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派
中国明代嘉靖、隆庆(1522-1572)年间出现的文学流派。 以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茅坤为代表,因不满于明七子的“拟古主义”,提出了一套新的散文理论,主张作文应该学习唐宋文章的法度。故时人称为“唐宋派”。他们认为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才是学习的楷模,主张由唐宋而窥西汉、先秦。 文章要自然流畅、直抒胸臆、抒写性灵,而不能因袭陈言、堆砌文字。 学习唐宋,又要有自己的真面,从“有法”而至于“无法”,达到“发乎自然”,“自为其言”。唐宋派在文学的反复古、拟古斗争中起过积极作用。 又因他们并不能摆脱道学家的立场,散文创作最终也“不敢背于古”,而且推崇具阴柔之美的文风,偏于抒写个人闲情逸致,往往缺乏气魄与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