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杉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杉木

【名称出处】:《唐本草》

【概况】:

异名 杉材(《本草经集注》)。

基源 为杉科杉木属植物杉木的心材及嫩枝。

原植物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

余项参见“杉子”条。

【化学】:

木材挥发油中含有雪松醇(Centdarol)、α-蒎烯(α-Pinene)、β-蒎烯、β-水茴香萜(β-Phellandrene)、柠檬烯(Limonene)、α松油醇(α-Terpiineol)、雪松烯(Cedrene)、桉油精等。

参考文献 药学杂志(日) 1958;78:1023

【药性】:

性味 辛,微温。

❶ 《别录》:“微温。”
❷ 《日华子本草》:“味辛。”
❸ 《本草汇言》:“辛、苦,温。”

归经 入脾、胃经。

❶ 《本草经疏》:“入足阳明经。”
❷ 《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经。”

功效 辟秽,止痛,散湿毒,下逆气。

主治 漆疮,风湿毒疮,脚气,奔豚,心腹胀痛。

❶ 《别录》:“主疗漆疮。”
❷ 《唐本草》:“水煮汁,浸捋脚气肿满;服之疗心腹胀痛,去恶气。”
❸ 《日华子本草》:“治风毒奔豚,霍乱上气,煎汤服并淋洗。”
❹ 《本草蒙筌》:“煎服主心腹胀痛,及卒暴心痛;淋洗疗风疹痒疮。”
❺ 《本经逢原》:“薄片煮汤,熏洗臁疮。”
❻ 《岭南采药录》:“煅灰,治声嘶喉痛,跌打驳骨。”
❼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枝:顺气,消腹肿,痰滞。治肺痈,小儿阴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或煅存性研末。外用:煎水熏洗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本草从新》:“稍挟虚者忌用。”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淋蘸方(《圣惠方》)治脚气,肿硬疼痛:蓖麻叶250g,水葓500g,杉木250g,川椒45g,柳蠹蚛250g,蒴藋500g,白杨树皮250g。

上药,细锉和匀。每用药250g,以水1200ml,煮取800ml,去渣,看冷暖,用蘸脚。

每蘸了,如有汗出,切宜避风。
❷ 《圣惠方》:“治奔豚瘕疝冲筑,胀闷疼痛:真杉木片60g,吴茱萸、青皮、小茴香、橘核各24g,干姜15g。煎汁饮。”
❸ 《本草汇言》:“治平人无故腹胀,卒然成蛊:真杉木片60g,牛膝、木瓜、槟榔各30g。煮汤淋洗,三四次。”

单方应用 ❶ 《濒湖集简方》:“治肺壅失音:杉木烧灰,入碗中,以小碗覆之,用汤淋下,去碗饮水,不愈再作,音出乃止。”
❷ 《斗门方》:“治霍乱:黄杉木劈开作片60g,以水浓煎150ml,服之。”

食疗 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治阳痿:干杉木桩15g(杉木放水中浸泡,越久越好),猪脚90~120g。用清水约1500ml,煎至300ml,去渣,日分2次温服。猪脚可1次吃完。

”。【医药家论述】:

❶ 苏颂:“元和十二年二月得脚气,夜半痞绝,胁有块大如石且死,困不知人,搐搦上视,三日,家人号哭。荣阳郑洵美传杉木汤,服半食顷,大下三行,气通块散。”
❷ 李时珍:“杉木,有赤白二种,赤杉实而多油,白杉虚而干燥。有斑纹如雉者,谓之野鸡斑,作棺尤贵,其本不生白蚁,烧灰最发火药。”
❸ 缪希雍《本草经疏》:“杉材,《本经》主疗漆疮,及苏恭疗脚气肿满者,皆从外治,取其芬芳能解漆气之秽恶,辛温能散湿毒之冲逆也。苏恭又云,服之治心腹胀痛,去恶气。《日华子》云,治霍乱上气,无非假其下气散邪,辛温开发之功耳。”
❹ 倪朱谟《本草汇言》:“杉木,去恶气,消胀气,下脚气之药也。味辛温,直达开发升窜之性,若毒疮,若脚气,若胀满,若奔豚,四者皆属五气壅逆,不升不降之故。此药气味芬芳,能下逆气,散毒邪,有开达内出之功,大能发扬火郁,疏申肝令,独擅其长者矣。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3:3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