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石症及胆道手术护理
胆结石以原发性肝内肝外胆管结石为多见,常合并化脓性胆管炎,易引起中毒性休克、胆管狭窄、胆道出血、胆汁性胆硬变等并发症。早期无并发症或初次发病时可用非手术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主要为解痉镇痛、利胆消炎、如用中药汤剂应加温以防刺激胃部。同时,要严密观察体温、脉搏、血压、腹痛性质及局部体征。如短期内绞痛缓解、高热及黄疸消退则为排石现象,应嘱病人将粪便排到指定容器内,以利筛洗寻找结石。如疼痛加剧,寒战、高热,黄疸加重,腹肌紧张,血压下降,说明病情加剧,应及时报告医生,有时需采取手术治疗。
术前准备 胆道疾患病人因长期胆道感染或屡发梗阻,一般营养情况较差,在发作间歇期间应给以低脂肪,高蛋白饮食,对发病急剧,呕吐频繁者应禁食补液,由静脉给以抗感染药物,并注意补钾及维生素K,因严重阻塞性黄疽病人胆汁不能流入肠道,影响维生素K的吸收而致血中凝血酶原减少,易有出血倾向,如鼻腔、皮肤、粘膜、牙龈出血等,应按医嘱肌内或静脉注射维生素K。对急性期病人,还应密切观察血压与脉搏的变化,警惕休克的发生。术日晨下胃管,以防术后腹胀。胆道疾病在术前或术中常口服胆囊造影剂,或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要配合做好上述检查,并指导病人在检查前一日用药,用药前询问病人有无碘过敏史,用药后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呕吐,发冷或眩晕等反应。
术后护理 胆道手术后护理除与一般腹部外科术后护理相同外,因为此类手术常用各种留置引流管(多为T形管),病人回病房后要将此管连接于床旁无菌引流瓶内,连接管与引流瓶每日更换灭菌,注意勿使瓶高过病人胆囊水平,以防逆行感染。要仔细观察和准确记录胆汁排出的量、色、混浊度及有无胆石、胆沙、虫体等。连接管应妥为固定,防止脱落、受压或扭曲,并保持通畅。如有阻塞,可用生理盐水冲洗。无效时,可通知医生处理。术后2~3周,如病人体温正常,黄疸消退,胆汁引流量减少,为拔管的指征。在拔管前可按医嘱先箝闭1~2日,若无发热,腹痛,黄疸加深等阻塞现象,始可拔管。长期严重阻塞性黄疸病人或肝功能严重损害者,术后可能出现高热、昏迷、尿闭等,应注意观察病人的神志、血压、脉搏及尿量等变化,警惕上消化道出血和肝昏迷的发生。长期及完全胆道外引流的病人,因胆汁中的钠、钾离子大量丢失,可导致低钠、低钾及酸中毒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全身无力、恶心、食欲不振等,护士应观察早期症状,及时与医生联系予以纠正。胆道手术后,较易发生肺部并发症,术后要协助病人变换体位,鼓励咳嗽、排痰,给予蒸气吸入,防止发生肺不张、肺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