良性肿瘤”)。
外阴表皮样包涵囊肿 是最常见的外阴囊肿。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两种。前者是由埋入外阴皮下组织内的胚胎期泌尿生殖窦表皮分化增生而成,多称为表皮囊肿。后者由于毛囊管阻塞,皮脂腺毛囊鳞状上皮化生而成;或由于外阴创伤或手术时(如会阴切开术、会阴修补术),表皮带入真皮或皮下组织而成,也称为外伤性包涵囊肿。
外阴表皮样包涵囊肿多见于大阴唇,由于手术后引起的多见于会阴部。囊壁内覆以复层鳞形上皮,囊内含白色或淡黄色油状角质物。囊肿表现为皮下结节,较坚实,多发或单发,直径约1cm左右。生长缓慢,一般无症状。可继发感染,纤维化或钙化。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有感染者应先控制感染再进行手术。
外阴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外阴内膜异位囊肿由于腹股沟管及圆韧带附着部位的腹膜间皮化生而成。发生于大小阴唇及会阴部的内膜异位囊肿则多因分娩时在会阴切开或裂伤处有子宫内膜植入所致。外阴内膜异位囊肿一般较小,局部隆起如结节,随月经周期而变化,经前肿胀,呈紫蓝色,疼痛,经后即萎缩。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
外阴包囊虫囊肿 是由于误食大绦虫(细粒棘球绦虫)的虫卵,其蚴虫穿过肠粘膜进入门静脉后随血流侵入外阴皮下组织而形成。多位于大阴唇皮下组织,为单个或多个性;生长较慢,囊液透明,内含大量子囊和头节。对此症的诊断应注意
❶有无狗羊接触史。
❷作包虫皮内试验,以无菌包虫囊液作抗原,皮内注射后局部产生过敏性反应,阳性率可达90%。
❸作补体结合试验:利用人体对包囊虫囊肿发生免疫反应的检查方法。阳性率可达80~90%。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
前庭大腺囊肿及脓肿 是由于前庭大腺炎症后腺管阻塞而引起,参见“前庭大腺囊肿”。

☚ 女性性病   外阴良性肿瘤 ☛
0001137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