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
(一)〈副词〉用在句中动词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继续,可译为“还”、“还是”、“仍然”等。 ❶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隆中对》——可是我的有志之心还没有死,您说计策将怎样制定呢? ❷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游褒禅山记》——距离华山洞一百多步,有块石碑倒在路上,碑上的文字模糊不清,只从那残存的字迹中还能认得出是“花山”两个字。 ❸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捕蛇者说》——孔子说:“残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狠。”我曾经对这句话有怀疑,现在拿蒋氏的遭遇来看,才知这话还是真实的。 ❹ 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芙蕖》——却又在花蒂下长出莲蓬,莲蓬里结了莲子,高高地挺立著,仍然像一朵没开的花。 ❺ 若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书博鸡者事》——你所做的事确实是大快人心,但是太守的冤屈还没有昭雪,仍然是没有用呀! (二)〈连词〉“犹”和“且”、“若”连用,构成“犹且”、“犹若”惯用格式。“犹且”常用在复句中的下一个分句里,表示一种递进的意思,可译为“尚且”;“犹若”也有递进的意思,可译为“还是”。 ❶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师说》——古代的圣人,他们的才智远远超出一般人,尚且要拜师请教。 ❷ 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察今》——即使人们不增删,也还是不能照搬先王的法令制度。 〔附〕“犹”作动词时,可译为“像”、“如同”、“好像”等。 ❶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与朱元思书》——纵横的树枝在上面遮盖著,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那样阴暗。 ❷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我有了诸葛亮,就如同鱼有了水一样。 ❸ 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原君》——难道古代的人就有什么两样?他们贪图安逸,厌恶劳苦,也如同一般人的情感一样呀! ❹ 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 《订鬼》——人病重时见到了鬼,就好像伯乐见到了马,庖丁见到了牛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