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平原植树造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平原植树造林

(二)平原植树造林

1995年,全疆人工林面积已发展到69. 1万公顷,其中:用材林7.78万公顷,防护林31. 66万公顷,经济林17. 5万公顷,薪炭林11. 51万公顷,其它林0.65万公顷。人工林的发展,不但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美化和改善了城乡环境,而且防风阻沙,保护耕地和草场,为农牧业的稳产、高产提供了重要的生态屏障,使新疆的生态环境不断向良性方向发展。
1. 防护林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开展防护林建设,特别是1962年以后,自治区党委制定了“以营造农田防护林为主”的林业方针,使新疆的防护林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到1978年,全疆防护林面积已达10. 97万公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决定开展 “三北” 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新疆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新疆制定了“三北”防护林的总体规划。在第一阶段的第一、二期工程 (1978—1995年) 中,合计人工造林保存面积49.48万公顷,其中农田防护林21.47万公顷。防护林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对减少自然灾害、保障农牧业丰产丰收发挥着重要作用。据自治区林科院调查,在林带保护下,风沙严重的年份,可使粮食增产45%至118%,一般年份可使粮食增产16%到29%,棉花增产24%。据和田地区调查,农区内部平均风速较空旷地减弱58. 1%至71%,年干热风减少5次,水分蒸发量减少58%以上。和田地区和田县,由于造林绿化成绩突出,受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表彰,被列入1989年“全球500佳” 之一。
2. 治沙造林
。50年代,自治区就成立治沙委员会,在吐鲁番、精河、霍城、库车、策勒等10多个地、县设立了治沙站和治沙实验示范区,有重点地抓了一些地区的防沙治沙。1987年以来,新疆广大干部群众和科技工作者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天山南北、戈壁荒滩、风沙前沿、绿洲外围、农区内部、河流两岸,坚持沙、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林、牧、渔综合开发,治沙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截止1995年,全疆累计营造以防风固沙为主要目的的人工林4.89万公顷,封禁保护、恢复发展各种天然荒漠林63. 4万公顷,人工种草及改良草场245万公顷。
1991年,全国治沙工作会议后,自治区成立了治沙协调领导小组和治沙专家顾问团,林业厅恢复了治沙办公室和治沙规划队。与此同时,按照全国10年治沙工程规划,组织区、地、县科技人员编制了新疆10年治沙工程规划。1992年初召开了自治区治沙工作会议。从此,新疆治沙工作进入了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讲规模、求效益的大发展时期。从1992年实施治沙工程以来,至1995年国家和自治区共安排预算内投资1 213万元,以工代赈折资3 034.4万元,治沙专项贴息贷款4 650万元。全疆完成治沙造林2. 7万公顷,封沙育林育草41. 3万公顷; 实施治沙贴息贷款项目248个,其中开发经济林1. 59万公顷,人工种草及改良草场6.99万公顷,种植药材及经济林0. 66万公顷,治沙造田及改造中低产田1. 64万公顷,开发水面130公顷。
3. 速生丰产用材林
。新疆从1984年开始在平原农区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以实现新疆木材生产从山区向平原的战略大转移。至1995年,新疆已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1.15万公顷,累计投资1 806. 9万元,其中,农行贴息贷款775. 9万元。
新疆的丰产林发展布局主要安排在巴音郭楞、伊犁、昌吉、塔城4地州。这些地州水土条件好,交通运输便利,造林地点相对集中。造林树种南疆以新疆杨、箭杆杨为主,北疆以俄罗斯杨、斯大林工作者杨为主。这些杨树品种都具有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材质好的特点。
新疆丰产林在经营形式上主要有:家庭办林场,联户、合作办林场,个体与集体、个人与国家合作造林等;在经营管理上,采取以林为主,农林牧结合,立体开发,多种经营,以短养长;在造林技术上坚持适地适树,适时适法,集约经营,采取大苗、大坑、大株行距,大肥、大水等技术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1990年对伊犁等3个地州、8个县市3~6年生丰产林抽样调查,平均保存率为90%,平均胸径年生长量为1. 9厘米。
4. 经济林商品基地
。1988年开始投建经济林商品基地,共规划基地县(市)16个,年产干鲜果品115万吨,已取得明显成效 (详见第五章第八节)。
5.薪炭林建设
。新疆一直把发展薪炭林作为保护农业生态、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措施。在制定林业政策,安排林业资金,调整林种结构时都始终注意扶持发展薪炭林。长期以来,新疆在农村能源建设中,坚持“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和“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大力营造薪炭林,新疆每年的造林计划中薪炭林约占1/5,即0.8万公顷左右。截止1995年底,全疆人工薪炭林已发展到11.5万公顷,成为稳定的薪材资源基地,为缓解新疆农村能源的紧张状况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薪炭林的营造中,各地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广泛采取引洪灌溉发展红柳薪炭林的办法,到1995年底,全疆共引洪灌溉发展薪炭林13.3万公顷。同时南疆地区还利用沙枣叶牲畜喜食的特点,在沙枣薪炭林中套种苜蓿,建成双层草场,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

☚ (一)种苗培育   (三)山区造林 ☛
0002114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10:41