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四) 办学条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四) 办学条件

(四) 办学条件

新中国成立初期,天津农村中的一些小学,多是利用庙宇祠堂,或是地主大院,年久失修,十分破旧。“文化大革命”期间,校舍遭破坏更加严重。60—70年代修建的一批新校舍,或设计不合理,或使用代用材,造成校舍建筑质量低下,留下了诸多隐患。1976年唐山大地震波及天津,使农村学校的校舍遭到更大范围的严重破坏。由于当时条件所限,匆忙建起的一批简易校舍低矮、潮湿,因此到80年代初期,农村中小学校舍危房大量出现,学校设施和教学仪器奇缺,办学条件极差。
1984年,市委、市政府召开市有关部门和农村各区县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会议要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并将这一工作列为市政府当年改善农村人民生活的十件工作之一。这一决定得到区县各级党委、政府和农民群众的热烈响应。一个集资办学和捐资助学活动在全市广大的农村开展起来。当年筹集资金4 223万元,其中区县、乡镇和村集资2 254万元,个人捐资达165万元,改造校舍43万平方米,添置、修复课桌椅 (凳) 13万人套,使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初步的改善。经过几年的努力,农村中小学校实现了 “一无两有” (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人人有课桌椅)。之后,在继续修建校舍的同时,认真按照市和国家教委颁布的标准,搞好学校设施和教学仪器的配套工作。同时,农村基层学校的教职工的工作和住房条件也不同程度得到改善,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此后,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年年被列入市政府改善农村人民生活的十项工作之中,而且年初有硬性指标,年中有检查督促,年底有总结表彰。到1989年,农村中小学危房率下降到1%以下。
1990年天津市制定了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的 “八五”规划,概括起来就是“一无四化”: “一无”就是要求各区县基本做到校校无危房; “四化”就是校舍建设和配套规范化,学校布局和规模合理化,教学设备和仪器配备标准化,校舍管理制度化。1990年,在武清县进行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的试点工作,在取得经验和成效的基础上,于1992年在全市农村普遍推开。调整学校布局的工作首先从调整乡镇初中开始,进而扩大到高中和中心小学。为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市里设专款予以支持,而且几年不变,从而调动了区县、镇的办学积极性,使这项工作进展顺利。
1983—1995年,12个区县共筹措资金10.74亿元,其中,乡镇、村和个人集资6.77亿元,占筹资总额的63.08%。新、改、扩建和大修校舍377.6万平方米。建校门2 402个,筑围墙48.8万延长米。添置、修复课桌椅(凳)90.86万人套,其中添置52.97万人套,为学校充实0.69亿元的教学仪器和文体设施。先后有476个先进集体和205个先进个人受到市政府的表彰奖励,其中有10个先进集体和7名个人获得市政府颁发的荣誉证书。1995年,邵逸夫支教的3个项目安排在农村。是年,农村布局调整也取得显著成效,130个初中学校和中心小学的调整工作已经完成,总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
经过12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农村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在农村最好的房子是学校,中小学的设施和教学仪器均达到委颁和市颁标准,极大地促进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这一系列工作得到国家教委充分肯定,1988年,静海县被国家教委评为改善办学条件先进县。1992年,天津市被国家教委评为多方筹措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先进省市。布局调整工作连续几年受到国家财政部的表彰和奖励。

☚ (三) 教育经费   (五) 师资队伍 ☛
0001108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1:0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