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监唐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合称三监。《旧唐书·职官志一》:“贞观元年,改国子学为国子监,分将作为少府监,通将作为三监。” 三监 三监官名。钦差,掌监察诸州诸国的礼教、军政、民政故称三监。《礼记·王制》: “天子使其大夫为三监,监于方伯之国,国3人。” 陈浩注: “监者,监临而督察之也。自王朝出,权亦尊矣。一州3人,则24人也。” ☚ 三长 三少 ☛ 三监周灭商后,将商旧都封给纣子武庚,以殷都东为卫,西为鄘,北为邶,分别由武王之弟管叔、蔡叔、霍叔统治,监视武庚,称三监。一说武王封武庚于邶,管叔于鄘,蔡叔于卫,监视殷民,称三监。 三监南宋以秘书省、军器监、将作监为“三监”。秘书省之所以列入“三监”,取其长官为秘书监之意。南宋建炎三年罢少府监、绍兴十年罢都水监,而国子监列入“三学”,故时人习以秘书监、军器监、将作监为“三监”。《合璧后集·目录》卷36、37、38《三监门》:“秘书省”、“将作监”、“军器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