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皖中经济区
皖中经济区包括合肥市及所辖肥西县、肥东县和长丰县。土地面积约占全省的5.2%;人口约占全省的6.7%;工农业总产值约占全省工农业总产值的11%。
皖中经济区的主要特点:一是科教事业发达。合肥是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现有各类高等院校23所,包括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工学院等,在校学生5万人,按城市人口计算,平均每20人中就有一名在校大学生;各级各类科研院所202个,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6万人。合肥科技工业园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皖中经济区的主攻方向之一。二是经济基础比较雄厚。1990年,合肥市工农业总产值达118.4亿元,占全省工农业总产值的11.2%;其中工业总产值93.4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3.5%。经过40多年的建设,合肥已成为全省最大的新兴综合性加工工业城市,工业门类比较齐全,拥有机械、冶金、电子、纺织、化工、建材、食品等30多个行业。电冰箱、洗衣机、叉车、液压挖掘机、空调器、汽车、钢材、电视机、牙膏等一批产品在省内外市场占有相当份额。美菱集团、荣事达集团、叉车集团、合肥日化总厂等一批骨干企业在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三是投资环境较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合肥市作为省会城市,是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交通、通讯、供电、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良好。1992年,合肥市被国务院批准实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在开发建设之中。1992年,合肥市在“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中排名第26位,并与北京、珠海并列为全国三大园林城市。1992年,新增“三资”企业和总投资额分别是过去8年总和的2.5倍和4.4倍;1993年上半年,全市平均每天新批“三资”企业1.5家。深圳、海南、北海等沿海开放地区和港台投资者纷纷来合肥投资开发。
今后,皖中经济区将充分发挥合肥的科技、工业优势,在继续发展和改造提高传统工业的同时,努力开拓新兴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利用科技优势促进全省经济发展方面发挥“龙头”作用。省会合肥市按现代化大城市的规模和要求规划建设,并逐步成为全省具有较强辐射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机电轻纺工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