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制衡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制衡zhìhéng

〈动〉相互制约以控制平衡。
 ◇ 他提到,目前的公安与检察、人大常委会不能兼任行政职务等,都是分权制衡的方式。(报刊文摘.1988.4.26)
 ◇ 政府采购的管理机构与采购机构要分开设立,形成制衡。(人民日报.2000.11.27)

制衡zhìhénɡ

〈动〉相互制约以保持平衡。如:权力制衡。

制衡

制衡zhìhéng

相互制约、使趋于平衡。
 ❍ 董事长与总经理两个角色由两个人担任,目标责任清楚,定位准确,所有权与经营权分权~。

☚ 志愿者   制黄 ☛
约束方法

约束方法

拘系马脚约束:绊住
互相约束使之平衡:制衡
告诫约束:诫约 诫勒
教训约束:教约
 教诲约束:训束 训约 训裁
检束,约束:检约
 检约自己:束躬
矫正,约束:检押 检柙
检正约束:检格
阻挡约束:拦约
监督约束:监制 执拘
控制约束:箝勒 箝络 钳束 钳勒 轭束 关籥 关钥
 节制约束:节度 钤勒 节约
 压制约束:屈束
 以铁器钳束人的颈项、手、足:
禁止约束:禁缪 禁约 关键

☚ 自律   制约 ☛
制衡

制衡zhiheng

“制约与平衡”的简称。是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学说的一项基本内容。指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各自分立而又保持互相牵制、互相监督与互相协调的关系。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孟德斯鸠对制衡理论作了系统的论述。他认为行政权应由君主行使,君主必须服从法律,但君主仍有对立法的否决权;立法权不能干涉行政,但可以监督对法律的执行;议会有弹劾权,以便钳制行政。以权力约束权力,才能防止掌握权力的人滥用权力。制衡理论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武器,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但制衡只是反映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机关内部的关系,并不改变资产阶级专政的阶级本质。

☚ 三权分立   选举制度 ☛
制衡

制衡

三权分立政治体制中互相制约以达到权力平衡的原则。制衡原则要求在分别行使国家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议会、政府、法院之间保持相互制约以达平衡的关系。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全面提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认为只有在三权之间保持一种互相制衡的关系,才能防止国家机关或公职人员的专制独裁,使国家机关高效率和协调一致地工作,真正保障人民主权和基本人权。制衡原则被美国早期政治家杰弗逊、汉密尔顿以及麦迪逊等人加以继承和发展,并且为美国和法国宪法所确认,成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一项原则。制衡关系以美国为最典型。制衡原则还体现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各权力系统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上。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议行合一原则,也强调和遵守各部门之间、上下层次之间在互相合成的基础上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从而保证国家机构的廉洁与高效。

☚ 分权   公共权力 ☛
0000710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3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