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文质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文质论

中国古代关于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关系的理论。

一般认为发端于孔子关于人的修养而提出的文质概念。他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汉代王充用此论文,提出作品应文质相应,华实相副。刘勰《文心雕龙·情采》篇,将文质关系的阐述系统化,提出了“文附质也”、“质待文也”的理论。

他所说的文,指辞采,属于作品的形式;质,指情志,属于作品的内容。“文附质也”,即形式依附于内容,内容决定著形式。

刘勰反对“理拙而文泽”的作品,认为离开内容而片面追求形式,就会得到相反的结果。他也不赞成“义华而声悴”的作品,认为光有好的内容还不够,“质待文也”。

所以他强调,文与质的关系是二者有机的结合,是“衔华而配实”,或“文质相称”、“华实相副”、“贵器用而兼文采”。刘勰把“圣贤”之作看作文质统一的楷模,把作品的内容局限于儒家经典之内,不无局限;但他在崇尚华丽辞采的时代强调文质并重,是难能可贵的。此后,白居易、王夫之等人都对文质关系作过论述。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