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拦 阻 拦阻 阻拦 阻挡 拦挡 阻截 截阻 拦截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拦 阻 拦阻 阻拦 阻挡 拦挡 阻截 截阻 拦截 拦lán632阻zǔ632拦阻lánzǔ 阻拦zǔlán632 阻挡zǔdǎng 拦挡lándǎng 阻截zǔjié 截阻jiézǔ 拦截lánjié 动词。 表示以某种力量造成障碍使不能通过。 “拦”有“造成横而大的障碍,使不能越出”的意味;多用于去路、水流、行动;有口语色彩,适合在口语和俗白文字里使用。 例如:“她一定要去上夜校,我也拦不住”;“可是路上兵荒马乱。拦路打劫,得财伤主的事原是常有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下册);“两道拦河大坝,截住了流量巨大的河水”。 “阻”强调使遇阻碍而不得前进,常用于军队、敌人;是文言词,有书面语色彩,用时一般带单音文言词的宾语或修饰单音文言词。例如:“贵州军阀犹国材的一部赶来阻我前进,被我另一部痛击”(成仿吾:《长征回忆录》);“我们的目的是北上抗日;也不准备同国民党追敌决战,只用后卫抗击阻敌”(同上);“可速派两团人增强右翼,以阻南下之敌”;“成群的自行车被阻在武康路淮海路口”(《小说月报》,1981,11)。 “拦阻”兼合了“拦”和“阻”的意思,也大体上兼合了两个词的使用范围,只是不用于水流;较常使用。例如:“虽然两旁有人拦阻,还是禁不住冲上台来的人”(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到国家在呼救的时候,没有任何障碍能拦阻得住他应声而至”(老舍:《四世同堂》,上册);“毛主席接著指出,如果国民党各军不拦阻堵截我们,不向我们攻击,我们决不攻击他们”(成仿吾:《长征回忆录》)。 “阻拦”是“拦阻”的等义词,较少用。 “阻挡”和“拦挡”都强调挡住,使不能过去。“阻挡”侧重于从正面使遇阻碍,含有“要挡住的对象来势较猛”的意味;可用于进军、一般的行动、飞动的东西以及胜利等抽象事物。例如:“敌人在十号占领了岳阳之后,他如要长驱直入,谁也是不能阻挡的”(郭沫若:《洪波曲》);“旁边看的人只管议论纷纷,却都不去阻挡”(欧阳山:《三家巷》);“转角这边的厚墙,阻挡著弹流,也阻挡著火焰喷器的火流”(罗广斌、杨益言:《红岩》);“反动派的屠杀,和一切垂死的挣扎,难道能够阻挡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后胜利吗?”(同上)。 “拦挡”侧重于造成一定的障碍;多用于一般的行动。例如:“孙桂英这会儿嘴笨舌头短,头发昏,身发颤,不说拦挡拉扯,连说句话的勇气都没有了”(浩然:《艳阳天》,第二卷);“老头子下了坡坎……看见儿子要脱外边的长裤子,旁边的几个人还在拦挡他”(同上);“别瞧他好象挺随和,性格可烈啦,任性起来,谁也拦挡不住”。 “阻截”“截阻”和“拦截”都强调截住,使不能继续进行。“阻截”侧重于施以阻碍;多用于部队的行进,航行著的船只、飞机等;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少用。例如:“陆荣廷、莫荣新仓惶发兵阻截,所谓‘粤桂战争’于是爆发”(《李宗仁回忆录》);“敌机三架侵入我领空,我机立即起飞阻截”。“截阻”是“阻截”的等义词,较少使用。 例如:“‘停止!’那在黑暗里截阻来往船只的巡船的人叫道”(郑振铎:《桂公塘》)。“拦截”侧重于造成某种障碍,使难以通过;多用于行进著的或奔逃著的人。例如:“据这个军官的口供,敌人约一个营,再加一个靖卫团,已经做好拦截我们的准备”(《人民日报》,1981.6.15);“一俟流贼溃败,务要督帅乡勇将大小山路,层层封锁,步步拦截”(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上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